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

2015-12-02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8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内化动画

郭 鑫

(广州市铁一中学,广东 广州511447)

新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文化和规则,加之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习惯、背景知识日趋多元化,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支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依据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学习、创新思维为目标,成为教师执行“双主体”教学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操作的理论范式,是实现新教改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强调问题解决、注重交流合作目标的方法和依据。

一、支架式教学内涵

1.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

2.支架式教学内涵体系

经过研究,业内认可的支架式教学流程为: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写作学习、效果评价[2],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为:适时性、动态性、个性化、引导性、多元性、渐退性[3],具体到学习支架的类型,研究者都给予了较为科学清晰的描述: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形式[3]。丰富成熟的框架体系为一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给予清晰可操作的指导,然而近年来,很少有教师将支架式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如此。

二、支架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支架式教学强调打破教师主宰学生学习的课堂模式,将更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责任转移给学生,注重教师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讲求科学的引导、帮助和支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丰富多样和随机进入的特点,更需要学习者有更强的独立探究、独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独立搜索知识库;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具有个性化的色彩,每个信息技术作品都是学生个性化思维、创新性思维的体现,教师要支持帮助而无法代替学生完成。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的要求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最终目标相同,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成长。

三、基于支架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支架式教学主张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有策略地给予帮助和支持,并随着学生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支持[4]。支架式教学虽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执行框架,但是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同一科目的不同章节、学生要达到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在支架式教学与具体学科融合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科特点。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体系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动态开放和具体实用为指导,本研究提炼出如下的信息技术学科与支架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由图1可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该教学模式分为四个域:支架域、教学域、学习域和效果域,四个域不但内涵丰富,而且互联互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不可分割的系统。

图1支架式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模式图

1.支架域

支架域是支架式教学得以实施的重点,是教师转变教学关键,扭转课堂主体的工具和可操作性的手段。支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支持学生学习、引导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发智力潜能。支架的建立、应用和撤销依据教师对知识内容、学生特点和课堂环境的分析。

首先,教师要理解教材内容,形成概念点;第二步,为每个概念点提炼相应的支架,类型有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等;第三步,反复推敲学习支架能否支撑概念点的独立理解和探究;第四步,应用过后要不断优化支架让支架更为牢固。

2.教学域

支架式教学并不是提供给学生一些支架,让学生独自领悟内化,实现独立自治,而是要全程跟踪、以支架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支架上的知识点,可以说教师本身也是支架,教学域的实现过程也是教师搭建支架、让支架内化为学生支架的过程。

首先,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都要搭建一个情景支架,这也是最为重要的支架,是后续支架得以牢固的基础。情景支架设计的原则要紧贴教学重点,情景中要有问题和独立探索的空间。

3.学习域

学习域是学生在教师支架的帮助下,利用教师建立的各种学习支架进行独立探索、协作讨论、内化迁移、自我检测的过程,是将教师支架和外部支架内化为自身支架的过程。独立探索是对于教师情景的问题、对于概念的本身进行思考,思考不是凭空的要借助于建议、图表、范例等支架的帮助,必要时需要教师支架给予直接的指导。协作讨论是将习得内化的知识进行同伴的检测和重组,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内化反思是学习者必须经历的认知阶段,在经过探索和讨论过后,学生基本掌握、理解、并应用相关的知识,如果不进行总结加工深化,很可能忘记,内化的过程是建构认知地图与之前认知结构相链接,起到提炼升华的作用,更是将学习支架、教师支架内化的过程。自我检测是学生执行所学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效果域

效果域是作品展示、效果呈现,能力提升反思检验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科内容和目标要求,不同的知识类别(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最终的呈现效果不同,信息技术以作品呈现为主,而概念型或原理性知识则需要通过解答疑问、陈述观点等表现。最终学习者能力的提升以是否脱离教师支架独立解决问题,是否内化为自身支架为标准。

