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015-12-02王宏英
王宏英
摘 要:在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体会,分析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气氛,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54-01
教育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激发兴趣,搞活课堂气氛是当前中职英语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笔者作为多年从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工作者,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因此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势必使他们原本很低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那么教学将肯定无法正常进行。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上。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上。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
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我在将班级进行分组后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并且每个月公布一次,以激励学生做得更好。
三、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产生“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四、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讲究语言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也需要教师的评价,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引人注意的愿望。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是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渐渐提高,从深层次上激发他们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但同时,教师也要接受学生的评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建立教师的威信和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其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活起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正在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潘颖.英语教育的四个侧重点.新课程,2009(9).
[2] 陈艳.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辽宁教育,1998(8).
[3] 史瑞卿 .兴趣——英语学习的敲门砖.教育艺术,2008(8).
[4] 姜雨欣.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英语.考试周刊,2002(33).
[5] 李冬梅.浅议兴趣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湖南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