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管理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

2015-12-01谢博贝王家瑭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教练员补贴运动员

谢博贝 王家瑭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湖南长沙 410000)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我省高校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有合理的管理体制。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不仅可以在运动团队建设上起到积极的凝聚作用,更加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归属感,增加其技术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文化学习是当前高校运动员学习中存在的主要弊端,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可以帮助运动员形成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其自身的文化素养。管理出成绩,我省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力的管理;有利于培养提高湖南竞技体育的人才储备;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改革。

1 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1 研究的可行性

该研究的可行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湖南省长沙市的部分高校,而且这些高校带有很强的代表性,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其主要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湖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主要项目包括:田径17人、男子篮球10、定向越野8人;中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主要项目包括:男篮11人;女篮10人;男排5人;女排6人;田径1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高水平:男子排球5人;女子排球6人;男子田径9人;女子田径9人;同时关于各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参与比赛的获奖情况等数据比较清晰便于研究。

(2)研究资料比较丰富,文章所选取的研究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取研究资料,因为很多信息可以从每所高校对运动员管理的管理规定中获取,比如:运动员管理的专业分配;绩效测评;奖励措施等等;同时可以对各高校之间的运动员管理规定进行实际的比较。

(3)对运动员管理中研究方法的选取比较合理,这方面的研究只需要通过大量的收集资料;同时获取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的招生、管理、比赛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各政策之间的差异;研究方法不涉及大量的科研仪器,研究比较容易开展。

1.2 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提高高校运动员管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高校运动员管理理论来源于对体育管理工作的实践,通过对实践的总结、分析,升华为理论。运动员管理就是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完善体育管理理论;反过来,体育管理理论又用来指导运动员管理工作实践。运动员管理工作没有理论指导是不行的,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又可进一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第二,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需要。

一个单位、部门的管理者,尤其是领导者的水平、素质高低,往往成为决定这个单位、部门工作成效和发展前途的关键。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近些年来有了长足进步,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体育管理人才队伍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思想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有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未经系统的专业学习,没有学习过体育管理的理论、知识,一些同志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

2 高校成绩管理的情况

高校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往往代表学校的荣誉和地位,在高级别的比赛中,成绩越好其社会声望越高,高水平的比赛成绩,大量的比赛荣誉不但可以提高学校体育专业的知名度,为高校考核提供重要指标,还可以促进体育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对比赛成绩的管理情况来看主要包括:学校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教练员对比赛的重视程度,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态度,比赛成绩与教练员的关系,比赛成绩与运动员的关系,比赛成绩与学院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2.1 教练员重视对比赛成绩有正影响

教练员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教练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的积极性,只有教练员高度重视比赛成绩,才有可能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运动训练当中。如果教练员只是把运动训练当成一种学校任务或者是一种生活负担,那么日常的体育训练也是枯燥的,单调的,缺乏创新的,训练效果也肯定不高。取得不同比赛成绩的教练员对比赛成绩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省级前八的教练员42.86%非常重视比赛成绩,14.29%的教练员只是一般重视,说明取得一部分省级前八的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工作中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也没有将运动训练当成自己热衷的事业。省级前三的教练员中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要明显好于省级前八的教练员,62.5%的教练员非常重视比赛成绩,也许是因为比赛成绩直接与他们的绩效挂钩,也有可能他们确实热衷于运动训练。国家前八的教练员对比赛成绩非常重视的为75%,重视的25%,而国家前三重视的100%;说明比赛成绩越好,教练员越重视比赛成绩。

2.2 运动员重视对比赛成绩有正影响

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他们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自己的训练态度,比赛态度,运动员往往对自己的比赛成绩越重视,其比赛态度就越端正。笔者对65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处于不同成绩区间的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不一样,省级前八的10名运动员30%非常重视比赛成绩,10%对比赛成绩不够重视;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赛成绩一般,参加比赛也是一应付学校的任务。省级前三的35名运动员中,68.57%对比赛成绩非常重视,2.86%认为比赛成绩无所谓;国家前八的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要高于省级前三,他们84.62%非常重视比赛成绩,没有人不重视,而国家前三名的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为100%;说明比赛成绩与运动员对比成绩的重视程度是成长正比的,成绩越好的运动员,越是重视比赛成绩。

2.3 学习管理的灵活性对比赛成绩有正影响

运动员的专业情况与比赛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从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工科专业和理科专业的运动员比较少,获得省级前八的运动员中工科只有1人,理科1人,比例分别为10%;而文科和体育专业的运动员达到了30%和50%,差异性非常明显。省级前三的运动员中,8.53%是工科,11.43%是理科,37.14%是文科,42.86%是体育类,国家前八的运动员中,1人是工科,5人是文科,7人是体育;国家前三的运动员中1人是工科,3人是文科,3人是体育;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第一,是由于理科和工科的课程比较难学,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大部分精力花在学习专业上;第二就是理科和工科的运动员比例相对较少。从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反映出不同学科之间运动员在比赛成绩上的差异,文科类省级前三的人数比理工类的多,体育学科的运动员比赛成绩要远远好于其他学科。

2.4 物质奖励的丰富性对比赛成绩有正影响

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学校运动员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以学校为主,经费收入比较单一。高校运动员在高校中的补贴应该包括:生活补贴、训练补贴、比赛奖励、工资补贴以及学杂费补贴等。该文对4所高校的65名运动员就补贴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高校运动员的运动补贴往往和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成正比关系,运动员的补助水平越高,他们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也相对越高,该文通过对4所高校的65名运动员所获名次和补贴状况进行了分析:从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取得不同比赛成绩的运动员在补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其中省级前3名40%的运动员可以拿到100元以上的生活补贴;37.14%可以拿到300元以上的训练补贴;22.86%的运动员可以拿到1000元以上的比赛奖励;14.29%的人可以拿到300以上的工资补贴。但是获得全国前八的运动员76.92%可以拿到100元以上的生活补贴;100%都可以拿到300以上的训练补贴;100%的比赛奖励都在1000以上;76.92%可以拿到300以上的工资补助;而获得全国前三的运动员都是全部可以拿到最高的补助。相比省级前八和省级前三的运动员,国家前八和国家前三的运动员补贴要高出很多,这不仅可以将学校资源更多的运用到优秀运动员身上,更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促使成绩稍差的运动员更加努力训练,创造更好的成绩。

3 结论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基本都是文科和体育,不同学科之间运动员在比赛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类省级前三的人数比体育类的多,但是前八体育专业多于文科。国家前八的人数体育专业多于文科。说明成绩最好的运动员选择了非体育专业。从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比赛成绩的态度来看,成绩越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越加重视自己的比赛成绩,成绩一般或者较差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对比赛成绩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样成绩越好,运动员和教练员获得的奖励就越多,重视程度和奖励措施也是成正比的。

[1]龚万福,赵子军,新形势下加强运动员教育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4):146-148.

[2]刘海元.中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金成平,余银.“两湖体育现象”的审视与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1):27-31

猜你喜欢

教练员补贴运动员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