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02刘丽李华
刘 丽 李 华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6000)
1 陕西省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在临床各年龄段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儿科护理有其特殊性,在临床上又称之为“哑科”护理。由于绝大部分患儿难以对自身疾病情况及相应的护理需求作出明确而正确的表述,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面对情绪烦躁、焦灼、忧虑的患儿家属,并予以妥善处置[1]。故医护人员应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重视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排斥心理,提高其依从性,从而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本研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对45例患儿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并与常规护理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05—2013-05陕西省延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8 岁,平均(5.50 ±1.36)岁;住院时间最短4 d,最长14 d,平均(7.10 ±2.28)d;其中肺炎17例,肾病综合征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腹泻2例,脑炎2例。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8个月 ~7岁,平均(5.32 ±1.25)岁;住院时间最短 3 d,最长 13 d,平均(6.85 ±2.45)d;其中肺炎 15 例,肾病综合征1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腹泻2例,脑炎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肢体语言沟通,并由护理部结合儿科护理工作开展需求,确立护理工作人员肢体语言沟通的方法、内容及最终培训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点:①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时,应保持温和的态度和轻柔的动作,为后续操作创设良好的实施氛围;②查房过程中对每一位患儿给予全面、细致的照顾,使患儿能够感觉到护理人员的善意及温暖,患儿家属也能感受到护理服务工作中蕴含的爱心,通过形体语言创造出祥和、平静、安宁的护理氛围;③细致观察,如对输液部位及液体量进行观察时,找寻良好的光线,使患儿家属感觉到护理人员的认真细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其焦灼情绪,从而更好、更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④在日常护理工作基础上,还应秉承人性化护理理念,如以手抚摸患儿额头,确认其是否存在发热征象,也给患儿以心理安慰,让其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关怀之情;⑤视患儿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激励,如某位患儿需要接受腰部穿刺,因惧怕疼痛而处于巨大的惶恐、无助和紧张焦虑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在患儿家属的配合下给予安慰和鼓励,可以紧握患儿小手,也可轻轻拥抱,温言阐述治疗的目的,以缓解患儿焦灼情绪,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过程中2组患儿接受行为及医嘱依从性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参照文献[2-4]拟订。0分:完全抵触,患儿恐惧心理严重,大声哭闹,拒绝医治,拒绝与护理人员配合;2分:部分抵触,患儿有一定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配合,但仍愿意接受医治,且无忧闷情绪和逃避行为;6分:部分接受,患儿对临床治疗有部分谨慎表现,有时保守,但总体上愿意接受治疗,并能够正确采纳医师建议;10分:绝对接受,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表现良好,无焦虑和恐惧表现,能够积极配合医师展开治疗,医患关系相对和谐。以完全接受、部分接受统计遵医率。②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并以闫林等[5]研究中所用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参照,评价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态度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4个级别,以满意、基本满意统计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遵医嘱率比较 见表1。
表1 2组遵医嘱率比较 例
由表1可见,试验组遵医嘱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例
由表2可见,试验组护理态度满意率及护理质量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儿科护理主体有其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进一步复杂化。临床应针对新型护理模式展开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护患关系和谐。研究显示,单纯语言沟通在部分情况下很难满足护理主体的期望及需要,进而导致医嘱依从性降低[6]。
肢体语言又称之为体姿语,是指通过身体动作、姿势在特定情境下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体态语言,属于非语言因子,但具备真实性、可视性及相随性的特征,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对语言信息传递过程中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等缺陷予以有效弥补[7]。研究表明,护理过程中保持和蔼态度和温柔的肢体动作有利于降低患者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情绪,增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依从性,缩小护患隔阂[8],从而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儿科患者年龄较小,有的无法用言语正确表达个人护理需求,同时又活泼好动,所以护理人员无法有效的运用语言与患儿沟通交流。在此情况下,肢体语言沟通成为儿科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有效沟通工具。据统计,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病房护理沟通中约占65%[9]。
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首先从面部表情做起,因为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过程中展示给对方信息的第1个过程。而对于护理人员而言,表情是其行为举止和个人仪表集中于面部的体现,同时对患儿身体康复以及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可流露出厌恶、紧张、害怕接触或惊慌的表情,应以亲切自然的态度对待患儿,以消除患儿的负面情绪,继而产生安全和愉悦的感觉。其次,身体姿势能够对个人自我感觉作出反应,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身体姿势的保持,做到得体、大方,而不可出现失礼的行为。此外还有眼神、抚触等均能有效地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和鼓励,提高其医嘱依从性。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遵医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儿科护理服务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肢体语言沟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患儿保持稳定情绪,降低患儿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排斥心理,从而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应重视自身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及强化,运用合理的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提高患儿依从性,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 张苏兰.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83-184.
[2] 张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89-90.
[3] 郑星星.在儿科护理中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6):93-94.
[4] 谢新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6):7736.
[5] 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6] 李观芝.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细则在轮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08-109.
[7] 王晓琴.家庭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16-1417.
[8] 靳倩影,张情芬.区域分类制、整体护理模式及美学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94-196.
[9] 高秀珍,杜习霞.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15):2376-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