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湘黔统筹城乡发展对浙江的启示
2015-12-01浙江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
■浙江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文
渝湘黔统筹城乡发展对浙江的启示
■浙江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文
重庆、贵州、湖南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差距方面要比浙江大,但三省(市)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方面,有不少特色经验和创新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一、湖南以长株潭一体化为龙头,引领四大功能区协调发展
湖南省在功能区规划方面,明确了长株潭、洞庭湖、湘西和湘南四大功能区定位,并建立四大功能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功能区规划的组织协调。其中居龙头地位的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沙、株州、湘潭三个地级市相距只有50公里左右,2007年国务院批准长株潭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行政一体化难以推动的情况下,湖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目前在电信同区号、城市轨道连接、公交一体化,以及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并仿照荷兰城市发展“绿心”模式,划定526平方公里为都市区绿心,以立法形式禁止开发。
二、贵州以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该省抢抓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试点省的机遇,2013年9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目标是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投资1422亿元,全面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大行动,到2017年,实现建制村100%通油路、100%通客运,完成1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农村电网一户一表率达到100%,全面实现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以道路庭院硬化、农村改厕改灶、垃圾污水处理、文化体育场所等为内容的小康寨建设覆盖4.3万个村寨,2020年要覆盖6.9万个村寨。作为中西部省份的贵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大建设、大发展的气势令人震撼,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县级中心城市高楼林立,高速公路边看到的农房改造统一规划、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据了解,2013年贵州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205亿,而中央转移支付达到1838亿。
三、重庆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体制创新
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其改革方案主要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3条主线展开,努力推进城乡发展同步、生活同质、要素同权。比较突出的经验做法有三点:一是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机制。2013年9月,重庆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人口承载力等条件的不同,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将全市进一步细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并在考核、产业、财政上实行差异化政策。二是率先启动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将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先后出台46个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政策体系,允许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自愿转户进城,保障进城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原有农村权益予以保留并由转户居民依法自主处置,截止目前,累计转户406万人。到2013年底,全市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为40%。三是创设地票交易制度。进城落户居民可以自愿退出农村土地,对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复垦成为耕地并形成“地票”,通过农村土地交易所进行交易,净收益85%归农民所有,15%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截止目前,共交易地票14.34万亩、290.46亿元。
四、启示
应该看到,浙江与渝湘黔省情不尽相同,总体上看,浙江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要高于三省(市)。湖南的长沙、株州、湘潭均在湘江沿岸,是全省城市化发展的高地;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贵州是大山区和喀斯特地貌比较特殊的民族地区。三省(市)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统筹发展的难度也更大。因此,他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决心和力度、政策和举措,对浙江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领导
浙江已经明确了三大都市圈、浙中城市群和四大都市区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也编制了相应的规划,但组织实施的领导协调力度还不够大,政策体系也不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一规划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要学习借鉴湖南建立四大功能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织协调机制,强化战略规划落实的推动力和执行力。学习借鉴重庆对五大功能区的“1+3+N”政策体系,增强指导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进一步提升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浙江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又大力实施“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农村面貌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要继续推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工作,同时学习借鉴贵州、湖南经验,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围绕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型农家乐,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新型业态支撑新农村建设。要加强浙江新农村、新农居、新农房建设的统一规划,突出地方风格和特色,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三)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变
重庆户籍总人口为3350万,8.24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主城区建设规划为“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浙江因为块状经济发展特点,县域经济特色明显,都市区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目前浙江的城市体系是3大城市群、4大都市区、7个省域中心城市、60个县(市)域城市、200个左右省级中心镇、400个左右一般镇。浙江的新型城市化建设要主动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要求,顺应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趋势,发挥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探索都市圈范围内中心城市直接管县(市)的体制,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变。并可考虑压缩和调整600个小城镇的发展规划目标,更好地实现集约集聚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要学习借鉴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从浙江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民工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村要素市场等改革,让农村劳动力转出来、农村要素活起来。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权到人、权随人走”,以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为主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推动城乡要素同权。要通过加快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坚持就业前提,自愿进城落户,实现同城同待遇,同时保留进城落户居民在农村的相关权益。在加强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把统筹城乡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
浙江省政府参事室 章斐龙
浙江省政府参事 王东祥 赵兴泉周少华 陈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