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物皮肤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
2015-12-02黄少燕花莲英华足兰
黄少燕 花莲英 华足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广东佛山 528311
门诊药物皮肤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
黄少燕 花莲英 华足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医院,广东佛山 528311
目的 探究实现药物皮肤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旨在加强药物皮肤试验质量控制,提高药物皮肤试验工作准确性,减少医疗管理失误,提高皮肤药物敏感试验的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发生。 方法 通过自行开发的药物皮肤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应用于2014年1~12月在本院输液中心进行药物皮试患者10458例,并回顾2013年1~12月本输液中心进行传统药物皮试患者11963例的资料,对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前后的药物皮肤试验的阳性率﹑观察时间准确性﹑安全性﹑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管理系统应用以后,进一步优化药物皮肤试验管理,提高药物皮肤试验工作准确性,有效地杜绝差错发生,提高皮肤药物敏感试验的工作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增强了医疗行为的法律效应。 结论 药物皮肤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提高药物皮肤试验的准确性,有效地杜绝差错发生,提高皮肤药物敏感试验的工作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药物;皮肤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应用
药物的皮肤试验又可称为皮试。临床某些药物使用中易发生一些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甚至可造成死亡。临床用药前需进行相关药物的皮肤试验,对于皮试阳性患者需禁用该药。怎样提升患者皮试的工作效率和阳性检出率,一直属于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前后进行药物皮试共22421例患者和阳性检出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药物皮试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行传统药物皮试患者10458例,男5387例,女5071例平均年龄(16.0±6.8)岁;选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输液中心行系统管理药物皮试患者11963例男性6195例,女性5768例,平均年龄(18.0±7.0)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了解并同意应用该系统管理皮试检查。排除标准:精神和心理疾病;不配合护理者;镇静药及抗过敏的药物应用者;相关药物过敏病史者等[1]。
1.3 传统的皮试流程
在进行药物的处方应用时,结合患者病历情况,填写皮试或续用。对于需要进行皮试者在输液中心予以皮试操作以后,由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阴性或阳性的盖章操作,患者依据盖章处方取药等。
1.4 系统实现的流程
护理人员依据患者注射单,进行皮试单登记,然后进行患者的药物皮试操作,并进行试验,皮试验后即开始拍照,图片由系统自动保存拍,当患者做完药物皮试以后,遵护理人员要求等候在休息区。系统将自动计时,当到结束皮试时,系统自动进行患者语音信息的呼叫,患者查看试验结果后并进行结束时拍照。患者药物皮试相关记录会长期的系统保存,相关人员能够进行日期﹑性别等条件进行信息查询。并且系统和门诊系统兼容,当阳性患者再次就诊会自动弹出相关药物的阳性信息,为医生用药提供有效参考,如图1。
图1 系统实现流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药物皮试计算机的管理系统应用前后的皮试检查人次,规定20min观察皮试结果的人次以及阳性的检出率情况。
1.6 阳性检出标准
阳性标准:在滴药应用后皮肤存在密集荨麻疹或小丘疹,部分存在刺﹑痒﹑压相关感觉,或是存在出血汗相关全身性的反应;部分周围存在白斑型疹;甚至皮肤出现明显大丘疹,部分周围存在刺﹑痒﹑压感觉,或是全身性的反应。对初次皮肤仅有红晕且5min内不消失者,于另一边的前臂行皮试,若结果同,红晕也在5min内不消失,可判断成阳性[2]。
2 结果
管理系统应用以后,患者的皮试检查比应用前增长14.22%;且应用后比应用前的阳性检出率增长4.57%,如表1;管理系统应用以后,患者前来观察皮试结果的时间更为准确,应用前在限定20min时间内观察的为85.01%,应用后在20min内观察的为97.50%,如表2。
表1 系统应用前后的皮试检查和阳性检出情况(n)
表2 系统应用前后患者前来观察皮试结果的时间
3 讨论
药物皮肤试验简称皮试。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这些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
目前在我院门诊皮试的患者达100~150多人次/日,其工作量大,常需2~3人负责此项工作,而传统皮肤药物敏感试验的流程为:护士执行皮下注射并签名确认后叮嘱患者观察20min,到时再前来观察皮试结果,但对无时间概念的患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常出现超时观察皮试结果,影响皮试结果的评定,同时由于作皮试的人数较多,加上小孩的哭闹,观察区内常出现紊乱,常给临床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临床上还偶有发生皮试阴性,药物注射后出现过敏休克甚至死亡的个案,此时医院由于缺乏完整皮试相关资料,往往难以举证而输了官司。因而如何探讨开发一个药物皮肤试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质量控制,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在国内2005年章雅杰曾有《急诊皮试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报道[3],其主要从医生开药﹑药品收费﹑护士操作等方面进行优化。它通过条形码实现了处方﹑皮试﹑付费﹑配药一条龙服务[4-8],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患者就诊。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目前绝大多数的医院信息系统都可以满足以上的要求。但如何对皮试过程作进一步的管理,特别对皮试的过程进行时间﹑真人发声呼叫﹑图片的采集及保存等方面进行细化管理,在国内尚未有报道[9-12]。本研究正是为进一步优化药物皮肤试验管理,提高药物皮肤试验工作准确性,减少医疗管理失误,提高皮肤药物敏感试验的工作效率,提高其安全性而开发的管理软件,其原理及可行性分析如下:
