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池企业走向非洲之梦

2015-12-01黄嘉玲

上海化工 2015年7期
关键词:肯尼亚非洲电池

黄嘉玲

上海白象天鹅电池有限公司(上海 200331)

化工管理

电池企业走向非洲之梦

黄嘉玲

上海白象天鹅电池有限公司(上海200331)

针对我国电池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初步探讨企业走向非洲的可行性,并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出了佐证,同时对企业在境外投资可能遭遇的风险提出警示。

全球化生产比较优势市场分析投资风险

0 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次性电池——锌锰电池(主要包括碱性电池和其他二氧化锰电池)为例,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锌锰电池出口总量为263.56亿只其他二氧化锰电池出口总量为188.40亿只,其中碱性锌锰电池出口总量为75.16亿只,。表1列出了2013年4个海关商品编码的锌锰电池出口总体情况。2013年各类电池的总出口量为291.11亿只,锌锰电池占90.54%;总出口额为199.45亿美元,锌锰电池占8.88%。

表1 2013年锌锰电池出口总体情况

在其他二氧化锰电池的出口量中,有51.16%出口到非洲,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4%;出口亚洲金额同比减少15.9%;出口欧洲金额同比减少4.4%。表2列出了2013年其他二氧化锰电池出口的几大主要区域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生产一次性电池(锌锰电池和碱性电池)的企业约有1300家。其中,19家被列入全国百强电池企业名单的企业均拥有自己的品牌。全国一次性电池的年产能在400亿只以上,处于明显过剩状态。表3列出了22家著名的一次性电池生产企业。

表2 2013年其他二氧化锰电池出口情况

在国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除了国产电池外,还有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的电池企业生产的优质电池。美国的劲量、金霸王和悦华三大电池生产企业分别在天津、广东建有合资工厂;日本的日立、富士公司在无锡建有合资工厂;韩国火箭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建有合资工厂。这些合资企业生产的优质电池,在我国一次性电池的高端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额。

在国际市场上,金霸王、劲量和悦华三大公司的电池产品几乎垄断了西方国家电池市场[1];日本的松下、东芝、富士公司生产的电池主要在亚洲地区销售。而我国的产品在这些地区的销售量很小。

我国生产的一次性电池主要出口到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如巴基斯坦、阿富汗、缅甸及非洲国家。我国电池产品质量可靠、价格相对低廉,因而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但是,上述地区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当地市场上不仅存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电池产品,甚至还有发达国家的电池生产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表3 国内一次性电池(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生产企业名单

电池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次性锌锰电池的成本构成中,20%为人工成本,75%为原材料成本,5%为其他成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效益滑坡的严峻形势,结合电池企业的生产特点,如何脱离困境是摆在政府、企业领导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本文要探析的主题。

1 走对外直接投资之路

1.1企业应抓住战略机遇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连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截至2014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2014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142 8元人民币,据此可计算出2014年全国人均GDP为7575美元。我国已从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发展为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

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促使我国经济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多年来,我国依靠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今廉价劳动力时代已成为过去,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与能源密集型产业将逐步转向运输与劳动力成本更为廉价的地区和国家。[3]产能过剩及人口老龄化将造成国内投资下降,我国的大量剩余资本势必将涌向国外。对于面临困境的企业,除了在国内转型,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外,另一条路就是“走出去”投资。

1.2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优势,理论上可行

英国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研究专家邓宁教授认为:“一个企业如果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就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4]。”邓宁教授认为这三项优势条件是相对而言的。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已具备了这种相对优势,其理由是:

(1)我国企业拥有有形与无形的技术、专利、商标、管理与协调等能力;

(2)与欠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具有区位优势,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中国的部分电池生产企业已具备了这种相对优势,这些优势可以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电池生产企业走对外直接投资之路理论上是可行的。

1.3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下一站应转向非洲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于2014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走向非洲)”的演讲中提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下一站应转向非洲”[5]。林教授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很多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难以生存,需要转移到工资较低的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剩余劳动力较少,工资水平也已接近我国东部地区,承接能力有限。当今世界唯有非洲能够承接我国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转移,并在10~15年内保持工资水平不上涨。非洲有10亿人口,80%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许多国家的工资水平仅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将我国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移到非洲是双赢之举。未来的挑战一方面是人才储备不足,另一方面是其他国家争相走进非洲,时机稍纵即逝。因此,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要抓住机遇,下定决心,尽快行动起来。

对于电池生产企业来说,非洲地区经济欠发达,电网覆盖率低,照明主要以篝火、蜡烛和电筒为主,人均收入较低,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因此我国低价位的锌锰电池比欧美国家的知名品牌产品更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2013年,我国51.16%的锌锰电池产品出口非洲市场,从2012年和2013年的销量看,出口数量仍在增长中。电池生产企业投资非洲符合经济学理论,不仅能降低电池产品生产成本,还可增加当地人口就业,是双赢之举。

2 东非三国(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是我国电池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的热土

东非三国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部,东临印度洋,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后的50多年以来,这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因原有基础太差,至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元,多数人口还没有摆脱贫困,尤其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因此,这里经济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投资潜力的热土之一。

东非三国基本国情相似,经济均以农业为主,80%以上人口集中在农村,因此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东非三国自独立后,与中国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除了共同点,三国也各有一些特点值得关注。

