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澳门
2015-12-02撰文杨柳
撰文/杨柳
建筑中的澳门
撰文/杨柳
说起澳门,一般人除了知道那里遍布赌城、商场,就是1999年从葡萄牙的殖民回归祖国这一点了。不少旅游公司在制定行程的时候,也总是把参观赌场作为主要戏码,或者只把澳门当作香港游的附属,充其量不过只安排一天的行程。致使去过澳门的朋友对这个地方的评价也都不尽相同,"澳门太小,没什么看的”。
的确,游人们对于这个海岛城市的印象没错。30平方千米的总面积上,充斥了酒店、赌场等娱乐场所,每几年都会有新的大型豪华赌城建成。而最著名的赌场早已耳熟能详。老牌的葡京赌场,被评为世界最匪夷所思建筑之一的新葡京大楼,还有大名鼎鼎的威尼斯人,进去玩两手还有免费的星级自助餐供你享用,客户体验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但如果你近距离观察澳门本地人,除了有一些在赌场工作的,很少有人真地去赌场赌钱的。在北京的时候从见到的一些澳门年轻人口中,能听出澳门人对于赌场的看法也是五味陈杂。赌博业给这个城市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但也让澳门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被埋没。
相比60千米外的香港,这里的生活节奏简直悠闲得令人惊叹。说起来倒是更像欧洲的城市,早上10点才开的商铺,下午5、6点就关了。澳门的建筑也在殖民历史中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十分有自己的特色。从议事厅前地(也叫喷水池广场)顺着地面上黄黑色小鹅卵石铺成波浪图样一路走,你就能找到去最著名的“大三巴”的路。这一路两边的路上有各式的商铺小店,参差的店铺招牌以及奶黄色墙壁上的白色装饰画让人犹如行走在一个远方的欧洲小国。贩买澳门特产的肉铺和葡式蛋挞一个接一个,香甜的气息能够绵延到很远的地方。几经沧桑,已经斑驳的黑色石墙也在慢慢被风侵蚀,导游们不断告诉来往的游客们,这一面石墙的维护修护工作已经是越来越难,这明信片一样的景色可能有一天就不复存在呢。
越是著名的景点旁,越容易存在被忽略的景点。果不其然,坐落在大三巴背后的澳门博物馆就经常被忽略。博物馆就在一座古老的大炮台下面的山体内建立,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有3层楼高。馆内详细和生动地展示了澳门在16世纪被葡萄牙人租借之前的发展历程,以及殖民时期中国人和葡萄牙人在澳门展开的贸易、宗教,以及文化的接触和碰撞。感兴趣的人,还能在这里找到许多关于澳门本地的冷知识,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
澳门这个小城在东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出落成了一种陌生却又无比熟悉的风景。街边建筑的一层都是高高挑起,并有柱子支撑的拱廊,下方可供人们行走和休憩。机动车道窄得刚刚好,连人行道都像是专程为情侣们量身定制,牵手走的话空间也刚刚好。本地的历史建筑,大多受早期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影响,有着黄色的墙壁和深绿色的窗沿。但在这样的一片欧洲风格中,仍然存在着一个乍眼的屋瓦白墙的中式大院,这就是郑家大屋,是清末明初实业家、慈善家郑观应的故居。里外里深达120多米的大院,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风格乍一看颇有中国岭南一带的风格,但仔细看看又觉得有许多不同。外部房檐下面有着壁画一般中式壁画,室内的天花板上也有泥塑,这些都是得到了不小的外来影响。
澳门三面环海,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文化都是通过海运传入的。仔细地行走于澳门,你能发现太多的宗教文化痕迹。著名的玫瑰圣母堂里供奉着16世纪葡萄牙人崇拜的花地玛圣母,圣奥斯丁堂里又供奉了背负十字架的耶稣基督。当然,随着海风飘来的除了葡萄牙人引入的西方天主和基督教以外,还有福建人带来的“妈祖”。妈祖所在的妈阁庙比岛上任何一座教堂建立都要早,庙门朝向出海的港口。早在外国人来之前,妈祖娘娘就在帮助在海上经商的人和打鱼的人化险为夷、解除灾难了。每当有渔船出港,还留着在船头点一串鞭炮的习俗,就像是在跟岸边的妈祖阁祈求丰收和平安。来到澳门的你一定不要忘了去参观一下妈祖阁外的壮观的红色祈愿墙,也可以将祝福和愿望写在代表吉祥的红色风铃上,挂在香云缭绕的庙门口。也许正是因为有东方的妈祖和西方的神的共同守护,澳门这座小城才得以安静祥和、生机勃勃吧。
(责编: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