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东部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分析

2015-12-01戴华兰王海宝赵少华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7期
关键词:萤石矿床成矿

戴华兰 王海宝 赵少华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东部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分析

戴华兰 王海宝 赵少华

(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浙江杭州 310012)

随着科技的发展萤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就我国的发展情况而言,萤石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萤石是从萤石矿中开采出来的,但萤石矿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萤石矿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总的来说,影响萤石矿成矿的因素多种多样,要想进一步探讨萤石矿的成矿规律,还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就浙江东部地区的萤石矿进行了分析,通过进一步探讨,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萤石矿的成矿规律。

萤石矿 成矿 规律分析

萤石早期应用的并不是很广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萤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萤石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平常如果受到紫外线、阴极射线的照射时,一般会发出蓝色或者紫色的荧光。在自然界中找到的萤石颜色通常比较鲜艳。萤石不仅可以用于冶金、化工工业,也可以将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器械等多个不同的领域。总的来说,萤石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浙江东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有利于萤石矿的形成。近些年很多研究调查都表明此地存在很多的萤石矿。因此分析浙江东部地区萤石矿的成矿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浙江东部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

浙江东部地区包含的各类金属矿种类就比较多,尤以萤石矿突出。相关资料表明,浙江东部地区的萤石矿主要分布在浙东沿海地区。根据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丽水—余姚断裂以东为主。丽水—余姚断裂属于超壳的断裂,根据此断裂带,将浙东南隆起的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的界限分明。西部是以丽水—宁波为隆起带,东部是以温州、临海为拗陷带。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浙江东部地区有着比较活跃的火山岩。火山岩的种类比较多,由于火山岩自身的构造特征,对萤石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就整个浙江东部地区分析而言,萤石矿的矿床不仅有大矿床、中矿床还有小矿床,但是平均下来,还是以中矿床和小矿床为主,毕竟矿床的形成需要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只有所处的地质环境比较适合萤石矿矿床的形成,才更利于大矿床的形成。下图1所示,为浙江武义杨家萤石矿区域地质图。

2 萤石矿的基本概述

2.1 萤石矿的类型

由于萤石矿在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形成萤石矿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就浙江东部地区而言,可以将该地区形成的萤石矿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产生于岩浆岩和碎屑岩中的脉状充填萤石矿床,该种萤石矿主要是由岩浆岩和碎屑岩形成的;第二类萤石矿主要产于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中的萤石矿床,该类萤石矿主要是由于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相互作用后形成的;第三类产于碳酸盐岩中层控萤石矿床;第四类萤石矿产生于类外生风化矿床,该地区的矿石类型有单一萤石和伴生萤石两种。

图1 浙江武义杨家萤石矿区域地质图

2.2 萤石矿的成矿温度

萤石矿形成时受到的条件不同,产生的萤石矿的性质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根据矿床的形成条件,可以将成矿的温度具体划分为:高温300-500、中温200-300、低温是50-200。不过通过进行各方面分析,浙江东部地区萤石矿的成矿温度主要在300以下为主,也就是中低温矿床为主。

3 萤石矿的矿床成矿规律分析

就萤石矿的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可以根据其成矿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萤石矿的成矿规律。

3.1 时空分布特征

(1)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域对萤石矿的形成影响是不同的,以浙江地区的区域构造来看,淳安—温州断裂以南则有少部分萤石矿。由于浙江东部地区自身的地理特征,大部分的萤石矿床主要是呈沿多个白垩纪火山洼地(盆地)边缘分布。从整个地理位置上来看,浙江东部地区的萤石矿主要分布在宁波一带。(2)时间分布特征;萤石矿的成矿除了与空间因素有关之外,还与时间有很大的联系。从萤石矿的形成原因来看,先是形成岩,经过后期的热液活动,然后逐渐形成萤石矿床。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萤石矿的形成很大部分与燕山期的运动有关,燕山期处于运动期间,会出现比较活跃的岩浆活动。总的来说,不论萤石矿床是在火山岩中形成还是花岗岩中形成,矿化年龄会比围岩的成岩年龄要滞后约60Ma。矿化年龄的滞后并不只是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还与氟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岩浆在活动期间,由于物质的运动而使得环境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必然会对氟本身的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氟易溶而且容易挥发,自身性质的转变,氟开始向温度和压力降低的方向迁移、分散而难以聚集成矿。一旦出现陆地火山喷发的情况,此时的氟更容易挥发到大气之中。而在岩浆喷发,侵入物质固结成岩之后地块隆起遭受剥蚀的相对稳定时期,中—低温地热水的环流淋滤作用使氟等成矿物质从岩石中被汲取出来,在断裂构造内重新富集,因而对萤石成矿更为有利。

