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5-12-02王化夏菁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儿童读物问卷家庭

王化夏菁

(徐州工程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王化夏菁

(徐州工程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早期阅读即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及通过成人的语言或文字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对形成、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健全人格的形成。我国的早期阅读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误区。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于苏北地区,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与态度、幼儿阅读作品、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及家长在阅读指导策略等方面剖析阅读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苏北地区 学龄前儿童 早期阅读

我国对早期阅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于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此后早期阅读受到幼教界的广泛重视,但部分家长和教师不了解早期阅读,对其缺乏全面认识,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为深入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开展现状,研究者以苏北五市部分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开展相关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450份,回收家长问卷410份,其中有效家长问卷382份,问卷有效率93.17%。样本构成见下表:

人数__ __男190 __农村人数小班__ __ 188__ __女年级115__ __中班居住地性别人数__城镇194__ 192__ 382 382 382 101__ __大班__ __166__合计

研究者以自编的 《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家长问卷》为调查工具,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与态度、幼儿阅读作品、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及家长在阅读指导策略等方面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态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57%的家长不喜欢与孩子一起阅读,5.76%的家长认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重要,表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同时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7.07%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无所谓可有可无,23.3%和25.39%的家长分别认为早期阅读能使孩子安静下来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学到简单的知识,仅有43.46%的家长能够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智力、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发展有启蒙作用。虽然家长提高了对早期阅读的关注程度,但不能全面认识早期阅读。

1.早期阅读存在误区。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尤以苏北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没必要看书识字。在这里,家长对早期阅读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部分家长对早期阅读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误认为早期阅读是幼儿识字的一种方式,甚至从功利目的出发,购买一些用作识字的书籍让幼儿阅读,只追求阅读结果,忽视幼儿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增加其负担。二是认为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研究发现,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尤其是八岁之前的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且幼儿期是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而苏北农村地区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上小学前后才适宜进行阅读。三是部分家长在阅读中的角色缺失。某些家长以自己工作忙为由,将早期阅读的责任全权推脱给幼儿园,认为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的事,忽视自身在阅读中的作用。

2.父亲在阅读过程中的角色缺失。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的影响,父亲在幼儿教育方面角色严重缺失。据调查父亲较少参与孩子阅读过程,家庭中父母一起陪伴孩子阅读仅84人,不足总比例的22%,父亲陪伴孩子阅读的只占6.02%。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如果父亲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的阅读,不仅能创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而且有助于孩子愉悦阅读心理的产生,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二)早期阅读的作品。

根据问卷显示,儿童读物总量在5本以下的占21.47%,5本—10本的占37.43%,11本—15本占17.28%,15本以上儿童读物的占20.42%。由此可见,家长愿意对孩子阅读进行投资,但普遍投入较少。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受家庭经济水平制约,苏北城镇地区的儿童读物总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问卷中有17%家长认为儿童读物的价格偏高。

2.儿童读物总量受家长学历影响,家长学历越高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越多,学历低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则远不如高学历家庭。

3.家长对儿童读物的满意程度,问卷显示18%的家长对市场上的儿童读物不满意,其中83%的家长对某些儿童读物的质量、内容、意义等提出质疑。据多数家长反应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盗版现象严重,错别字较多,语言过于成人化,暴力内容较多,教育意义不大。因而在选择儿童读物时,76.7%的家长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并且结合自己为孩子的打算、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建议、同时还参考教育专家的推荐。

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其思维的主要特征,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激发阅读欲望和兴趣。且随着数字出版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接受有多重感官刺激的阅读载体。据问卷显示,81.68%的家长喜欢让孩子接受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24.35%的家长选择平板 (城镇居多),44.76%的家长选择早教机点读机(农村居多),13.61%的家长选择手机。由此可见,在阅读载体方面,家长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三)早期阅读表现。

注意力和家庭阅读环境是影响幼儿阅读的两个主要因素。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虽得到发展但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据调查60.47%的孩子在阅读时易受外界影响偶尔心不在焉,10.47%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进行阅读,仅有22.77%的孩子能够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研究认为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受家庭阅读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十分重要。而据此次问卷显示,74.81%的家庭无固定阅读场所,其中33.77%阅读时受外界干扰极大,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幼儿性别、认知能力、气质特点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大差异。72.51%的孩子对图画感兴趣,对文字感兴趣的孩子占3.14%,18.32%的孩子对图画和汉字都感兴趣,1.83%的孩子对两者都不感兴趣。由于学龄前儿童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且前运算阶段的学习以符号表征学习为主,因此绝大多数孩子在阅读中对图画感兴趣。上文中提到家长因为对早期阅读存在误区,从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出发为孩子购买识字认字读本的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

