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女性主义在体育诉求中的角色转化研究①

2015-12-01原月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意识体育

原月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在兴起阶段就同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有着无法割裂关系的近代中国女性主义,在遭受父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双重捆绑的重压下最终还是被历史边缘化了。然而在其经历了“强国保种”和“国民之母”主流论调教化和训导后,仍旧有一小股试图冲破民族政治话语的女性独立意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并借女子体育的力量以改变当时固有的的女性“家”的社会角色,女子体育甚至挣脱出女性解放运动大潮特立独行的发展出细腻的分支,为谋求新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做出了难以忽略的贡献。

父权制度思维下对女子体育的排斥是基于女性想要变化社会角色这一行为本身而体现的,当愈来愈多的知识分子和先进女性以性别和更加广泛的社会视角来审视女子体育所处的社会地位时,近代女子体育所表达的独立意识观念成为代表女性主义诉求社会角色转化的有力武器。

1 女性角色定位的弱化趋向

不在国家控制下的女性解放在近代中国是难以实现的,在列强侵略的民族危亡时刻,富强和拯救国家当然是第一要务,女性主义要求男女平等的终极倡导自然就会流产,无论是“国民之母”还是“摩登女性”都不能代表新知识女性当时对新社会角色的诉求,女性角色的定位已经被无形的弱化了。传统时代女性只要走出家门进入公共领域,批评的声浪就纷至沓来。近代女性虽然被鼓励放足,上学和外出工作,但一旦超越传统性别的界限,就一定会遭受批判,甚至在舆论界构建出一副内容夸张、复杂的将私人问题公共化的图景。

面对女性角色变化的挑战,父权制所期望的女性气质的目标和规范也开始产生不同,甚至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舆论认同。当时社会的一部分声音将女子体育中女运动员的表现很自然归诸在尚武精神与民族情操上,与倡导民族主义的体育目的紧密结合。而部分媒体舆论和知识分子将尚武的女性典范呈现在女性书籍、杂志、传记和女教书上,试图通过文字或图像,建构女豪杰、女军人的形象。

事实上,从这样的论调中,看不出女子运动和男子运动的差异,因为不管男生或女生与运动的结果,就是呼应当时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女性主义所提倡的男女平等和性别特点并未被重视;然而还是有另一部分声音把女性运动的意义放在女性的影响上,凸显运动和女性特质的关系,描述着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

2 以体育为桥梁寻求社会角色转化

女性要平权,就要认可女性在家庭内和家庭外拥有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然而近代中国严重的父权倾向不可能短时间完成所谓人权的平等要求,而女性的家庭角色绝对会远超于在其他事物中的形象定位,其中的参政议政权也是建立在女性家庭角色的基础之上,此时依赖于天赋人权讨论下的“女权”,男女两性都无法摆脱保国强种的说法,女性角色的定位难以改变。

女性身体的改造这一行为,从开始的废缠足到后来的体育竞技运动实际上已经重新塑造了与传统女性不同的女性角色。女权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追求自主的女性,和女作家、女学生展现的主体自主性是相同的。女性因为参加体育运动会成为女运动员,通过优秀的体育能力加入军事机构,就拥有了新的社会角色,此外进步女性还通过创刊女报、成立女子社团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开始承担与传统女性以生养为主要生存法则不同的社会责任,这是女性在借助体育去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道路上重要行为。

《星期画报》刊载了一幅名为《女性体育发展之将来》的漫画,画中一个的身体健壮的躶体女性,将4名大头肢小不同职业的男性击倒,展望了女子体育者未来对男性群体造成的冲击和颠覆男性社会的可能。

其实当女性迈向竞技运动开始征服时代的体育步伐时,体育已成为女性自身肩负社会责任、追求角色转化的特殊工具。女性体育自由权的选择也意味着女性抓住了开启女性主义最重要的脉门,亦步亦趋的顺应近代女子体育大发展的趋势,以自身示范作用成就一种特殊的象征。[5]女子体育的发展是女子摆脱传统束缚,争取自由的一个突破性进程,是提倡女性主义重要的一环。

3 角色转化中的主体意识偏差

近代的女性通过体育运动加强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在性别定位和角色转化方面都表现出新的诉求,独立自主的平等观念更催促了女性在教育和体育领域的话语权。

