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贷资金须从股市退出

2015-12-01余丰慧

董事会 2015年9期
关键词:证金信贷资金配资

余丰慧

银行贷款给证金公司的资金尽快从股市抽身归还,绝不能无限度无期限拖延下去,越拖风险越大。这不仅对实体经济不利,更重要的是带来金融风险隐患。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认识

在此轮大涨大跌的股市行情中,银行入市资金的规模及风险备受关注,但官方并未给出权威的数据。不过,不断有研究机构猜测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对上万亿貌似有“共识”。例如,野村证券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业通过表内、表外业务投资到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为1.6万亿元。

从会计科目看,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有表内渠道,比如直接给证金公司授信贷款,证券公司以及投资者的股票质押贷款,以住房等消费贷款形式获得资金后直接投入股市里。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增加1.12万亿元,同比多增1767亿元,其中不乏有流入股市里的贷款。也有表外科目渠道,银行理财产品直接购买偏股型基金,通过信托公司的伞形信托产品渠道进入股市等。表内、表外资金大举进入股市,甚至是高杠杆进入股市,是这轮暴涨行情的流动性推手。

从深层次上看,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轨迹非常明确:央行通过降息降准、各种形式的再贷款、逆回购等手段向市场、银行释放大量流动性,银行再将这些资金投入到股市里。在银行资金、券商的融资融券、场外大量高杠杆配资,这三股流入股市的资金中,风险最大的是银行资金。

券商的杠杆融资业务规模虽然很大,但由于券商牢牢把控着平仓线主动权,除非连续跌停的股票,大部分股票都在触及平仓线时被强行平仓,血本无归的是配资需求投资者。场外高杠杆配资业务与券商融资业务差不多,道理是一样的,强平后配资的P2P平台等没有损失,血本无归的仍然是配资需求的投资者。场外配资与券商融资融券区别在监管上。券商融资融券在监管的笼子里,牢牢被监管部门盯着、管着、监控着,风险规模都能够被牢牢控制,折腾不到哪里去。而场外配资却游离于监管之外,野蛮生长,在股市赚钱效应下,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积累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而且不可控带来的风险更是爆炸力极大。规范的P2P平台通过恒生Homs接口到券商系统,而大部分都没有接入这个系统,有的是自我开发程序,甚至采取手工操作,这些监管部门根本无法监管,连准确的统计数据都没有。

为何说风险最大的是进入到股市的银行资金呢?银行资金一是通过贷款途径进入股市,二是通过信托、理财产品进入市场,只要股市暴跌就会被彻底套牢。而银行进入股市的资金都是负债类来源,比如存款、售卖理财产品的资金等。这些资金如果被股市套牢后,要么损失要么失去流动性。银行业最大的风险往往是从存款无法提取、理财资金无法按期赎回、发生存款以及理财资金挤兑开始的。无论存款来源还是理财产品都是有期限的,到期必须刚性支付给储户或者购买者。这边要刚性支付,那边套牢在股市里的资金又回不来。银行支付风险极有可能被引爆。

无论哪个国家,对银行货币信贷资金进入股市都管制非常严格。许多国家都建有防止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防火墙。美国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金融行业的管理最为严格,其中严格监管和控制银行参与资本市场的关联交易,并且对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也做了一些限制。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严格限制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在信贷资金与股市中间建立了极为坚固的防火墙。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1996年11月4日对防止股灾的批示中要求迅速做到的第一条就是:人民银行采取措施切断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此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严防严查严肃处理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当事者。可以说,从那时起虽然股市几经波动起伏,但中国内地金融体系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因为股市暴跌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与信贷资金与股市之间建立强大的防火墙不无关系。

因此,建议在这次股市稳定后,必须重新审视信贷资金不能进入股市的政策规定。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信贷资金一律从股市里退出,银行贷款给证金公司的资金尽快从股市抽身归还,绝不能无限度无期限拖延下去,越拖风险越大。这不仅对实体经济不利,更重要的是带来金融风险隐患。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认识。第二步要重新建立起隔离信贷资金与股市的铜墙铁壁。这样才能使得股市里的风险传递不到银行体系里,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证金信贷资金配资
高额收益要谨慎,场外配资需辨明
配资的确疯狂
证金公司的操盘之道,应避免与民争利
万亿“两融”
证金对多家上市公司“买而不举”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风险投资探讨
原来亏了23%
杠杆场外配资死灰复燃
基于信贷资金安全视角的农村企业财务控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