3.2 萤石矿床组合及相互关系

萤石可以是从矿石矿物中生产出来的,当形成的矿石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现如今人们熟悉的矿床。萤石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但是它与其他金属矿物也有一定的联系。在萤石矿床中,这些金属矿物如Au、Ag、Pb、Zn等物质在萤石矿中并不少见,这些金属矿物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相互作用组合而成之后出现。这种综合型的矿石在浙江东部地区出现的倒是蛮多。就萤石矿的矿床来分析,一般都是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而这些矿床大多是以大气降水为主。大气降水这个因素也是无法避免的,在大气降水中,可能不含也可能含有微量的成矿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3.3 萤石矿床的控矿因素

(1)岩石类型;萤石矿的形成需要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缺少某种特别重要的因素也可能就导致矿床无法形成。岩石的种类也是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在浙江东部地区,火山岩是其中比较多的岩石种类。在火山地区的岩石大多以酸性、中酸性的熔结凝灰为主。火山地区的岩石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含氟量较高,这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常见的岩石种类有花岗斑岩、流纹斑岩、霏细板岩、石英斑岩等。(2)构造控制;地区的构造特征对萤石矿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在浙江东部。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断裂带,断裂带也呈现出多期性、继承性和转换的特点。由于强烈挤压,多次活动,形成了宽大的构造破碎带,随之深部岩浆期后成矿热液不断上升,沉淀形成萤石矿床,它即是导矿构造又是贮矿构造。构造作用与成矿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密切相关,一脉相承。在宽厚的构造岩之间容易使矿液出现上升或者沉淀的现象。断裂带的分布不同,会对矿体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因为断裂带出现破碎的情况,因而形成的矿床忽宽忽窄,矿体也呈现出脉状、透镜状、扁豆状等多种不同的形状。

3.4 围岩蚀变的特征

矿床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出现围岩蚀变的现象。虽然浙江东部地区的地理特征与其他地区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它围岩蚀变的类型与其他地区萤石矿床的围岩类型差距不会太大。有相关调查显示,浙江东部围岩蚀变的类型主要包括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等几种。一旦矿体发生了围岩蚀变的现象,矿体大部分都会出现褪色的现象。就几种不同的蚀变类型来看,硅化在浙江东部地区是最普遍的,也只有在这里,硅化才会出现比较频繁,因而也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强烈的硅化可以反映出成矿溶液中氟与硅组成络合物的形式迁移。一旦条件改变,络合物遭到破坏时,便会从围岩中提取钙,从而形成氟化钙和二氧化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东部地区的矿石大多呈现出碳酸盐化的特点,这会对成矿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浙江东部地区的萤石矿床的围岩蚀变虽然没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但是本身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通过相应的特征进而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一般硅化靠近矿体,宽度在1-2米之间,呈线状分布于矿脉两侧或矿化带中,向外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浙江东部地区主要是以丽水—余姚断裂带为主。在此地区形成的萤石矿与多种因素有关,萤石矿的成矿规律也是从多个方面展现出来,包括时空分布特征、萤石矿床的组合及相互关系、萤石矿床的控矿因素和围岩蚀变等几个不同的方面,也正是从这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萤石矿的成矿规律,从而让更多的人清楚萤石矿的成矿规律,对萤石矿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刘铁庚,叶霖,李乙雨,曾明果.银矿与萤石的时空关系[J].矿物学报,2002(2).

[2]唐有叶.浙中地区萤石矿中金银矿化地质特征及意义[J].浙江地质,2000(2).

[3]曹华文,张寿庭,高永璋,马莹,曾昭法,高峰,邹灏.内蒙古林西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地球化学,2014(2).

戴华兰(1982—),女,四川达州人,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

猜你喜欢

萤石矿床成矿
欢迎订购2022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欢迎订购2022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欢迎订购2021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欢迎订购2021年《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西昆仑新发现盐湖型卤水硼锂矿床
某萤石矿开拓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