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阴通脉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2015-12-02杨海英王立田彭新华喇万英

河北中医 2015年10期
关键词:通脉滋阴尿蛋白

杨海英 王立田 彭新华 喇万英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河北 迁安 064400)

1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迁安 0644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之一,是糖尿病主要致死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DKD患者也日益增多。DKD早期症状相对轻微,主要以尿中白蛋白轻微增加为特征,一般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可以逆转,因此早期治疗意义重大[1]。2011-01-2014-01,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阴通脉饮治疗早期DKD 3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5~74岁,平均(66.0±12.4)岁;糖尿病病程 16~23年,平均(19.8±7.6)年;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9例,冠心病13例,高脂血症2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11.7)岁;糖尿病病程15~23年,平均(19.5±8.1)年;合并高血压原发性30例,冠心病12例,高脂血症2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诊断标准[2];DKD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3],选择 Mogensen分类法Ⅰ ~Ⅲ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合理膳食,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空腹血糖(FPG)控制在4.6~7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控制在4.8~10 mmol/L。同时针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并发症对症治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阴通脉饮治疗。药物组成:玄参15 g,人参10 g,五味子5 g,麦门冬20 g,丹参20 g,水蛭5 g,生地黄15 g,薏苡仁 15 g,茯苓15 g,山药20 g,菟丝子 20 g,桃仁10 g,黄芪30 g,墨旱莲20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

1.5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相关生化检测指标尿蛋白含量减少2个“+”号,UAER减少≥4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相关生化指标尿蛋白含量减少1个“+”号,UAER减少<4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生化检测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4]。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 组治疗前后 Cr、Ccr、24 尿蛋白定量、UAER及HbA1c水平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Cr、Ccr、24尿蛋白定量、UAER及HbA1c水平变化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Cr、Ccr、24尿蛋白定量、UAER及HbA1c水平变化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 改善率(%)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 改善率(%)Cr(μmol/L) 170.33 ±6.97 101.38 ±4.40* 41.93 ±1.68△172.35 ±6.31 159.44 ±6.14 7.44 ±0.26 Ccr(mL/min) 152.49 ±16.35 103.19 ±11.87* 32.28 ±3.75△ 150.23 ±16.54 125.32 ±13.87* 17.03 ±1.38 24 h尿蛋白定量(mg) 1 765±690 820±370* 52.79±18.66△ 1 750±645 1 325±415 23.96±8.26 UAER(mg/24 h) 161.35 ±44.67 75.87 ±19.21* 54.27 ±13.48△ 162.44 ±41.13 104.38 ±33.76* 35.47 ±11.84 HbA1c(%) 12.46 ±2.21 5.88 ±1.07* 51.17 ±9.83△ 12.98 ±1.99 8.38 ±2.17*36.11 ±7.48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Cr、Ccr、24尿蛋白定量、UAER及HbA1c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Ccr、UAER及HbA1c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糖尿病的死亡率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列第3位,同时也是发达国家肾衰竭发生的主要诱因[5]。DKD早期以尿中白蛋白含量轻度增加为主要特征,并且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后可以逆转,但如果发展至晚期肾衰竭阶段,则只能采取透析或肾移植,治疗难度加大且治愈率低。

DKD的病理性改变主要分为肾小球硬化、渗出性病变及肾小管-间质损害[6],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已有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肾小球内的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与高血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高血糖素、一氧化氮等有关,早期主要滤过性膜的电荷屏障破坏,至后期则伴随着膜结构性损伤;②血液流变学改变:包括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及血沉加快,导致血流减慢,引发局部组织缺氧,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损伤,进而肾微血管闭塞,滤过压升高;③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过程中重要酶类活性的改变,导致DKD患者并发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这是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基础;④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7-8]。针对DKD的发生机制和病理性改变,当下西医治疗早期DKD的主要策略:①控制血糖,这是预防DKD病程进展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口服药物和必要时注射胰岛素实现;②降血压治疗,可为患者肾脏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临床推荐的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钙通道阻滞剂;③其他如抗凝血和降脂药物[3]。

DKD属中医学消渴、肾消范畴,气阴两虚是其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久病入络可致血行瘀滞,而血瘀又可反过来阻滞气机运行,两者互为因果,贯穿DKD的整个病程,肾阴受损,肾失濡养,致其开阖固摄功能失调,故见蛋白尿[9]。对于早期DKD的治疗,主张滋阴补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的标本兼治理念。滋阴通脉饮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玄参、麦门冬、生地黄清热养阴;茯苓利水渗湿;菟丝子、五味子生津滋肾,补肾益精;丹参、水蛭、桃仁活血化瘀;人参、山药、薏苡仁益气养阴,补脾健肾;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滋阴补气、益肾生精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及血液灌注,抑制肾脏肥大,降低尿蛋白,同时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抗自由基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10];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脏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和抗氧自由基等作用,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DKD 发展进程[11]。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阴通脉饮治疗早期DKD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Ccr、24 尿蛋白定量、UAER 及 HbA1c水平,延缓DKD进展,标本兼治,值得临床参考。

[1] 郭慧欣,吴小荣,李海滨,等.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探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1):1560-1561.

[2] 何戎华.糖尿病现代诊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11.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1):792-801.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5] KDOQI.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Am J Kidney Dis,2007,49(2 Suppl 2):S12-S154.

[6] 吴雪怡,李航.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7):564-569.

[7] 赵龙,关广聚.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7):554-558.

[8] 于晶,赵秀峰.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0):3757-3760.

[9] 赵玲,张园.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199-200.

[10] 赵岚,杨立欣.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8-9.

[11] 冯海灵.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0,25(10):1814-1815.

猜你喜欢

通脉滋阴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