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生态“圈内化”及其治理

2015-12-01高小平

紫光阁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内化腐败官员

高小平

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对产生腐败的心理机制研究,建立遏制贪腐“念头”的政治生态和行政文化,有助于提升廉政建设的“软实力”。

在中国传统行政的基因中,制度理性缺失,法治精神不足,人情关系、裙带关系、血缘关系等各种非理性因素与权力交织派生出的关系错综复杂,人情替代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官员不仅履职要尽心,更要与上级、上级的上级,以及一切与自己工作有关或无关但与自己升迁有关的人加强感情联系。于是,官员内部极易形成非制度性的“圈内化”现象。

“圈内化”是一个客观现象,但可以通过组织行为和制度层面的干预,放大其正面效应,缩小负面效应。

首先,要优化政治生态,形成有意志和纪律刚性约束的政治氛围。要从意识形态的高度认识和分析中国政治生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育公共精神,抛弃封建政治文化糟粕,塑造现代政治生态。为了正确行使公共权力,对于政府官员必须施之以严格的政治规矩,确保公共机构和公务员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担当政治责任。在干部选任上,要重视对公务员人格的把握,确保合格的人被置于合适的岗位上。要建立政治生态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官员的人格特质发生异化,“圈内化”败坏风气的时候,要有管用的纠错机制和问责、弹劾制度,将腐败心理遏制于萌芽状态。

其次,要强化管理心态,形成有法制和流程刚性约束的行政氛围。制度的强制约束力是通过管理实现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官员的需要、动机等心理过程的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满足感,降低他们的物质占有欲,堵住他们的侥幸心路,对于降低腐败概率是有效的举措。培育良好的管理心态,权为民所用,必须在官员心理指向上形成公权力规则,学会透明公正地对资源进行管理配置,合理分权、放权、管权,监督权力的运行,限制权力的自由裁量度,增加腐败的预期成本。

第三,要再造文化形态,形成以正确的公共服务动机为内在约束机理的价值氛围。要营造良好的行政文化,发扬改革创新文化、科学理性文化和热情投入文化,用优秀的行政管理文化改变工作态度,形成以正确的公共服务动机为内在约束机理的行政文化氛围。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为官不为”心理。如果说古代某些文人热衷“不合作主义”,愿意独自仰视长空,拒绝权势的媒聘,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在现今合作共治、双赢多赢的年代,“不合作主义”就完全不合时宜。行政文化建设要高举责任和担当的大旗,从灵魂深处激发想干事、干成事的活力。

第四,要转变评价模态,形成以绩效为评价标准和以心理测评为辅的导向氛围。现代行政的核心工具就是绩效评价,加强对公职人员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考核,有助于形成正向心理压力。当前必须改造传统的绩效评价模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特别要增加外部评价的权重,将行政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官员德、能、勤、绩、廉的重要参考性指标。要定期对官员进行心理健康“体检”,研究制定心理测评体系,对测试数据出现较大波动的官员要加强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内化腐败官员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