坦桑尼亚是东非三国中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自1961年获得独立后,从未发生过内战、政变、军事独裁、大规模社会动乱,政治稳定,治安良好。尼雷尔当选为首任总统,并先后5次连任,1985年之后,坦桑尼亚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其经济走上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到2004年,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已从1996年的4.2%增至6.7%,成为非洲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6]坦桑尼亚主要从中国进口自行车、缝纫机、手工工具、医药、农机、鞋类、纺织纱线、原电池、车辆、轮胎和日用百货等。

肯尼亚是东非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素有“东非发展火车头”之称,其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较多的私人资本,行业门类齐全,基本上实现了国内消费品的自给[7]。旅游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创汇超过10亿美元。肯尼亚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70%。肯尼亚政府自独立后,一贯对外资采取保护、鼓励、利用和低度限制政策。20世纪90年代在肯尼亚的外国投资企业已超过4000家。

1986年穆塞韦尼就任乌干达总统后,致力于恢复和振兴国家经济。此后,乌干达的国民经济持续以5%~6%的速度增长。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7.2%,此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乌干达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世人瞩目。2011年穆塞韦尼第四次当选总统,目前乌干达政局基本稳定。乌干达政府为投资者提供了多项优惠鼓励政策,并对他们的财产和利益给予法律保护,从而促使外国投资快速增长。[8]根据乌干达投资局统计数据,2009~2010年,我国对乌干达直接投资位居乌干达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的榜首。

综上所述,东非三国十分适合我国电池企业投资建厂。

3 成功案例介绍

1993年,安阳市金钟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原河南安阳电池厂)外贸处处长孟书田带着“金钟”牌电池“闯进”了肯尼亚市场。当时,肯尼亚市场上有20多个电池品种,其中,由美国永备公司与肯尼亚政府工贸公司合资生产的“劲量”牌电池占据着肯尼亚大部分市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孟书田不畏艰难,经历了8年的艰苦拼搏,凭借我国产电池可靠的质量与低廉的价格使“金钟”牌电池在肯尼亚站稳了市场。接着他又在肯尼亚的开发区建设电池生产厂,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就地生产电池,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销往邻国。这一举措为当地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今,“金钟”牌电池的销售市场覆盖了肯尼亚70%的地区,销售份额占当地市场的40%。[9]

在孟书田的成功案例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要将一个产品打进国际市场,营销人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将自己的产品介绍给当地市场,让那里的消费者了解它,认识它,最终接受并喜欢它。

(2)一个产品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有坚强的后盾——产品的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即明显的比较优势。

(3)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当地市场信息,熟悉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并善于利用当地的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预防投资风险

企业要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既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更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降低投资风险。

(1)要对投资所在国进行全面评估。[10]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年度“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级”资料,避开政府领导层不稳定、政策多变的国家。在该类国家投资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上届政府签订的投资合同已经生效,但在执行中却因新政府出于执政集团的利益或不同政见而被否决。典型案例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远集团)投资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涉及34亿欧元)。[11]2008年6月,中远集团根据中希双方签订的协议,获得该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但新一届政府执政后,以所谓“要重新审核”为由将该项目叫停。因此到国内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的国家进行投资必须慎之又慎。

(2)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投资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作认真、全面的研究。绝对不做违反当地法律、法规的事,也尽量不要“打擦边球”,如此即可规避因企业行为触犯当地法律、法规而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借助当地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若在当地进行合资经营,要尽量选择与当地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合作。这样,一旦合作中出现问题,甚至合作方拒不执行协议,还可以让当地政府进行协调,适度降低投资风险。

(4)选择投资项目时,尽量选择那些有主权国家信用担保的项目,执行中一旦出现问题,有信用担保作支撑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总之,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风险,只有预先作好充分的准备,遇到风险才能坦然面对,尽量降低风险成本,力争投资成功。

5 结语

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进入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期。我国将从过去的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变。在我国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正面临着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升级的任务。作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无论是大型电池生产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走向非洲”,在非洲直接投资建厂,不仅在理论上符合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在实际中也已被证明是可行的。

[1]杨林.一次电池的市场与发展[J].中国铅锌锡锑,2014 (8):56-58.

[2]杨林.一次电池的市场与发展[J].中国铅锌锡锑,2014 (1):63-65.

[3]严言.中国还是不是“世界工厂”?[N].国际金融报, 2015-2-9.

[4]王其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特点与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4(3):4-7.

[5]林毅夫.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下一站应转向非洲[EB/OL].2014-7-7.http://www.sme.gov.cn/web/assembly/action/browsePage.do?channelID=20142&contentID=1404696073498.

[6]裴善勤.列国志:坦桑尼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高晋元.列国志:肯尼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魏翠萍.列国志:乌干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方云.孟书田与总统“过招”[N].21世纪人才报, 2002-08-06.

[10]梁海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小心无赖国家[Z]. [2015-01-13].

[11]付碧莲.“变卦”的海外投资[N].国际金融报, 2015-02-09.

The Dream of Battery Enterprises to Go to Africa

Huang Jial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ilemma of domestic battery enterprises,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investment feasibility in Africa,puts forward evidenc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provides a warning about overseas investment risks for the enterprises.

Globalized Production;Comparative advantage;Marketing analysis;Investment risk

F 279.23

黄嘉玲女1970年生本科经济师上海白象天鹅电池有限公司外贸科经理助理

2015年6月

猜你喜欢

肯尼亚非洲电池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大选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