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黄花菜三大病害发生趋势与防控
2015-12-02胡岳标
胡岳标
(浙江省缙云县双溪口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缙云323600)
黄花菜又名萱草菜、金针菜为百合科萱草属宿根多年生的一种三倍体草本植物。花蕾为食用部分,可以鲜炒,也可以制成干制品,用温水浸泡后炒食做汤或水焯后凉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并具有安神、定惊、催眼、清热、消炎之功效。它是缙云一种传统名特产。不论种植面积,还是产品产量都居浙江省首位,曾荣获1983年国务院外经部优质黄花菜荣誉证书。近年来多次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黄花菜产业为缙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生活做出了贡献。但缙云黄花菜由于种植历史时间长,危害黄花菜的病虫种类多,以锈病、叶枯病、叶斑病为害损失最大,所以缙云人把这3种病称为 “黄花三病”。现对黄花菜三大病害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因素及防治技术作介绍如下。
1 叶枯病
叶枯病是该县在黄花菜植株上发病最早的一种病害,3月上旬就开始发病,其发病症状是发病的植株从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刚开始时呈褐色,发病边缘不明显,发病后期病斑中间呈深褐色,以后逐渐斑斑相连成条斑,并先从叶尖向下扩展,从而使叶片局部枯死。花蕾薹秆受危害的大多在下部靠近地面处,先产生小黑点,严重时可使花蕾薹秆枯死,造成整苔杆花蕾绝收。湿度大时叶片的病斑面产生黑色霉层或花蕾薹秆下部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它的侵染循环是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带病植株残体上越冬,在次年春季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气流传播,当日平均气温适宜病菌萌发时,在雨天或遇湿度大时即可萌发长出芽管进行初次侵染,植株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在黄花菜生长季节可不断进行再侵染,使植株病情不断加重。
2 叶斑病
叶斑病在该县发病发生比较早,它也和叶枯病一样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萼。叶片初发时呈淡黄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大斑,边缘深褐色,四周具黄色晕圈,病斑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湿度大,温度适宜时,有时几个病斑汇合一块大病斑,造成叶片病变枯死,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严重的可使整株叶片枯死,抽薹矮瘐,花蕾少易脱落。叶斑病发病规律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季禾的枯叶上越冬,到次年春天在湿度、温度等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染叶片或幼苗,经过几天潜伏再表现出症状,显症状一周左右,病原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春季黄花菜枯死后,病菌在枯死的老叶或在花薹上越夏进入秋季后病菌再侵染秋禾苗。
3 锈病
黄花菜锈病俗称黄锈病,缙云农民称之为 “铁浆病”。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薹,开始发病初期先在叶片及花茎上产生疱状斑点,后突破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在气温、湿度适宜时,很多疱斑合并成一片,导致叶片表皮翻卷,叶面上铺满黄褐色粉状夏孢子,疱斑四周往往失绿而呈淡黄色,整张叶片变黄,严重时会造成全株叶片枯死,受害花茎薹秆变红褐色,受害病株因养份运输和叶片光合作用受碍而抽薹少或不抽薹,花蕾干瘪或脱落。锈病的发生规律是以病菌在黄花菜病株残体上产生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冬孢子堆成群产生于叶片的两面,大多数在叶片背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黄花菜锈病发生轻重与自然气候有密切关系外,还跟周围作物有关糸,如周围大小麦面积大,锈病重,为黄花菜锈病发生提供充足病原物,该县黄花菜锈病以前是大小麦发生锈病后,一周左右,约在5月中旬个特植株上开始发病,此时发展缓慢。当日平均温度升到26℃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时,病株就发展较快,尤其是6~7月份气温升高,阴雨天时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快,锈病就会大流行。
4 发病因素
花菜的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的三大病害主要是为害叶片和薹秆,造成叶片病变枯黄,严重的可使整株叶片枯死,抽黄矮瘦,花蕾少而小,且易脱落。这3种病发生轻重与自然气候有密切关系外,还与栽培管理因素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发病。二是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嫩,抗性降低,容易发病。三是土壤质地重酸性强,多年老蔸,田间病残体多容易发病。四是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多,植株抗性降低,容易发病。五是种苗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容易发病。六是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容易发病。七是气候温暧、阴雨绵绵、霉雨季节连阴雨发病重。
5 防控方法
黄花菜以花蕾为食用部分,在收获期每天都要采收,收获期长的品种要60~70天,收获期最短品种也有40~50天,所以对黄花菜的病虫害防控有它的特殊性,尤其是目前蔬菜市场,对蔬菜含农药残毒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对黄花菜的病虫害防控带来困难题。对黄花菜病虫害防控的原则是:以农业防控为重点,药制防控为辅助,努力开发探索生物防控新技术。
5.1 农业防控
一是每年黄花菜采摘完毕后,抓好秋冬季节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叶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做沤肥,减少病原物越冬。二是选择山坡地偏中性土地种植为宜,如种在畈田中应采用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做到雨停无积水,遇大雨或大雪后应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三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及锰、硼等中微量元素,试验表明,酸性土壤中,施用钙镁磷肥比施用过磷酸钙发病相对轻。四是选用抗病品种,做到合理密植,及时松土除草增加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5.2 药剂防控
在锈病发病初期用12.5﹪病除净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2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也可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控,隔7~10天再喷1次,连喷2~3次。叶枯病、叶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苯咪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出现病害后7~10天再喷1次,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