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双”与“灰太狼”
2015-12-02崔益军
文/王 海 摄/崔益军
王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评论主笔
2014年12月25日,这天是圣诞节。晚上传来不幸消息:中午11点52分,电影表演艺术家仲星火在上海黄浦区中心医院病逝,享年90岁。痛惜之余,还添遗憾:本想此篇短文发出后,寄一本《上海采风》给仲老看看,聊博一笑,哪想到活蹦乱跳的健康老头,说走就走了呢?但愿仲老一路走好,在天堂安息,圣诞日的安魂曲为他老人家送行。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张照片——这是一张“老夫妻”再聚首的照片。
1989年11月,为庆祝上海电影制片厂建厂40周年,影片《李双双》中的主要演员张瑞芳、仲星火等又一次相逢,当张瑞芳见到仲星火时风趣地说:“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可还是有人问我,双双,喜旺呢?”仲星火听后也大笑起来,说:“大家见到我也说:喜旺,双双呢?”仲星火笑起来非常有感染力,无拘无束。趁他大笑之时,摄影记者老崔(那时当然是小崔)及时抓拍了下来。
张瑞芳与仲星火在《李双双》中的合作
虽然当初的“李双双”和“孙喜旺”都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了,但风采不减。谈起《李双双》,张瑞芳告诉老崔,演了“李双双”这个角色后,她自己也深深喜欢上了那风风火火、闲不下来的性子。同时,因为剧本中流行的一句口头语“做人要做李双双”,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000年7月,当时82岁的张瑞芳将她毕生的积蓄拿了出来,建成了一个有二十来间客房的敬老院,张瑞芳说,办敬老院不是做生意,而是想办一个温馨的家,取名为“爱晚亭”就是希望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像枫叶一样红火。
我之所以将此短文取名为“李双双”与“灰太狼”,文末会揭示谜底。不过还是先“部分解释”一下文章题目,免得读者误会:张瑞芳是“李双双”,但照片上的仲星火老先生并非“灰太狼”。1962年,在让这两位大放异彩的故事片《李双双》里,仲星火扮演的喜旺绝非一个逆来顺受以博婆娘一笑的小丈夫形象。其实,按照这个片子中人物塑造的张力以及戏份,目前的电影片名明显委屈喜旺了,最恰当的或许应该是《李双双 vs.孙喜旺》,就像好莱坞一直玩的:Kramer vs. Kramer(《克莱默夫妇》)。
我看《李双双》时,约摸在8岁左右,不是黑白电视里,是在国定路上的露天电影院。露天电影院真是个无比经济环保的东西,因为正反两面都可以看。当放映机的灯光投射上硕大无比的银幕,影像尚未出现的时候,无数的帽子被扔向空中,人们为自己制造的活动黑影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还有无数无师自通的“手影大师”,在银幕上模拟出万千动物的形态。片刻,《李双双》开始了。三十多年过去,除了放映前观众的鼓噪,只有一个镜头一句台词记在我脑海里:李双双趁喜旺不备把他推了个仰面朝天,异常狼狈;喜旺振振有词地说“先结婚,后恋爱”。
几年后,我上四年级,学校组织去五角场看《泉水叮咚》。里边的陶奶奶出现时,我认出来了,这不就是老年版的“李双双”吗?片子里有个镜头,陶奶奶怀抱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在看商店的橱窗。二十多年后我才知道,那个小男孩如今正如日中天,他的名字叫:陆毅。
自1931年中国进入有声片时代以来,中国的电影银幕上先后诞生过三对令我印象深刻的情侣形象:《十字街头》里的白杨、赵丹,《李双双》里的张瑞芳、仲星火,以及《庐山恋》的张瑜、郭凯敏。和其他两对相比,《李双双》描写的虽然是“乡村爱情”,但电影传递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时代感,在多年后依然令人无法忘怀——当然,受众截止到70后,甚至之前。
1989年11月,当本版照片上两位电影的主人公再聚首(我想他们应该平时一直聚首的,因为他们是上影厂的同事)时,距离《李双双》的诞生,已经过去了27年。
时间又飞速地过去了二十多年。是的,“李双双”已经五十多岁了,这个或许是新中国银幕上有史以来最为泼辣的妇女形象的扮演者张瑞芳,在活到95岁的某一天溘然长逝,如今九十岁的“喜旺”也跟着走了,呜呼哀哉!
《李双双》电影中有一句流行语“做人要做李双双”,这让我想起近些年在婚恋市场流行的一句模仿句:“嫁人要嫁灰太狼”。我在想这么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女人而言,什么样才是她们最想要的?五十年过去了,妇女权利的张扬一直没有停息,但是流行语却从“做人要做李双双”变成了“嫁人要嫁灰太狼”。皮球仿佛再次被踢到男人的脚下。曾经想逮着机会问问“老年版喜旺”:1962年的李双双,像红太狼吗?可惜仲老听不到我的追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