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档案管理创新研究①
2015-12-01王丽萍
王丽萍
(吉林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 吉林长春 130022)
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相一致。在体育项目由人们在工作与劳动之余的娱乐游戏中产生。记录体育项目的由来与发展历程,有利于揭示各种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与竞技特征。体育作为文化事业中的一份子,也需要记录历史并代代传承,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将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记录,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总体和谐统一发展。因此,体育档案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体育档案管理从文化角度进行分类
《中国体育社会学》中将文化笼统的分成三个层面:外层、中间层与内层,外层是人们常见的体育形式,内层是体育项目文化的核心,中间层是内外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外层是物质文化形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形态、内层是精神文化形态。体育档案也可以划分为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体育各种制度文化档案及内层体育精神文化档案。
1.1 体育档案的外层
物质是事物存在的外在形式。体育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以基础体育设施与参与人员为主。体育运动练习场所是体育物质文化的实施场所,体育的场地、运动器械、体育赛事的壁画等,都是人类社会体育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体现,体现了人们对于休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出不同运动项目理念的异同,也体现出体育运动过程中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管理者、大众健身人群等对于运动训练的理解与感悟。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参与体育活动行为主体的物质文化资料。运动教育的实施者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主要有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评分标准及授课进度表、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程、全民健身指导纲要、运动心理指导等理论用书、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科研项目、国内外重大赛事成绩情况、各级教练员与大众健身指导员进修考核情况表等材料。运动过程中的承受者的物质文化档案包括:运动素质考核情况、健身人群身体素质达标记录、运动训练考勤表、各类运动人群机能状态情况表,健身档案等材料。体育物质文化档案的保留是记录大众健身与竞技体育文化发展过程的重要方式,也是记录不同人群不同运动项目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
1.2 体育制度文化档案
体育制度文化档案是体育文化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纽带,是体育档案中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政策与法规、不同教育阶段体育制度以及各系统相关部门制定的体育方面的管理条例与制度。建立各种体育制度是目的完善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使各级体育工作的管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体育政策法规的目的是为了从法律规范层面,明确各类主体在体育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国家制定了不同受教育阶段的校内外竞赛活动、不同年龄组的体质监测情况调查工作、竞技体育青少年竞赛规程等。各体育运动项目管理部门,还会根据运动训练的规律与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发育水平,制度相关体育制度与管理条例。其中,包括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与运行管理、运动训练与日常生活行为规范、文化课教学管理等。对体育制度文化档案的管理展现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各级体育管理部门对于体育文化特性形成程中的支持与相关行动。
1.3 体育文化精神文化档案
在体育文化中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在长期的运动实践过程中,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大背景与体育运动参与人员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为体育运动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的认同与遵守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它包括体育价值观、体育世界观、体育竞赛道德观等。体育精神文化具有特殊性与抽象性,它必须借助体育运动参与者来表现。因此,体育精神文化包括宏观与具体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管理者提出下一阶段本部门下一阶段的工作方针。其次,各级运动训练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工作的实施与落实。包括各类体育机构的设定,人员的编制,奖励与处罚政策,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文化课的课程设置等;运动队建设与管理,各级重要赛事的情况,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等。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能够体现出体育运动管理部门对于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
2 建立体育档案创新管理新途径
2.1 体育档案管理数字化
传承体育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将原始体育档案数字化,减少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体育重大赛事由原来的间接播放,变成实况录像,场外观众与比赛场馆观众同时分享赛事成绩。在互联网上建立体育档案的工作信息交流平台,是提升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大势所趋。传统纸张与手工记录已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体育档案专门数据库,通过拍照、扫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体育管理信息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体育文化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但也是档案工作的基础。体育文化档案信息通过收集、筛选、整理、鉴定、录入、统计、归档、保管及提供查阅与利用后,才能发挥其功能与作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途径能够大大提高档案收集、筛选与整理、鉴定与统计、查阅与利用的效率,并通过建立电子扫描与电子存档相结合的方式,将大量信息存贮在计算机硬盘中,并建立备份文件。这有利于保护原始文档,节省人力与保存空间,减少办公用品的耗损。互联网能够将异地文档及时检索与查阅,实现资源的远程共享。这有利于不同部门之间体育文化档案的互助与交流。因此,体育文化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必须有专业人员,能够胜任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并能够远程传递体育文化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文化事业的传承意义重大。
2.2 体育档案管理规范化
对于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是保护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体育文化档案内容较多,来源较广,如何收集与筛选必须遵循相关的标准与制度。如:体育文化档案的收集整理制度、档案归档制度、查阅制度等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让体育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寻。档案信息的来源要真实、安全、可信。体育文化档案的建档要依据时间、来源、类别进行分类,以便查阅。对于档案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比较有价值的档案,要报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存档处理。对于保密级别不同的档案,分开管理,体育文化档案的管理人员要掌控保密级别,对于保密级别高的档案,要防止泄露重要机密。由此可见,体育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理念基础要扎实,责任感强,保密意识强,对于现代化体育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并按规定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发挥体育文化档案的文化传承作用。
2.3 体育档案管理动态化
动态化管理体育档案也是传承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健身人群与专业体育运动员对于体育运动员的认识越来越不同,如何让不同层面的体育运动人群,加深对于体育运动文化的认识,养成自觉运动的习惯与生活方式,是体育文化档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建立对体育(竞技与全民健身)的正确认识,提高自身体育道德修养,加强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在体育文化档案中,将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文化保留下来,为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3 结语
为了适应当前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对于体育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将数字化、规范化、信息化、动态化融入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吸收与借鉴其它同行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将体育档案中的信息资源利用起来,逐步完善体育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将体育档案文化建设传承下去,为推进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33.
[2]周震宇,魏建和,徐明友.高校体育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体育工作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74.
[3]王翠芳.提高体育档案人员素质,促进体育档案数字化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108.
[4]邓皓轩,任德利.对体育档案重要性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S1):49-50.
[5]孙丽.传承体育文化创新档案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62-64.
[6]罗秀悔.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l9):182.
[7]袁文惠.试论高校体育档案的管理方法[J].兰台世界,2008(17):11.
[8]谭红,陈中林.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