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还会写没“三角恋”的甄后戏吗
2015-12-02陈云发
文/陈云发
陈云发文艺评论家,著有长篇传记《吟啸菊坛》、古典文学研究专著《儒林外史作者对我说》、古典戏剧鉴赏专著《元杂剧选解》等
三国时有位杰出女性,他就是曹丕的文昭皇后甄氏,史未载其名,近年,甄后“时来运转”,有关她的题材成为戏曲舞台热点,如京剧《洛神赋》、舞剧《水月洛神》、桂剧《七步吟》、越剧《铜雀台》、昆剧《川上吟》等,甄后走红,主要是曹植的《洛神赋》影响太大,一些学者误读此赋为曹植感念其嫂甄氏而写,进而引发艺术家想象,衍化为曹丕、曹植与甄氏的“三角恋”,而这正是当代戏曲舞台最受欢迎的情节需求。
甄氏当然是三国史上最有光彩的女性,她不仅美丽,而且贤惠、善良、孝顺、有识见。史书记述了许多关于她的感人事迹,如幼年时劝母亲善待寡居的二嫂,在兵荒马乱时让家里多购粮食接济饥民,改嫁至曹家后又孝敬婆母卞氏,卞氏在前线染恙,她寝食不安;丈夫曹丕好色,她也不妒,反劝曹丕多畜女人以便生育等,曹丕不满女宠任氏顶撞要将其赶出去,甄氏曾力劝无果。在她那个时代,女子该具有的优秀品格三从四德孝悌贤淑她都有了,再加上外貌无比美丽,所以称为三国史上超过貂婵的第一美女,应该是实至名归。
甄氏后来结局悲惨,因年老色衰为曹丕抛弃,发牢骚后为情敌所谗,终被丈夫曹丕赐死,享年仅39岁,死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很惨。大概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今的文人们都希望给甄氏寻一个爱情的“好归宿”,于是便把目光与投向了曹植,为什么?因为曹植在曹魏黄初年间写了著名的《洛神赋》,其中曹植自称在洛水畔曾偶遇绝色神女云云,种种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由于曹植也是一位遭际不公的文人,人们便很容易将他和甄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附会出《洛神赋》是曹植为思念心爱的甄氏而写,一些文学史还将《洛神赋》称为“感甄赋”。戏曲舞台更胡编出年轻的曹植在洛水之畔与甄氏惊艳相爱定情的情节,附会出甄氏与曹植有私情,两人因而为曹丕所忌等等。
其实曹植与甄氏的“恋情”八竿子也打不着。一是甄氏生于后汉光和五年(182),曹植生于后汉初平三年(192),史所明载,甄氏比曹植大了整整10岁,两人婚前相恋绝无可能。二是甄氏先嫁袁熙,建安九年(204)被曹军掳获后才嫁曹丕,是年甄氏22岁,曹植还只有12岁,这就可击破甄氏可能在洛水之畔与曹植一见钟情的谎言。三是曹植因往昔与曹丕争当魏王世子的斗争中失败,一直遭曹丕迫害、猜忌,但他又自觉才高八斗,希望曹丕能赐给他官做,以一展平生抱负,多次上书求官未果,又写了许多诗赋,将自己才学比喻为“美女”,以求曹丕理解,《洛神赋》中的美女,其实就是曹植的自我标榜,想以此打动曹丕,绝非写甄氏。四是曹丕对曹植的迫害极其严酷,他灭东汉即帝位后一直将曹植贬在外地,并多次欲借口杀曹植,在此严酷政治环境下,曹植还敢写《洛神赋》之类诗文表白他对嫂子的思念吗?除非是他在作死,借他十个胆也不敢。
毫无疑向,曹丕、曹植与甄氏的“三角恋”,都是艺术的胡编,当然也是剧作家最时尚的手法、最易讨好观众的“捷径”,但对真正的历史人物甄氏却是一种亵渎。这个几乎十全美的女性,更有权利在历史上、舞台上获得她应有的评价和光彩,她不该只是“三角恋”剧情所需的牺牲品。但不幸的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甄氏题材的戏,无一例外地都将她与小叔子曹植“感情出轨”及二曹兄弟“三角恋”的故事强按她头上,这才真是千年悲剧。
当代的剧作家还有能力和识见编一部没有“三角恋”的甄后题材剧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