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野战医疗队的模块化应用与构思*
2015-12-02何伟华董兴宝
何伟华,郭 栋,董兴宝,李 勇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呈现出战场范围广、作战进程快、作战行动灵活多变等特点,伤员发生的数量与伤情不确定,发生的时间与地域也不确定,传统以定点保障为主的卫勤模式已不适用,这就要求机动卫勤力量必须在编组编成上进行改革,实行以保障功能为基础的模块化编组,以及在模块编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形成不同能级和不同适应性的编组模块,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卫勤保障需求[1]。目前来看,野战医疗队已成为我军机动卫勤力量中数量最多、发挥作用最大的一种类型,如经进一步标准化改造,则可形成全军通用、标准化高的机动卫勤力量模块。本文就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野战医疗队的模块化应用作一阐述。
1 模块化定义
模块化属于标准化范畴,是标准化发展的一种崭新的形式,也是标准化原理的具体应用。模块化是指通过每个可以独立设计的并且能够发挥整体作用的更小的子系统来构筑复杂产品或业务的过程,其组成模块应符合四个条件:具有独立的功能;具有连接要素;具有互换性;是一组有不同用途的、不同结构的基本单元。模块化包括模块分解化和模块集中化两个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组合最终要获得能基本满足各种不同功能和需要的系统[2]。对野战医疗队进行模块化,是对机动卫勤力量模块化的具体应用,可以借鉴外军对机动卫勤力量模块化应用,并结合我军野战医疗队特色,进行探索研究。
2 模块化原理
建立模块就是将系统的功能单元标准化,将系统层层分解为一个个基本功能模块,基本功能模块又分解为多个组件,每个组件又由不同的要素资源构成,最终形成标准化、稳定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具有标准的编组形式、使用方式和任务职能(图1)。模块的应用就是利用基本功能模块,按照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灵活组合、调整、集成与拆分,形成不同的模块体系,实现模块与任务的匹配,是动态优化的过程[3]。机动卫勤力量模块化是标准化抽组与优化部署相结合、不断的要素组合与模块拆分相结合的过程。
3 野战医疗队模块化应用
野战医疗队相对于野战医疗所或野战医院具有出动迅捷、机动性强、展开速度快、配置地域相对靠前等特点,相对于师、旅、团救护所又具有人员精干、装备精良、专业技术强等特点。因此,野战医疗队是最佳的战术卫勤支援力量。根根据模块化原理,将野战医疗队作为核心功能模块1,师、旅、团各级救护所等作为功能模块N,共同构建“1+N”模块化体系,如图1所示。其实质性内容是在贴合实战条件下,野战医疗队分别与师、旅、团等各级救护所平时进行对接展开训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规范展开操作流程,进而实现模块化组合,构筑战役军团内作战部队与联勤部队的联训联保的新模式。
图1 卫勤力量模块化过程
4 卫勤力量优化部署过程
卫勤力量优化部署是实现模块化体系发挥最大功效的关键,要实现野战医疗队与师、旅、团救护所等卫勤力量的模块化组合,首先要从构成模块的组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固强补弱实现功能耦合。
4.1 指挥组件 作战部队后勤分队(师、旅、团救护所)指挥员对作战企图和作战进程掌握清晰,负责组织筹划;部队医院抽组的野战医疗队指挥员技术优势明显,负责技术指导和协调相关业务工作,共同构建高度合成的卫勤联合指挥体系,战时统一隶属作战部队司令部指挥。
4.2 分类后送组件 是伤员流动的首要环节,良好快速的分类检伤不仅决定着伤员的救治和预后,甚至影响整个伤员流动的速度。野战医疗队分类组成员多由急诊科抽组,对批量伤员的分类处置经验丰富,相对作战部队卫勤人员更具有技术优势,故两者共用分类后送场,由前者构成分类检伤的主力,后者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擅长的前接后送工作中。
4.3 手术组件 手术组件是野战医疗队最明显的优势,其组员多是临床外科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同时也是师、旅、团救护所,尤其是旅、团救护所最为欠缺的专业力量。毫无疑问,合成救护所的手术单元应以野战医疗队手术组为主;手术任务繁重时,甚至可以从野战医疗队非手术组(如救治组等)中抽调外科医生进行加强补充,由师、旅、团救护所手术组不具备手术能力的医生回填空缺。
