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长4+5油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2015-12-01李亚玲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18
李亚玲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 西安710018)
常永平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 环县745700)
高颜博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 西安710018)
1 油藏开发特点
姬塬油田长4+5油藏于2006年投入开发,主要采用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开发,油井开井640口,日产液1799t,日产油966t,综合含水率46.3%;水井开井203口,单井日注水平23m3,累计注采比2.11。该油藏开发具有如下特点:
1)姬塬油田长4+5油藏,区域之间的储层非均质性具有很大的差异,砂体变化快。其中3个井区储层非均质性从小到大依次为耿117井区、耿63井区、耿116井区,开发效果差异较大。
2)3个井区都不存在无水采油期,油井投产初期均含水。由图1长4+5油藏初期含水率与单井产能散点关系曲线看出,3个井区油井初期综合含水率 (排液2个月以后)大于2%,其中主要以综合含水率小于20%的低含水井为主 。
3)中低含水期是可采储量主要开采期 (见图2)。低渗透油田中,大都属于Ⅲ类S型至Ⅴ类凹型曲线,其特点是油井见水较晚,含水率初期上升慢,后期上升较快。姬塬油田长4+5油藏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曲线拟合,它们的拟合结果分别为S型、过渡型、凹型曲线。
图1 长4+5油藏初期含水率与初期单井产能关系曲线
图2 长4+5油藏含水率与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4)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即“两高一低”(图3)。油藏进入中含水阶段,含水率高,单井产能低,局部微裂缝发育,单井投产见水快,见水呈多向性,控水难度大,长4+5油藏开发近10年因见水,日损失产量达185t。
图3 长4+5油藏单井注水曲线
5)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长4+5油藏堵塞井逐年增加,但随着措施频次的增加,措施效果变差,严重影响长4+5油藏长期稳产。
2 改善水驱效果方法研究
2.1 精细地层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按照“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标志层为基准、以厚度旋回为参考、以分级控制为步骤、动静结合反复对比验证”的原则进行。将长4+5油层组分为4个油层,12个小层。提出注水井补孔分注28口,油井超前注水潜力层补孔41口,老井转注7口,新钻投注水井3口,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开发效果。通过2014年实施,井组水驱储量程度上升10.4%,36口油井水驱动用程度提高13.2%,52口油井井网得到完善,当年累计增油9989t。
图4 长4+5油藏注水强度与含水率上升关系图
2.2 研究合理注水政策
1)油藏注水强度确定 合理的注水强度应根据油层物性、微裂缝的发育程度而确定。现场采集的注水强度与含水率上升关系数据如图4所示,当注水井注水强度大于2.3m3/(d·m)时,含水率上升速度快。
2)细化注水单元 坚持边实施边调整的政策,结合各区块储层物性、压力、含水现状,细划注水单元25个。对25个注水单元精细注水调整,油井见效程度进一步增加。
2.3 堵塞机理及优化措施工艺
1)堵塞机理 姬塬油田长4+5油藏地层堵塞有3个方面:一是地层水矿化度高,特别是高含水井随着压力温度的变化,易生成大量无机垢 (BaSO4和CaCO3);二是储层渗透率低,初期裂缝闭合,流体携带杂质微粒运移时沉积在小孔喉处造成堵塞;三是注水推进后,相渗发生改变导致油井产能下降。考虑长4+5油藏结垢严重以及储层弱酸敏的特性,在措施工艺优选中重点要考虑酸处理环节。
2)优化措施工艺 根据低产原因的不同,通过理论研究及现场实践,长4+5油藏主体解堵技术主要有暂堵压裂、前置酸压裂和酸化。
关井时间、前置酸用量优化。由图5可知,随着关井时间的增加,酸作用的距离就越小,当关井时间为120min左右时,酸作用距离基本不变,因此将关井时间调整到120min。由图6可知,前置酸用量越大,酸作用距离越大,但是考虑到经济性,前置酸用量确定为25~30m3/层。
图5 不同关井时间条件下裂缝长度
图6 不同前置酸用量条件下裂缝长度
加砂强度优化。加砂强度反映压裂过程中砂体支撑裂缝的情况和裂缝的导流情况,加砂强度低,砂体支撑裂缝的能力低,长期生产过程中导流能力容易丧失,影响油井产量。加砂强度过大,裂缝延伸长,容易与注水井沟通,油井改造后易造成水淹,增油效果差。通过近3年长4+5油藏180口油井压裂中加砂强度与增油量散点关系图 (图7)可以看出,长4+5油藏加砂强度大于3.0m3/m、小于1.6m3/m 时,大多数井年增油量小于150t,而加砂强度在为1.6~3.0m3/m时,多数井年增油量大于150t。然而每口井加砂强度在为1.6~3.0m3/m范围内如何确定,要结合该井的物性、厚度等确定。同时由于该油藏存在微裂缝,局部有裂缝,井网为正方形反九点,因此实施压裂改造措施时主侧向井加砂强度要有所不同,主向井强度大易导致措施后水淹,侧向井强度过小裂缝延伸短,达不到增产目的。根据室内模拟研究,该地区长4+5油藏主向井合理裂缝穿透比为0.6~0.7 (支撑裂缝半长130~150m),侧向井为0.7~0.8 (支撑裂缝半长150~170m),由此计算主向井加砂强度为1.6~2.4m3/m(图8),侧向井加砂强度为1.9~2.8m3/m (图9),结合现场试验得出侧向井加砂强度最大不能超过3.0m3/m。
图7 长4+5油藏措施井加砂强度与措施年增油量
图8 长4+5油藏主向井模拟结果
图9 长4+5油藏侧向井模拟结果
措施方式优化。从近3年前置酸压裂、酸化、暂堵压裂的实施结果 (图10~12)可以看出,2014年经过参数优化,前置酸压裂和酸化措施有效率及当年措施有效时间都有所提高,实施效果前置酸压裂>酸化>暂堵压裂。
图10 长4+5油藏前置酸压裂效果柱状图
图11 长4+5油藏酸化效果柱状图
图12 长4+5油藏暂堵压裂效果柱状图
3 改善后水驱效果
与2013年相比,姬塬油田长4+5油藏水驱效果得到一定改善。一是含水上升率下降0.6%;二是存水率稳定在0.9;三是水驱状况稳定变好,水驱控制程度提高0.6%,水驱动用程度提高1.2%;四是地层压力缓慢恢复并趋于稳定,压力保持水平稳定在103%左右,动态可采储量增加19×104t。
4 结论与认识
1)姬塬油田长4+5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整体较好,2013年开始有变差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针对变差主导因素进行研究及治理,水驱效果得到改善。
2)姬塬油田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主要方法:一是对井网 (层系)的完善,需要根据油藏开发过程出现的矛盾,不断地重新认识、细化单井小层,才能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二是油藏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动静态资料的及时结合,细化注水单元,对不同的单元、不同的开发矛盾,提出不同的注采调整政策。
3)姬塬油田长4+5油藏低产井措施挖潜,需要针对不同堵塞机理,采取不同措施方式及工艺参数。从总体实施效果来看前期加酸处理效果较好,前置酸压裂>酸化>暂堵压裂。
[1] 李兴训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05.
[2] 刘晓瑜,徐进,熊炜 .安塞油田长西区低渗透油藏压裂增产技术研究 [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2):27~29.
[3] 迟静 .特低渗油田水力压裂参数优化研究 [J].西北地质,2003,36(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