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适用性人才推动龙江产业结构升级

2015-12-01郎海凤马云阔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培养

郎海凤++马云阔

摘要:纵观当今经济发展趋势,全球范围内产业都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新兴产业、新型市场的优势地位越发凸显。黑龙江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大省,其产业结构特点分明,并且一直致力于寻求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发展转折时期,省内各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适时、适用的人才,推动龙江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适用性强;人才培养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黑龙江省的产业一直以能源、资源开发为主。“十一五”期间,为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八大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分别形成了以工业、电化、经贸、生态功能、农业、旅游、(对俄)加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拉动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至此,也形成了新时期较为完善的龙江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一直以传统的优势产业为主要发展对象,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以粮食、木材、油气、煤炭为中心的产业链条,其中,黑色能源冶炼、农产品加工以及装备制造成为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从整体来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重较大。

二、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黑龙江省人才结构发展现状

2008年,针对人才资源不足的现状,黑龙江省颁布并实施了“高教强省建设规划”,重点推进“五个一批”“五个服务计划”建设(“五个一批”,即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一批高水平人文社科基地、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五个服务计划”,即新农村建设服务计划,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计划,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服务计划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计划)。但事实上,黑龙江省的产业人才资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根据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相关数据,截止2013年底,黑龙江省人才队伍总量为280.26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3%。其中党政人才25.0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16.2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69万人,高技能人才40.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0万人,社会工作人才3万人。

目前,黑龙江省人才缺口主要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方面,且工程、农业、科学是主要领域。

(二)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并不复杂,具有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几乎全部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但在专业人才供给上,特色主干专业的人才供给显得尤为不足。

1.特色主干产业人才需求。地方特色产业,需要谋求特色人才、特色技术,从而支持产业特色发展。龙江特色产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农、林、能源冶炼、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产业链条,都需要大量技术人才的支持。对于技术指向性的产业,技术的纯熟、精密程度决定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从黑龙江省高校总体情况来看,支持龙江特色产业的高校数量有限,为支持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实现特色产业人才对接,培养出适时、适用的专业人才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服务辅助产业人才需求。三大产业的结构是优势互补的关系,尤其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影响着第一、二产业的优势发挥。信息服务领域和金融服务领域是第三产业的两大主要模块,但黑龙江省的商业、财经类大学只有3~4所,在人才对接方面略显吃力。并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对金融业、信息领域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龙江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人才培养结构同样需要调整,以契合产业升级的要求。

3. 人才流失加重产业人才需求负担。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系统相对完善,并且高校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有一定规模。长期的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不仅仅由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偏重工业,服务产业欠发达且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相对闭塞,人才流失也是造成产业人才资源缺口的重要因素,但是,关于人才流失造成的人力资源缺口比较复杂,不仅仅是靠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能够解决的。

(三)“五大规划”,“十大产业”引导人才培养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利用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契机,制定了“五大规划”(即“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为此,国家和省政府的叠加政策将有效引导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

三、培养适用性人才,推动龙江产业升级

(一)分类指导,分类培养

不同的高校办学类别、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分属不同类别的学校也应进行分类指导。

就学科专业水平而言,黑龙江省内的几所特色产业本科院校比较突出,工业装备制造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独占鳌头。农林背景院校,东北农大、东北林大首屈一指。第一产业产出率并不高,提高产值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精加工工艺。同样,以黑色能源为背景东北石油大学和黑龙江科技大学致力于研究能源冶炼技术工艺。因而,此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以研究为主,并且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创新。

培养适应工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并实现与现代化制造技术、生产工艺流程保持同步,传承、积累和创新产业核心技术,实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因此形成了在相同的培养层次上培养方向不同,在相同的培养方向上其培养层次不同的人才培养格局。

(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的前提是各高校能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以及学科专业水平上都有正确的认识。每个学校特点不同,就应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办好特色优势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调整改造与办学层次不符的专业,提高办学质量,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endprint

黑龙江省深居内陆,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专业课程十分必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且关注各行业、产业信息化进程,将信息技术与各专业有效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推进专业课程的信息化进程。

(三)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同样肩负着时刻关注人才流向的责任,并且对各行业的人才冗余、紧缺的情况有敏锐的洞察力,进而调整人才招生比例。

首先,黑龙江省特色高校数量不多,因此在特色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十大产业”计划的实现离不开一大批高校人才的支持,同时也可以解决高校人才“就业难”的问题。其次,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相比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程度较落后,而省内培养如金融类、信息类人才的高校也较少,且寥寥数所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都有限。因而,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扩大规模。再者,黑龙江省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也是主要的中俄贸易区,因此,校企合作办学的规模也可拓展到跨境合作办学。应市场需求办学,不仅有利于人才匹配就业,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适用性人才的培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并且将很大程度上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黑龙江省的高校应抓住龙江进行产业升级的契机,培养适时、适用人才,推动龙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影,姜颖等. 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结构调整协同适配机制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32) : 50-52.

[2]霍影, 张凤武. 嵌入省域产业特色的优势学科群集群发展模式研究——创新驱动视阈下以黑龙江省高校学科群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2,(10):50-53 .

[3]李陈亚. 关于黑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1):6-8.

[4]张爱莉. 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研究[D]. 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3.

[5]2013中国产业升级报告[R].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2013,11.

编辑/岳 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培养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