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5-12-02李小乐
李小乐
摘 要:思维导图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结合神经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结论,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化学教学向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转化,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91-01
在本文中,我将从思维导图的优势出发,探究如何实现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一、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大纲
思维导图类似于化学教材中的提纲,但它更为科学和合理。要想实现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绘制针对性的导图。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掌握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明确思维导图的基本内容。其次,还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综合素养,将图形、文字、符号包含其中,绘制出受学生喜爱的思维导图。例如,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对应教学大纲绘制出如下的导图。
从导图中我们清晰可见,从化学课程介绍、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完整的化学教学标准就展现在师生面前。通过思维导图,教师明确了自己应该怎么教、教什么;学生们对教师教学的目的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掌握了教学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合作必然会更加顺畅。教师在进行对应章节的化学思维导图绘制中,也必须按照上述的内容进行,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化学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应绘制出类似的教学导图,从而宏观把握化学教学内容。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
高中化学概念较初中相比,种类繁多、类型复杂,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前教师往往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教学,缺乏一定的层理性和逻辑性。但化学概念之间常常是紧密联系的,各类概念之间存在相似性、关联性。若是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些概念联系起来,做到环环相扣、排列有序,对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有着关键性作用。例如,在进行电解质电离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针对电离的概念为学生们绘制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如图,教师首先针对电离平衡的分类进行介绍。对于强电解质,学生们掌握完全电离的概念、完全电离平衡的特点就够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教学是本章节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两者的概念进行对照教学,方程式书写差异、电离特征差异、电离常数计算区别等等。学生们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通过类比和对照,对电解质特性的理解必然会更加深刻。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秉承言简意赅的理念,仅将提纲罗列出来,概念的补充和完善要求学生自行解决。在进行其他化学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突出化学概念之间的比较教学,帮助学生提高概念记忆的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解题
复习课常常会实施专题教学,教师可针对各类题型常见的考点以及学生们常见的盲区和易混点,为学生们绘制专项化学教学的解题思维导图。例如,学生对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体的理解常常出现问题,从审题、书写到同分异构的描述。对此,教师针对同分异构现象为学生们绘制了如下的化学解题思维导图。
针对同分异构体的解题过程,教师为学生们绘制了如上的思维导图。要想顺利判断出同分异构,学生们必须首先进行审题,推断出有机物中可能包含的官能团。例如,能与溴水反应而褪色的物质,说明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能与钠反应,说明含有羟基;能水解产生醇和羧酸,说明含有酯。这些常用的化学性质和原理,对学生推断同分异构体中所含有的官能团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类型的推断,进一步绘制出思维导图。同时,利用某些化学反应的产物,可以帮助学生们判断官能团的位置。例如,消去反应可以推断出羟基的位置、取代反应可以推断出碳链的结构、加成反应可以推断出不饱和碳键的位置。通过对化学解题过程的思维导图绘制,学生们对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注意点会格外注意,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警觉。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教学目标确定到化学训练,到处都可以见到思维导图的身影。化学教师的制图能力、绘制出的思维导图的逻辑性、思维导图的美观性,都会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影响。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不断促进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露.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09.
[2] 毛立强,汤毓.利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学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