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蓝海破浪
2015-12-01马乐太宋书超
马乐太+宋书超
今年4月,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的烟台港,九座深海半潜式平台“身披”五星红旗从芝罘岛驶出,奔赴北海、墨西哥湾、巴西等海上油田作业,在“一带一路”之上烙印“中国造”,李克强总理盛赞这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的制造者—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全球海工装备加速向东亚地区转移的大环境下,破势而出,开创了一条独特的钻井平台“走出去”之路,值得一提。
触手欧罗巴,巧铸“金字招牌”
“土库曼斯坦项目是我们石油钻井平台打入欧洲市场至关重要的一战。但其特殊地理位置给我们带来了从未遇到的难题。”中集来福士财务总监詹文松说。
土库曼斯坦项目使用地在里海,地处亚欧大陆交界处,顿河运河是其唯一的出海口,但是航道窄浅,钻井平台无法通过。“我们原计划转包给俄罗斯建造,但是,我们有两方面的顾虑,一是我们的技术人员不能直接参与建造,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欧洲一战成名;另一方面就是成本增加,得不偿失。我们本来计划要放弃了。”詹文松说,“但烟台市国税局了解我们情况后,提议可以租用俄罗斯在里海的码头,采用对外承包工程的方式进行项目运作,工程所用的材料物资在烟台完成作业,出口至俄罗斯后,再由我们的技术人员直接在里海码头完成建造。出口货物可以获得国家1361万元的出口退税,既避免了巨额亏损,又能够自己掌控工程质量,完美!点赞!”
欧洲市场“首战”告捷!中集来福士逐步在国际市场打响了“中国海工”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在全球海况最恶劣的挪威北海市场,中集来福士已经建造投产了3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占据了挪威北海新交付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50%的市场份额,欧洲市场逐步打开。
续力资金链,再下收益攻坚战
海工产业项目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中集来福士的石油钻井平台每个项目周期2—3年,占用资金5—6亿美元,每年仅财务费用支出就达到7000多万美元。资金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且,海洋工程装备基本服务于能源开发,从2014年油价下跌以来,全球“海工”市场均面临着断崖式下行的困境,市场与资金的双重压力下,海工企业苦不堪言。
“对于困境,我们做了准备,但依然感觉到很大的压力。”詹文松说,“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国家政策上能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为此我们向烟台国税局寻求了帮助。”烟台市国税局国际税务管理科科长曲军在接到中集来福士的求助后,也十分为企业着急,“按照原来政策规定,来福士需要在两三年后项目完时才能申请出口退税,企业很有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我们立刻将来福士遇到的困难向上级局反映、请示,得到省局、总局的高度关注,迅速指示参照出口船舶的退税方式,对来福士海洋工程实行先退税后核销的政策扶持。”
在来福士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烟台市国税局对来福士按季进行退税24.33亿元。在税收“福利”的强力支持下,来福士续力资金链,借势发展扩大产能,终于在2014年扭亏为盈,在行业的困难时期,拿下收益攻坚战。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5.2亿元。
创新加速度,抢夺市场话语权
“今年我在挪威出差时,看到很多挪威人在我们造的平台前拍照留念,让我们在场的中集人特别自豪,更对中国的海工产业信心十足。”中集来福士市场部经理潘细录说。
今年1月份,中集来福士完成了拥有80%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座北极海域半潜式平台的大合拢,该系列产品同时在建共有3座,标志着中国海工装备已打入国际主流市场。
就在上个月,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建造的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海油服兴旺号”离开了烟台建造基地深水码头,进行了试航调试,将奔赴南海开展作业,一同前行的是“中集来福士”们的中国“海工梦”,在蓝海之上,破浪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