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医院管理并非只有职业化一途

2015-12-02

中国医院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业化管理者医疗

■ 周 晋

搞好医院管理并非只有职业化一途

■ 周 晋

点评专家

周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血液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规划教材《内科学》第8版副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10余项,国家专利9项。获首届“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工作者。

案例中张院长的困惑是许多医院院长面临的难题,怎样才能搞好医院的管理?目前,我国还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鉴于欧美国家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许多人提出要采用国外的做法,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的道路,似乎这是一剂灵丹妙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国的国情有别于欧美国家,我国的公立医院也有其特殊性,可以说,搞好医院管理并非只有职业化一途。

1 职业化管理可以借鉴,不能照搬

职业化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工作的品质达到一定的标准。然而,医院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医院是具有鲜明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殊行业,其服务对象是鲜活的生命。制约医院工作效果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如行业的独特性和服务客体的差异性等,要求医院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当然,借鉴职业化的管理经验对开拓医院管理者的思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是有益的。

2 复合型管理更有利于医院发展

合格的医院管理者应当具备判断医学事业发展方向的前瞻性,熟悉医院情况,具有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应急事件、控制医院全局的能力,同时,掌握政策法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而这些是非医学专业出身的职业管理者所不完全具备的。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医院管理需要这种综合型的管理人才。总体来讲,医学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加了解医院工作的特殊性,更能把握医院管理的精髓,医学越发达,专科分工越细,越需要专家型的管理者,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而没有从事过医疗工作的职业管理者,难以真正了解医院和准确把握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在我国医患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仅仅依赖于管理知识和职业道德从事医院管理,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很难的。笔者认为,由医疗专家与管理专家相配合是搞好医院管理的最好方式,这种组合中,既有熟悉医疗工作的专家,又有精通管理的职业管理者,两者相互取长补短,更能发挥其复合优势。

医学专家在医学知识、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服务等内容的掌握上有绝对的权威,由他们负责医疗质量的监控,可以保证医疗质量,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职业管理者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他们负责医院日常的行政管理。医疗专家将自己对本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以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个人的意见及时与职业管理者交流、沟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并贯彻执行,使医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行政运转体系,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3 注重精神力量,实行人文管理

医院管理难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寄希望于职业化管理是不够的,还应当培养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提倡一种奉献精神。医院是实行人道主义的场所,文化的建设更重于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一名医院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更应当拥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人道主义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个称职的医院管理者,应当真正把医院看成是自己的家,热爱医疗事业,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要有一种对国家、社会和患者负责的态度。当然,稳定医院管理队伍,更需要借助于医疗体制的改革,使医院的管理拥有更加灵活的机制,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医院的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只有调动好人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产生超越制度约束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栏目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独家协办

Professionalization management is not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hospital management


/ ZHOU Jin//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5):70

2015-03-13](责任编辑 张晓辉)

猜你喜欢

职业化管理者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