4.4 重伤救治组件 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急救技能和基础生命支持技术,野战医疗队重伤救治组人员多由重症监护室(ICU)、心脏或呼吸内科等科室抽组,能够更好地完成本组件的救治任务。师、旅、团救护所重伤救治组可与野战医疗队重伤救治组实行人员混编,编成多个技术上“一强一弱”的救治小组,既可以实施技术帮带,又能提高救治效率。
4.5 轻伤救治组件 在轻伤救治方面,师、旅、团救护所与野战医疗队在救治技术上差异不大,可分别独立展开。
4.6 防疫洗消组件 师、旅、团救护所在消、杀、灭技术上具有自身优势,而野战医疗队在传染病的诊断、隔离治疗方面有技术优势,二者可合理分工,相互协助。
4.7 医疗保障组件 在检查、检验方面,野战医疗队在设备仪器及技术上具有优势,可以构成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力量;在药材方面,师旅救护所携带药材基数及种类相对较多,可以构成药房的主要力量。
5 野战医疗队模块化应用的意义
野战医疗队与师、旅、团救护所以“1+N”模块化形式对接展开,是适应实战化条件下的创新卫勤保障模式,对于打破编制体制壁垒,拓展卫生联勤保障,有着深远意义。
5.1 一体化卫勤保障的需要 信息化战争是将各种作战武器、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综合为一体的体系对抗,其卫勤保障更加突出地表现为一体融合的整体行动。因此,必须适应变化,打破各保障集团(群)之间的界限,把作战部队保障力量与专业卫勤保障力量以模块化形式有机组合起来,实现卫勤与作战等参战力量的联训联保与模块对接[4]。作为相对独立的战术卫勤力量,野战医疗队与师、旅、团各级救护所对接展开,共同构建基本战役军团的一体化联合卫勤保障力量,并隶属作战部队司令部统一管理。这种新型保障模式,可视为一体化卫勤保障的微观形态,“大联勤”下的“小联勤”,且保障目的性更强,战时可操性更高,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提高卫勤保障效率、效益和效能的一种新出路。
5.2 利于灵活应变,提高保障时效 信息化战争作战形式灵活多样,部队行动快速多变,以往伤员后送的线性保障模式已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卫勤保障需要,要求卫勤力量必须因时、因地、因需快速组织实施机动和支援保障,传统的“等级分明、各自为战”的卫勤保障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战争。在信息手段的支撑下,根据伤员分布及伤员流动特点,将野战医疗队精确加强至伤员密集区的师或旅团救护所,确保“伤员流”不因某一环节保障能力不足而出现阻滞受限,待“伤员流”高峰通过后再视情况灵活调整,确保保障力量的灵活应变与精确释放,避免保障力量与资源的闲置、重叠和过度,达成卫勤保障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5.3 利于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作战部队保障分队与专业保障力量在军事素质与业务能力上各有优长。师、旅、团救护所是我军战时卫勤保障的主要力量,尤其是旅、团卫生机构更是战场救护、保存战斗力的第一道关口,其优势在于能较好地理解本单位首长作战意图与保障需求,具有战时组织筹划优势。然而受各种因素制约,旅团级甚至部分师级卫生资源效能发挥不好、技术水平弱化,尤其是手术能力不足。而由军队医院抽组的野战医疗队,其人员主要是临床科室的技术骨干,业务技术娴熟,在基础生命支持和紧急手术治疗等关键岗位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是野战医疗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编制少、战场意识差、军事素质不足等。因此,师、旅、团救护所与野战医疗队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优势,通过模块化组合加强前线卫勤力量配置,实现聚能性匹配,将会更加适应实战化需求,提高卫勤保障效率。
[1]贺 祯,葛毅,邵壮超,等.军队机动卫勤力量模块化编组的研究[J].人民军医,2013,56(12):1363-1364.
[2]郝 璐,张鹭鹭,刘 源.卫勤力量模块化界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3):193-194.
[3]张鹭鹭.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力量模块化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8):719-720.
[4]殷小杰,刘 承,许若飞.信息化战争卫勤保障基本原则与准备措施探讨[J].人民军医,2014,57(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