如《京报附设周刊》中雪纹的《妇女运动之我见》中写道:“对于妇女解放不是男子不肯解放女子,也不是女子不愿意解放,其实都怪女子没有解放的觉悟,也没有解放的需要。”即当女子懂得了解放的价值,有了解放的需要,便会主动去寻求在经济政治、机会、学术律法等更多方面上的平等权利,而体育是一种契机,也是一条捷径。

通过言论表达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女性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要实现经济的独立、婚姻自由,彻底摆脱男子的束缚,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自身和更广泛的女性解放。但是由于当时所处的复杂的社会与历史阶段,女子体育的发展就不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不彻底和对体育等某些问题的认识就出现些许偏差。

3.1主体意识的失衡

近代女子体育主要发生在学校里,因为学校是新思想传播的前沿阵地,进士通过学校教育使女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也正如陈果天一语点破:目前的体育“是学校的运动,而不是国民运动”,“是贵族及缙绅阶级的运动,而不是普遍民众的运动。”因此,女子体育在近代中国兴起的一开始,那些处于生活的底层、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力的普通女性就基本与体育运动处于绝缘状态。[2]而贵族女子则又对体育课多有排斥:“学生中非世家闺秀及绅宦姬妾大半裹足者多,上课时或托病、或请假,多为娇惰,以致教授困难。”所以先进女性诉求社会角色转化的进程中,大多数的女性仍旧无法摆脱旧有的家庭角色,其意识中对社会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诉求并不清晰。

3.2 体育诉求方向的偏差

媒体所宣扬的女性地位并没有用均衡的、客观的方式去描绘女性在因体育运动竞技中做出的贡献和角色变化,相反宣传报道的却含有大量对女性传统角色改变的嘲讽和批评,或是借女子体育中展现的身体来吸引眼球。一方面是家长式的反对;另一方面也是女性自身对体育的诉求方向偏差导致的。

尽管有很多人为了追求健康美去参加体育运动,但是重心却是更多偏向“美”而非健康。女运动员力争而来的新的社会形象通过媒体和商业行为的宣传和解读,在部分爱美的女性眼中只不过是成就外形变美的典范。因为女性自古以来就有对时尚和美的享受与需求,当健美成为风潮,社会上开始了利用女性健康美来进行营销和宣传商品的商业行为,无论是广告、电影、书籍等都逃不开以健康美和女运动员为噱头的广告宣传,大量套用“健美”这个论点或是词语,因为过度的延伸和滥用,最终给人流于买色相的感受。有些甚至借女性身体为卖点牺牲体育本身所追求的健康之道,这也因此遭致了外界对女子体育的质疑,社会舆论也对女性进行竞技体育运动开始了批判。

纵然外界对女子体育有诸多质疑和不满,女性从纷繁的体育时尚中依然能坚守自己独特的敏感性,通过体育以谋求社会地位和角色转化是女性主义得以复苏的关键要素。

4 结语

在近代整个女性主义兴起的阶段里,女性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夹杂着个人主义男性特征的民族主义的障碍,这使得女性主义倾向的妇女运动在民族主义和父权主义的双重作用下很快便夭折了,而女性意识也作为一种单独的社会意识也被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所替代。而当女子体育兴起,女子独立自主意识重新复活,女性借由体育发声,开始寻求角色转变和更多的话语权。近代女性主义思潮中借由体育进行的女性社会角色转化是以家国和民族为倚靠,以自我独立发展为追求,为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行动。而这为中国女子体育进入现代大众体育领域谋求一席之地也开启了独特的视角。如何回归女子体育所倡导的健康的本位功能,强化女性在体育和社会生活中的质量和效用,传达健康、积极的生存理念,仍旧是当今女性主义诉求中的核心命题。

[1]张立平.当代美国女性主义思潮述评[J].美国研究,1999(2):113-133.

[2]陈文联.从依附走向自主:近代中国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历史轨迹[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237-242.

[3]张娟.运动中的新女性——近代中国女子体育价值观的转变[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6):98-101,140.

[4]游鉴明.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985—193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谭锋,乐钟萍.试述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08-110.

[6]闫静.民国女子体育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4):87-89.

[7]崔乐泉,罗时铭.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体育梦”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