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校本课程中的运用
2015-12-01鄂晓姝
鄂晓姝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即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安排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主动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纽带,音乐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如何在音乐校本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体验教学,下面以音乐校本课程“彩虹桥”为例作一探讨。
为了使“彩虹桥”课程既落实音乐新课标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又能拓展教材,探索多样性的音乐实践活动的领域与方式,课程的设置分三个领域:课内音乐综合教学、课外音乐团队的实践和学校音乐文化表演活动。课内音乐综合教学最具普及性、大众性,是“彩虹桥”课程落实的主要方式,是探索多样性的音乐实践,多方位的感受体验音乐情感的主阵地,在此重点谈在课内音乐综合教学中如何进行多种音乐体验式教学。
一、歌唱
音乐新课标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音乐感受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及音乐感受。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感受,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获得审美的满足。歌唱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孩子高兴时都喜欢用歌声来表现。要教学生唱出好听的歌,先天的嗓音条件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赋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只有孩子们愿意唱,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唱歌的欢乐。每学期每个年级从教材中选取五首重点学习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重点培养歌唱的习惯及演唱技巧,当学生能够音准正确、歌词准确,有表情的自信的完整演唱后,就加入校本课程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二、体态律动与舞蹈
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非常喜爱体态律动,尤其是中、低年级。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音乐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急,音色的明暗等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他们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們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体验与训练。
而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他们的身体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还采用中低年级喜爱的“跳跳”“唱唱”简单的模仿、律动,他们会觉得很幼稚,很可笑;但如果教师太强调专业性,如乐理知识、曲式结构、旋律起伏等,他们又会感到枯燥无趣。这时,教师就要花些心思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既喜爱又感到具有挑战性。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边播放乐曲边播放剪接好的动画版“鸭子拌嘴”,学生们全情投入的欣赏;接着我向学生们展示主要的打击乐器镲、锣、钹,并向他们传授这三种乐器的基本敲奏方法(鸭子走路怎样敲、扇翅膀怎样敲、水声怎样敲);当学生基本掌握后,我出示几个主要片段的节奏谱,让学生自愿组合进行练习;最后加入旁白,学生来表演打击乐片段。一节课既紧凑又热闹,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
在“彩虹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舞蹈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如在校本课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了一节踢踏舞体验课——《脚下的律动》。首先借助视频向学生展示踢踏舞与芭蕾舞、民族舞的不同,接着介绍了当今世界三种踢踏舞,让学生找出三种踢踏舞的不同,然后重点听辨爱尔兰踢踏舞的节奏,并让学生和着音乐用自己的手拍出踢踏的节奏,进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脚和简单的手部动作来表演爱尔兰踢踏舞。这样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踢踏舞,并且通过自己的参与表演体验踢踏舞带给身心的愉悦。
三、欣赏聆听
音乐新课标提出:“音乐的关键在于听,听是一切培养的开始。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理性上,而应放在感性上。” 创设聆听氛围,体验音乐的美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欣赏,更应注重学生亲身的实践与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通过听、唱、演等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氛围,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感受,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