APP下载

家长应该让孩子在暖暖的阳光下成长

2015-12-02李淑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家庭教育思考

李淑平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的方法;家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才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是家长的期望,谁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要让孩子留下对学习惧怕的阴影。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生成长;思考

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问题的解决,表现为过度关心,过度照顾,过多干涉,有的父母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孩子的许多行为都严格限制,横加干涉,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

一个真实的画面——昨天在医院里吊瓶,正好和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坐在一起。孩子是妈妈陪着来的。刚进门,妈妈就大声叫嚷:是孩子没有好好作业,老师叫了家长,孩子怎么就不听话等等。边给孩子诊断点滴,边奚落这个满脸痛苦无奈又无助的孩子。更甚者,孩子自做实验针开始,妈妈就很武断地不让这个小孩子哭出声音。孩子看样子是忍着剧烈的疼痛,只是眼泪簌簌落下,没有敢哭出声音。这个时候,妈妈掏出孩子的家庭作业,硬是在孩子满含泪水的情况下,提起铅笔学习笔画。妈妈边比划边骂骂咧咧,孩子只是木偶似的比划着。就这样,孩子的三瓶点滴已经滴完,妈妈就这样折腾了近两个半小时,孩子木讷的表情愈加木讷,妈妈的恨铁不成钢的怒火一点也没有因为这个幼小的孩子在病痛的时候忍受来自多方面的折磨而熄灭。孩子就这样在哭声中开始点滴,在呵斥中点滴三瓶,在妈妈怒吼中无奈而又僵硬地回家。我不敢想像,孩子回到家里会受到一般孩子生病时的那种被疼爱的待遇吗?

教授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理想的教育,应该是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一节,里面的几组数据深深感染了我。作者提到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特的《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世界上最好的系统是引向成功。大多数目前的教育体制是引向失败的。它们的规划并不把一个人引向失败,但是它们把很大比例大学生引向了失败,在某些情况下高达50%”。也许这是一组大家都感到震惊的数据,可是看看我们的教育导向和社会的偏见就足以说明这是不争的事实。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固有思维定式,只要孩子的成绩不好,这个孩子就没有救了。我们知道对孩子的态度与教育方式没有千篇一律,均应因人施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现行的教育以致以后的人才录用,若孩子读书阶段分数上不去就会显得落伍,将来的路会难走得多,这点每个家长都格外之清楚且深感压力的窘迫。我们也知道: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单是给予孩子百依百顺的娇宠,孩子的天性是天真烂漫,任性贪玩,若为使孩子能时时刻刻脸上堆满着得宠而灿烂的笑,就得顺着孩子的天真烂漫、任性贪玩,放马南山。这点对家长而言,是让家长觉得实际在放孩子去过独木桥。我们长期参与各种教学理论的学习,经常也写出不少相关如何教育孩子的论文,但是我们大家又有谁思考过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呢?“试为这些孩子设身处地地想想,面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他一窍不通,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束手无策,而每一次考试他总是不及格,他能对学习产生情趣,对自己充满信心吗?”也许刚才回家的那个孩子就是朱教授所说的其中一个。面对一个刚刚踏入小学,就有如此严厉的家长在呵斥,如果没有老师们的耐心辅导,我想,这个孩子一定不会对学习产生多大兴趣,这是必然。差生的形成也许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心理条件下,在懵懂不清的时候,在还没有扬起风帆的时候就已经彻底放弃了思考的吧。

我作为老师,看到这样一位凶恶的妈妈都感到害怕,何况是一个刚刚走进学校的孩子呢?当孩子来到学校,老师要付出多少的关爱,才能抚平孩子幼小受伤的心灵,才能唤起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呢?

学生是家长的期望,谁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要让孩子留下对学习惧怕的阴影。知心姐姐(卢勤)我们都知道,她说小时侯有个老师说她腿不好看,从此不敢穿裙子、跳舞。有时一件小事可给人的一辈子留下阴影!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孩子的精神供养者的家长,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才能成功的扮演好这个神圣的角色呢?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无条件的爱孩子。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当孩子被我们无条件的爱着,他才会产生安全感,才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产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对其他新鲜事物探索的欲望。确认孩子的优点。反复确认孩子的优点,才会使这些优点慢慢在孩子身上产生,进而放大,最终定型。常鼓励孩子。勇气和自信是孩子必备的心理素质,这些年和女儿的相处中,我就发现这些素质最初是被鼓励出来的,对孩子不断的鼓励,能消除他对失败的恐惧,从而建立自信和勇气。

欣赏和表扬孩子。孩子取得了优异成绩或者好的表现,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当我们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时,会燃起他继续努力的热情。这样孩子才能觉得我行,我优秀,长期以来孩子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教育孩子的方法,我觉得比呵斥孩子要好的多,让孩子自己觉得有希望。

家长要和学校密切配合。父母要保持与子女所在学校班级的联系,注意了解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情况,发现长处给予必要的赏识和鼓励,发现毛病也不能文过饰非,要及时、稳妥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以免助长短处,也好配合施教机构搞好对子女的各种教育。儿童良好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在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还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有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孩子去锻炼。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自立、自强、拥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更要重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家庭教育方法,在学习上对他们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使这些孩子能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倡导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先从自己做起也希望我们的老师,回头思考。我们探索那么多的教育理论,那么多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真正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他们和我们的教育差距在哪里呢?真的不忍看到我们的学生能受到这样的家长的野蛮教育,真的希望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心,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真的希望我们的学生的书包里能装满暖暖的阳光!让他们在暖暖的阳光下成长!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家庭教育思考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