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下心来历练

2015-12-02陆春云

群众 2015年6期
关键词:做人总书记习近平

陆春云

网载莫言说过一句话: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坐在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的这个位置上,确确实实“压力山大”。面对新区的“两个十年目标”,如何带领全区职工去实现,我想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沉下心来历练。

舍力行动,拼命努力。只有从当下开始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得”的甲骨文写法是“手和贝”,寓意捡到一个贝壳。在远古时代,贝壳是货币。“得”字还有个双人旁,连捡个货币都需要人去行动,医药高新区要实现“两个十年目标”,更需要带领大家舍力行动,拼命努力。如果我们成天在办公室闲聊,或者看看报纸、写写书法,不干正事,能力就会退化。生物学上有个观点叫“用进废退”,就是说人的能力越用越好,越用越灵,越用越强。在基因测试出现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类的基因要比猴子的多。但研究发现,人类的基因比猴子少500对左右。这是因为人类进化文明,不需要抢配偶,食物丰富了,直接买卖就可以,但猴子在深山老林里需要自己去抢配偶和食物。这就说明,人舍力一点,能力才会变得更强,才能做成大事。

苦干、实干、巧干,产生正能量。物理学上有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使用反作用力,工作只会倒退。我们在舍力时要注意苦干、实干、巧干,真正产生正能量。正能量是推动一个地方发展的法宝。《西游记》中孙悟空去龙宫抢金箍棒,去天宫抢吃蟠桃,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就是因为他使用的力是负能量。后来,他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出了苦力,使用了正能量,最终成佛。苦干、实干是基础,巧干是最后的结果。如果把巧干放在第一位,这种巧干没有用,甚至会被机巧所误。《庄子》徐无鬼篇中提到一个故事,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荆棘丛林深处。有一只猴子留下,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命令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吴王说:“这只猴子自认为灵巧,仗恃它的敏捷而蔑视于我,最终败在灵巧上。”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干工作不能耍小聪明,要实一点、拼命一点,才能取得成绩,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生只有付出,才有价值。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在竞选演说时讲到,人生应该像a的n次方。如果a大于1,a的n次方就无限大;如果a小于1,a的n次方就趋近于零。如果我对社会的付出多于索取,就代表a大于1,每个人都如此,社会就会越来越好;如果每个人对社会都是索取大于付出,就代表a小于1,社会很快就会崩溃。一个单位、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付出,而不是仅仅在嘴上说说。□

(作者系泰州市委常委、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严以修身

贵在“三气”

曹 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居首,它是领导干部做人之本、为官之基、为民之根。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树公道做人正气、添清廉为官硬气、增服务为民底气。

严以修身,树公道做人正气。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倡导的做“五种人”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人要实”,所蕴含的做人标准可谓“异曲同工”。领导干部须以修身为基础,始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做人立命之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补好精神之“钙”。十八大以来,许多因“修身缺陷”而纷纷落马的官员,用鲜活的事例告诫我们腐朽思想、低级趣味和歪风邪气对做人的危害和后果。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做人”准则,修大爱、立大德、成大美,自觉做道德传统的继承人,共产党人精神高地的守护人,始终做到公道做人、公正做事。

严以修身,添清廉为官硬气。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即自身修养,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领导干部“用权”、“律己”尺度和力度。为官者,重修身,方能学会认识自己、控制自己、把握自己,正确处理好权与责、权与利、权与钱的关系,在工作上大胆,在用权上则谨慎,做到进退有据,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变形,无意不走形。为官之道,关键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严以用权”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做到有所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不为奢享所惑,做到有所不为。“木自腐而后虫生”,领导干部当修“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官之德。在大是大非面前,在重大抉择面前,在党性考验面前,清廉为官,一身硬气。

严以修身,增服务为民底气。修好做人、为官之德,方能在谋事创业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创业之德要求“创业要实”,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谋事要实,则要自觉加强谋事之德修养。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始终为人民谋福祉,服务为民,增强底气。□

(作者系徐州市贾汪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学习《习近平用典》的体会

李晓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奢靡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是攸关党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习总书记强调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来警觉、警示全党,从政治的高度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出自《新唐书》。“之始”与“之渐”诠释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由“奢靡”到“危亡”的过程。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不胜枚举。盛世的唐王朝便是一例。玄宗初期,上下励精图治,力推“开元之治”,使唐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然而,成功面前,统治阶层开始贪图享乐,引发安史之乱,导致由盛而衰直至灭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力日益强大,然而奢靡之风渐行,已经成为民族复兴征途上的绊脚石。有的良田百亩、耗资巨大,修建豪华气派办公大楼;有的热衷搞政绩工程,动辄花费百千万,劳民伤财;有的贪图享受,住不厌多,穿不厌贵,车不厌豪;有的在高档会馆乐不思蜀醉生梦死,甚至在赌场挥金如土……种种表现,不一而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苏轼),时代不同,道理相通,社会进步,规律一样起作用。“成由勤俭破由奢”的事例,“堡垒从内部攻破”的教训,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对此,我们必须警醒。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说:“无论就哪一个观点说,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如果一个社会奢靡之风蔓延,无论物质上如何发达,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任何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社会,无一不是反对奢靡之风、崇尚艰苦奋斗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继续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深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再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没有紧箍咒,大圣难成佛”。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时刻谨记党的执政宗旨,心头常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平时闭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谨防“吃拿卡要”成为习惯。人人自觉筑起一道防火墙,才能将奢靡之风拒之门外,才能从源头上消灭奢靡之风。□

(作者系江苏有线无锡分公司党委书记)

民意是最好的标尺

王 强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河北等多个调研场合均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路线政策对不对,发展方向偏不偏,群众最有发言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走出办公室,到群众当中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按照民意思维去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用民意标尺丈量各项工作的实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脱离群众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苏联共产党在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亡党亡国的教训令人扼腕痛惜,其中固然有西方敌对势力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的推手,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苏共自身腐败,失去了民心,动摇了根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革命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群众用汗水铸起来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群众在实践中闯出来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丰功伟绩。“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句话,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现实中,我们各项工作都要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

民生大于天,责任重如山。民意再小也不能被忽视,民生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日常工作中,群众期盼的勿以善小而不为,群众反对的勿以恶小而为之,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群众意愿为取舍,始终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和唯一标准,从根本上摈弃“把为民作主视为民主,把为民办事视为对群众恩赐”的错误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要求,我们要牢记在心,落实在行。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始就将“人民”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强调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以“为官避事平生耻”勉励领导干部要有为民担当的精神,敬民爱民,勤勉任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有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我们不能忘了他们,要多关注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早日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中共阜宁县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夏玉兰

猜你喜欢

做人总书记习近平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标题党
做人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从零开始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