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课前任务数据评价
2015-12-01金一鸣
金一鸣
沪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在课堂中接触“面积”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实际面积观念”。本案例再造教学流程,以设计课前任务为评价形式,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在实施教学中,以互联网平台作为评价工具,通过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业结果、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给予学生有效建议与精准指导。
本案例中的课前任务是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设计的,任务与目标精准对应,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基于表现性评价标准。通过解读课程标准,确立如下目标:(1)初步体会面积的含义。(2)掌握用方格数的多少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3)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大小,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设计表现性评价标准
1. 学业结果评价标准
(1)面积的含义。三星:能举例说明什么是面积,表达准确。二星:在老师的指导下表达准确。一星:表达还不够准确。
(2)数方格。三星:能数出图形所占的方格数,熟练应用凑整格的方法。二星:知道凑整格的方法。一星:凑整格的方法还不熟练。
(3)平方厘米的概念。三星:知道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并能举例说明。会设计3种以上的3平方厘米的图形。二星:会设计1~2种3平方厘米的图形。一星:不知道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不能举例说明。不会设计3平方厘米的图形。
2. 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评价标准
(1)微课用时。二星:微课用时大于等于视频长度。一星:微课用时少于视频长度。
(2)参与讨论。二星:参与学习圈讨论,能主动提出或解决问题。一星:不参与讨论交流。
布置课前任务
1. 知识传授
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微视频。
2. 进阶作业
练习1(填空): 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 )。
练习2(选择):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A.1厘米 B.1平方厘米 C.1平方米
……
练习6(问答题):比较生活中两个物体的面积,除了数方格,你有哪些方法?
3. 讨论
请你根据图片指出1平方厘米和1厘米有什么不同?
在学习圈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同学的问题。
注意:一般学生完成课前任务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不另外布置书面作业,提前2~3天在互联网平台发布。
评价课前任务
评价的观察点来自学生在平台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可以较准确地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业成果三方面给予等第评价,在课前任务单的设计中学生也可以参照标准进行自评,评价结果见下图。
案例分析
1. 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案例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同时,应用设计课前任务这种评价形式,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个体发展情况。
2. 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
课前任务的评价是教学流程再造的基础。对于学生,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在课前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更多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前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 注重学生评价的数据统计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高效的评价工具,让学习过程产生两个层次的数据:既有单次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情况、微课情况、练习情况和讨论情况)的结果分析,也有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趋势、学习特征分析。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了解到哪些学生已完成、哪些学生在进行中、哪些学生尚未开始;是否在完成挑战任务前观看了微课、每部分各花了多少时间、练习花了多少时间、每道题用时多少、答案正确率分布情况如何等,以及学生个体是否发表讨论或参与讨论。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也可在微课笔记、学习圈讨论中得以显现。
根据学生学习时长与正确率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根据一个时间段内学习趋势的分析,还可以明晰重点需要关注的知识点与学生,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特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深度、学习效度等,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4. 注重有效反馈评价的结果
有效反馈的结果就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给予学生有效建议与精准指导。在本案例中,课前任务作业中发现的薄弱点,是课堂解决的重点问题。教师从反馈课前任务入手,设计帮助每位学生达成标准的教学活动,可以是探究活动,也可以是作品展示等表现性任务,分析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时的表现。反馈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达成标准的过程性记录。
(作者单位:上海嘉定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