(四)早期阅读策略。

1.家庭早期阅读互动方面。早期阅读不仅是孩子单方面的阅读,更需要家长有策略地与孩子互动阅读,亲子互动有助于加深儿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问卷显示,71.2%的家长在阅读过程中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认识新的词汇,解释难句和情节逻辑,34.55%的家长会和孩子分段朗读,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27.49%的家长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与孩子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重组和再现故事文本,37.17%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会相互提问,交换自己的看法。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阅读互动虽告别传统的单一模式,但采取新方式的家长不多,大部分家长还停留在认识新词汇方面,忽视早期阅读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回答家长提问方面,近90%的学生能够回答家长的问题,其中49.74%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比较吃力需要大人的引导。在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问方面,88.22%的学生会提问,其中40.58%的学生会频繁提问,仅有7.85%的学生不会提问。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孩求知欲强烈,这就需要家长采取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

2.家长对阅读的指导策略。在指导孩子阅读策略方面,76.96%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画面的图读法,47.64%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汉字的点读法,23.56%的家长和40.05%的家长分别采用诵读法(把故事连贯的讲完)和跟读法(自己讲一句让孩子跟着讲一句)对孩子进行指导。针对家长在阅读过程中指导策略的来源,笔者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46.6%的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策略源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教育家的宣传,43.98%的家长选择借鉴其他家长的经验,38.48%的家长的指导策略受父辈教育影响,69.37%的家长是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对孩子进行指导。家长对孩子在各个年龄段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进行指导。

三、给家长的建议

(一)走出误区,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1.去功利化阅读。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部分家长对此存在误区,在为幼儿购买儿童读物时功利目的明显。笔者建议家长重视幼儿阅读规律,注重阅读的沉潜性,购买读物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

2.转变传统阅读观念。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的观念并不正确,家长应转变以往阅读观念,正视早期阅读。

3.承担应尽的责任。早期阅读不仅需要幼儿园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重视。《幼儿发展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的组织参加阅读活动,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早期阅读顺利进行。

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早期阅读作为一种成长活动,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它的作用并不在于单纯地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家长应走出误区,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早期阅读的基础,家长要正确认识其对幼儿阅读的重要影响。家庭阅读环境分为内外两方面:一是物理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外在环境)包括是否有合适阅读场所、阅读时是否安静等。由于幼儿的年龄和注意力特征,笔者建议家长选择合适幼儿阅读的场所,并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下阅读。人文环境(内在环境)即指家庭阅读氛围,幼儿最初的阅读兴趣是与成人一起阅读时产生的,在此基础上营造的阅读氛围能形成幼儿愉悦阅读心理、激发阅读热情,并使幼儿产生美好的阅读愿望。因此,笔者建议父母能同时参与阅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年龄特征幼儿阅读的自主性不高,因此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显示,33.77%的家庭幼儿阅读频率是每周三四次,27.23%的家庭是每周一两次 (其中并没有剔除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阅读情况),超过半数的幼儿阅读时无固定时间。笔者建议家长在阅读中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次数和阅读时间,阅读时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在阅读结束后及时整理好图书等。

(四)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与策略。

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阅读,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传统听读互动即家长读孩子听的模式比较单一,阅读时比较枯燥乏味,孩子亦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失去兴趣和走神。因而需要家长采取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比如和孩子分段朗读文本,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相互提问或将这几种方式结合。幼儿的语言从对白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的。通过上述互动模式,不仅幼儿的语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而且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使幼儿悦读。

在孩子指导阅读策略方面,笔者建议家长采取以下几种:

1.手势策略。阅读中适当增加一些手势作为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式,手势与语词相结合,从而使阅读不会呆板乏味。

2.复述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孩子的记忆。

3.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要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譬如告诉孩子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

4.语调策略。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使其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1]王华.3—6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读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0(10):73-74.

[2]李莉.全阅读教育理念与儿童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2):67-69.

[3]赵向东.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析[J].学理论,2012(32):180-181.

[4]李亚西.论网络文化与儿童早期阅读[J].山东纺织经济,2014(02):21-23.

[5]杨鸲,王树伟.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09):113-116.

[6]汤锐.谈幼儿读物的特点与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2(3):21-25.

[7]李慧.对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1-94.

[8]高晓妹,周兢.早教阶段亲子共读观念辨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8):49-50.

[9]于冬青.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与幼儿的读写萌发[J].教育理论,2007(3):82-84.

[10]张慧丽.中美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11(02):2-6.

[11]翟晓云.当前幼儿读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报,2008(25):119-121.

[12]宋治枫.家园配合促进幼儿早期阅读发展[J].江西教育,2011(Z1):128.

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省级指导项目 《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XCX2014003)的部分成果

指导老师:马 衍 解 亚

猜你喜欢

儿童读物问卷家庭
本期导读
家庭“煮”夫
问卷网
通过儿童读物让小学语文更有趣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艺术的童年》《汉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