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米的“大企业病”

2015-12-02高天宇

董事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手环雷军小米

高天宇

从目前的产业形势看,小米在实现了阶段性的快速发展之后,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出现了相对停滞的征兆,这或许正是小米克服“大企业病”的一个开始

提到小米,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企业经营者,或许都会对其投去艳羡的目光,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短时间里就实现了从行业屌丝到翘楚的逆袭,更是因为它正在企图打造一个让很多人都艳羡的商业帝国,并实现了企业估值的快速提升。

然而小米近来却比较烦,从拓展电视、空气净化器等智能硬件进展不顺到红米NOTE的“换屏门”,再到如今手机业务增长乏力——到目前为止,小米智能机的出货量距离雷军制定的年度销售8000万部至1亿部的目标还很遥远。小米正在陷入阶段性困境,隐约浮现出企业估值快速扩大后的“大企业病”。

缔造神话

小米以手机起家,自2011年进入手机市场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当然,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主推高性价比产品,性能与三星等品牌相当,但是价格却只有其一半。正是凭借这种颠覆式的价格和市场策略,小米科技才实现了近乎神话般的发展速度。

数据显示,2010年小米公司成立之时估值约为2.5亿美元,而到2014年年底,其估值已达到450亿美元,增长了180倍,这种成长速度超越了全球任何一家科技类创业公司。在总体估值快速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小米也实现了对市场格局的改写。在手机市场上,小米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华为和联想,成为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此前还曾一度紧随三星和苹果,排名全球第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米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小米还将这股发展旋风从中国发展到了印度、巴西、东南亚等海外市场。2014年7月进军印度时,小米就在短时间内获得印度市场1.5%的市场份额。从在国内实现快速发展到在海外市场站住脚跟,小米缔造商业发展传奇的速度着实让业内人称叹。

在小米声称打造的智能硬件商业帝国中,除了已经实现快速发展的手机业务,其要做的远不止一个或者是几个智能硬件那么简单。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按照雷军的计划,他要打造将小米模式实现快速复制的商界神话,实现将这一模式复制出100个小米的庞大计划。目前诸如小米手环、智能体重秤、空气净化器、智能插座等大批经过小米模式改造的硬件新品开始进入市场,但这还只是刚浮出水面的先锋部队。

截至目前,小米已经投资40多家生态链企业。雷军的哲学仍然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以手机为核心,快速搭建产业链,连接所有智能设备。

事实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雷军的计划。以小米手环为例,小米模式在这一领域的确已经应验,小米手环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自2014年7月22日正式亮相以来,小米手环凭借着“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的设计理念,以及小米科技一直坚持的高性价比。到2015年,小米手环的销量突破1000万,月出货量达到150万,是2015年二季度全球第三大出货量的可穿戴设备。

面对这种模式的惊人复制能力,华米科技近日宣布推出Amazfit品牌,面向注重设计和时尚感的用户,摆脱小米的品牌体系,这意味着作为小米体系一部分的华米希望摆脱性价比,走出一条不同的路。而此前,小米则推出了顶配版的小米note意图进军高端市场,虽然这一策略目前业内褒贬不一,顶配版小米note也已降价进行销售,但小米意图摆脱此前低价终结者的欲望却彰显无疑。

从目前来看,小米商业帝国的版图已经初步搭建完成,这一版图不仅体现了小米模式快速复制的愿望,也是创造出整个商业界的一个发展奇迹。不夸张地讲,小米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速度都将成为未来中国商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重要印记。

危机暗伏

从产品危机到成长危机,从低价杀手到谋求高端转型,小米的发展基因也在不经意之间发生了转变,可这种变化并非只有好处,而是慢慢地体现出了大企业病的特征。

首先,小米产品的迭代周期正在变长,这或许是企业对消费者开始漠视的开端。其实,小米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最早的MIUI系统,这一通用的适配系统能够根据用户在网络上的反馈对安卓系统进行相应的优化,从而拥有了大批忠实的粉丝,这成为后来小米推出手机的一个重要基础。然而时至今日,虽然MIUI系统仍然在不间断的升级,但其升级的内容却始终很难再创造差异化的用户体验了。

同时,从小米1到小米1S再到小米2,更新频率基本保持在半年左右,而此后小米新品的推出频率却不尽如人意,更新的频率相对也拉长。伴随着产品更新频率的拉长,用户对小米的平台粘度也相对减弱,有数据显示目前小米平台的人均交易额从1500元下降到四五百元。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是用户对小米创新能力的质疑,更是其赖以生存的渠道商和黄牛们开始逃离的表现,这对小米而言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小米对用户的漠视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前不久发生的“换屏门”事件。在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创始人雷军发布了“千元旗舰手机”红米Note2。之后,有网友通过手机评测发现,红米Note2采用的国产天马屏幕,而非在某些渠道宣传的夏普/友达,并以此质疑小米“换屏”。虽然随后小米官方发布声明称从未明确表示过红米Note2采用的是夏普或友达的屏幕,但在这一过程中小米暧昧的态度和拖延的处理方式不得不让整个业界侧目。原来那个对用户需求反应迅速的小米哪里去了?

小米患上“大企业病”的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明显的贪多布局。行业内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无论是什么硬件产品,似乎小米都想尝试一下,通过低价模式试图颠覆传统模式,一旦受阻便开始寻求向另一个产品领域拓展,循环往复。

从市场数据看,目前小米模式除了在移动电源、小米手环上复制成功外,在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等产品上则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小米主打性价比的模式并非是万能的。

小米模式的大规模复制抑或受阻的猜测也影响到了资本市场对小米的信心。去年底小米再次进行融资的时候,未实现其预期的15亿美元融资额,只获得了11亿美元的融资额,是预期融资额的73.3%。

以打造小米生态(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为发展目标,按照互联网时代行业最为时兴的互联网模式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与颠覆,小米的发展看似迎合了当前整个行业的最新模式,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效。可这种发展能否具有持续性还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从目前的产业形势看,小米在实现了阶段性的快速发展之后,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出现了相对停滞的征兆,这或许正是小米克服“大企业病”的一个开始。

猜你喜欢

手环雷军小米
传递
娘等你回家
价值100亿元的错过
小米手环4
疯狂编辑部之智能手环
麦当劳“开心乐园餐”健身手环下架
学习监测手环
懒洋洋的兔小米
雷军: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雷军: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