表1教学过程中的支架类型和详解

四、基于支架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本研究以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初三信息技术课第一章第一节《帧和逐帧动画》内容为例,进行支架式的课堂教学。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了解了Flash功能、操作界面和绘画工具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逐帧动画的原理,帧的内涵、种类和区别,学会制作具有个性风采的Flash逐帧动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动画原理,分辨不同种类的帧,学会制作逐帧动画,该课程依据支架式教学模式实施。

1.学习支架域的建立

支架域的建立需要逐步分解教学内容,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在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性强的支架。研究者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如下几个知识点:①动画原理;②帧的概念;③帧的类别;④Flash动画种类;⑤Flash外部素材导入;⑥逐帧动画制作;⑦Flash文档的生成和保存;⑧学生完成作品;⑨点评作品。依据每个知识点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支架式教学的设计。

2.教学的实施和支架的搭建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有动态开放的教学观和课堂观察力,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氛围、学生反应决定什么时候用何种支架、支架的强弱和支架的实施。本节课的内容实操性较强,但技能的操作建立在对于一定原理理解和熟知的基础上,因此对于此内容本研究进行如下的教学过程:

(1)案例展示、引入知识

案例支架开始本节课的教学,点播让学生思考发现讲课重点——逐帧动画的现实模板和原理,引入课堂教学和重点。

(2)原理讲解、知识迁移

依据导入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课堂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感知学生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帧动画原理的讲解,逐步分解每一个过程,之后讲解帧的概念和类别,重点强调学生理解三种不同帧的类别,何时添加何种帧,这时候使用的是问题支架和教师支架。

(3)任务布置、驱动学习

建立在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将教学任务转移给学生。有指引的,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独自去探索,内化概念理论知识,增加认知强度;有目标有方向的,将所理解的知识和个人的独立创新观念融合应用到任务的完成中。

(4)独立协同、作品制作

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知识和创新意识,结合新知识进行作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与同学进行相互讨论,教师给予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

(5)效果展示、重点点播

学生上交作业,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点评,包括一些优秀的案例,以及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错误点和改进的做法一并反馈给学生。

(6)效果评价、反思提升

教师根据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状态,将作品完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评价学生在独立协作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继续创新发展的意见。

3.学生学习,内化支架

支架式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就是学生习得学习支架、内化学习支架、强化和应用学习支架。学生本人的认知本身为一个已有支架,学生在学习和独立思考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支架的内容、强度和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化的学习支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基础支架:学生对于常识和概念理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理解的原理才是应用、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应用支架:学生内化习得基础支架后,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条件进行应用,应用效果的好坏是学生应用支架牢固与否的标准,通过不同情景的锻炼可强化该支架。

创新支架: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和思维基础,在教师支架的帮助下学生逐步唤醒和强化创新支架,独立完成逐帧动画的过程就是创新支架和应用的过程。

反思支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建立反思支架。

4.效果评价、多元反思、共同提升

此处的评价其实也是评价支架,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发现不足,相互学习,激发动力,同样评价也是靠支架来实现。在导入课程时有了案例支架,才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学生在独立完成作品时教师给予建议支架和工具支架,然后评价学生领会的程度,并通过最终的作品呈现点评优劣帮助学生反思提升,在完成作品时与同学相互讨论,同学之间的相互建议,让学生能够结合团队的智慧,激发内在潜能,提高作品质量。最后,教师通过总结性的评价反思和总结,点评学生,反思自我,逐步完善学习支架和内容,不断的内化支架式教学的思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五、总结和展望

本研究将支架式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相结合,参照已有的科研成果,提炼了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内涵、特点、过程、原则等概念框架,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相融合,研究出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该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执行教学,清晰地展现了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思路、方法与案例。

本文抓住了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学生,发展学生,给教师指引一个清晰的教学方法和执行思路。它是解决新教改背景下,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移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困境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更是双主体教学观的方法论体现,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独立意识、协同合作、创新思维的牢固支架。支架式教学理念为新教师提供了可执行的方法,帮助执行现代教学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主体地位,必将在与各个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支持教学改革的进程。

[1]高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49-50.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18-21.

[4]王志忠.“支架式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7):15-16.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内化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我的动画梦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