从接诊患者开始通过身分证或条纹码录入患者信息,护士确认皮试前必须输入自己的密码,确认并在查询系统中能找到某患者信息后,再作皮肤药物敏感试验,注射后护士随即用摄像头对皮丘进行拍照,并保存照片,然后电脑打印一小温馨提示,告知要在观察区等候及察看结果的时间的信息,待20min后,管理系统经语音模块自动发出患者前来观察皮试结果的语音信息(真人发声),护士观察皮试结果后再拍照皮丘,并保存照片,并在管理系统上记录皮试的结果,输入观察者的密码并保存结果,为药物皮肤试验留下操作证据,便于医疗说明和并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图片储存在总服务器上,以便图片存查,并可用日期或姓名查询。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让患者进入用药的流程,对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13-14],并在患者门诊病历上用红笔记录结果,并让患者进入医生修改用药的流程,同时管理系统对患者的药敏史长时间保存在医院服务器上,若患者再次就诊时,只要患者使用身分证作为患者信息录入时,医生门诊工作站及住院工作站均能自动弹出患者药物皮试阳性的信息[15],给医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通过本管理系统的开发,并经2年多的应用,管理系统对操作者﹑察看结果者﹑操作时间﹑察看时间﹑注射后的皮丘﹑20min后的皮丘的照片等资料均保存在医院服务器上,明确了责任,避免了手工处方漏签名及字迹不清,责任人无法明确的情况发生;明显提高皮肤药物敏感试验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及临床用药的安全,使原来需2~3人的工作,现一个人就轻松完成,因而本研究是安全﹑可行的,有明显的临床研究价值。
[1] 宋萍,张艳阳,寿军,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集中配制的实践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21(5)478-490.
[2] 莫永良.药物皮试卡在门诊注射室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25(9):374-376.
[3] 章雅杰.急诊皮试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0):868.
[4] 罗卫,孟如松,蔡瑞康,等.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白癜风皮损及周边正常皮肤的测定研究[J].武警医学2011,22(12):1059-1060.
[5] 李建文,贺慧杰.基于ARM的皮肤听声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107-109,284.
[6] 刘峰,郭海霞.皮肤CT在皮肤病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3):189-191.
[7] 陈环,黄五星,刘海玲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皮试流程的风险[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4)460-461.
[8] 韩美芳,魏润新,宗荣芳,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探究[J].中国药业,2010,19(21):45-47.
[9] 彭慧,王浪娟,凌华敏,等.二步到位法配制头孢类药物皮试液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43-144.
[10] 陈建成,屠昂燕,邵益科,等.基于患者健康指标的移动护理智能核对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 (4):145-146.
[11] 章雅杰.信息技术在优化患者身份核对流程中的应用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1):64-66.
[12] 李向英,李向青,冯朝晖,等.加强门诊皮肤过敏试验的环节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61.
[13] 吴容,朱长生,封红伟,等.应用计算机压疮管理系统优化压疮监控流程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8):50-52.
[14] 张密,吴效明,储霞,等.皮肤图像采集评价管理一体化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2):178-180.
[15] 时春虎,康振,杨克虎,等.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05(4):263-27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outpatient drugs skin test
HUANG Shaoyan HUA Lianying HUA Zulan
Beijiao Hospital of Foshan, Guangdong, Foshan 528311,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outpatient drugs skin test,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 skin test, to improve the work accuracy of drugs skin test, to reduce the failure of medica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drugs skin sensitivity test,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istake. Methods To apply the self-developed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drugs skin test on 10458 patients who were made with drugs intradermal test in transfusio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11963 patients who were made with traditional drugs skin test in transfusion center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he positive rate of drugs skin test, the accuracy of observation time, safety, and work efficiency and so on of drugs skin test pre and post the using of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outpatient drugs skin test has further optimized the management of drugs skin test, has improved the work accuracy of drugs skin test, has put an end to the occurrence of mistake, has improved the work accuracy of drugs skin test and the safety, has strengthened the legal effect of medical behavior. Conclusion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outpatient drugs skin test coul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rugs skin test, could effectively put an end to the occurrence of mistake, could improve the work accuracy of drugs skin test and the safety, has hig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Drug; Skin test;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R472
B
2095-0616(2015)16-198-03
2015-04-2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医学科研项目(201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