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理性思考

2015-12-01叶蕾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体操普及师资

叶蕾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理性思考

叶蕾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啦啦操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同时,高校也在啦啦操发展与普及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该文就针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认知水平,促进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科学化发展。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又提出了关于高校啦啦操运动的两点对策与建议,希望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能够有所助益。

啦啦操 高校 必要性 可行性 对策建议

啦啦操运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同时还是一种教育手段。其将体操、舞蹈、音乐以及健身和娱乐等多种元素集于一体,非常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而反过来,高校也是啦啦操运动推广与普及的重要途径,由国外啦啦操运动推广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国外很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啦啦操运动的普及都是以校园为依托而最终为广大民众所了解、接纳,并最终获得广泛的参与的。由此可见,啦啦操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同时,高校也在啦啦操发展与普及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该文就针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认知水平,促进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科学化发展。

1 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有助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高校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其技术动作灵活多样、变化丰富,而在这其中身体运动又是其技术动作的主体,学生在参与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成各种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技术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其所具有的身体锻炼功效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啦啦操运动的运动负荷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以及不同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等,结合教学训练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与训练的情况随时针对运动量进行调节。因此,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的提升,所以,其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无疑也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

其次,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式因为这一点,在国外,也有人将啦啦操运动称为“欢笑运动”。而之所以会这样讲,是因为,在开展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啦啦操运动的表演者始终都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观众、感染观众,此时,无论是啦啦操运动的表演者,还是周围的观众,都会受到他们的情绪的感染和周围氛围的影响,而使得气氛变得活跃和欢乐,这种活跃和欢乐的气氛,对于不但能够缓解高校学生群体中常见的沮丧、失望以及抑郁等不良的情绪,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从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水平。除此之外,由于啦啦操运动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之下进行,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活泼,相较于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而符合运动生理学的规律,因此,也更能够在健身的同时,发挥良好的健心功效,有效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最后,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上文的分析可知,现代的啦啦操运动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实际上是将体育运动与表演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不但讲究技术动作的标准性问题,还非常重视舞台舞蹈艺术、服饰以及总体的效果和观众效应。因此,无论是啦啦操表演,还是啦啦操运动比赛,参与者和观赏者都可以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美的熏陶,例如:舞蹈动作的优美、音乐美、服饰美以及表演者的健康之美等等。正式因为这一点,所以说,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2 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具有了政策上的保障。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特别指出,一定要做好高校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并注意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出发点,要注意体现时代性、发展性以及民族性和中国特色。而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集体操、舞蹈、音乐以及健身和娱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且非常符合高校学生身心特点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无疑是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的基本要求的。从而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其次,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具有了一定的学生基础。啦啦操运动是符合高校学生身心特点,且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的一种时尚运动项目。啦啦操运动的技术动作融合了各种跑、跳、走以及翻滚和托举等体操和舞蹈中的诸多元素,使得啦啦操运动不但具有了健身性的和娱乐性的特点,同时还呈现出了个性化和艺术性的特点,而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技术动作所传达出来的刚柔并济、热情奔放的运动形式,在符合高校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积极性。因此,自啦啦操运动在CUBA等高校校园体育赛事中出现之后,就引起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关注,有效的激发了高校学生学习和参与啦啦操运动的热情,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

最后,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具有良好的师资保障。高校优秀的师资力量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啦啦操运动虽然在我国起步和发展的时间较晚,但是其与体操、健美操以及舞蹈之间具有很多可以相互迁移的共同因素,而且体操、健美操以及舞蹈对于啦啦操运动来说,正面的、积极迁移作用是明显更为突出的。而对于我国高校来说,绝大多数高校都具有大量的、优秀的体操、健美操和舞蹈教学师资,这些优秀的体操、健美操和舞蹈体育任课教师,在经过了专业的啦啦操运动培训之后,一般都能够很快的掌握啦啦操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教学训练方法,在加上,后续的自学、相互交流和集体研究,这些任课教师是完全能够满足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需求的。由此可知,高校优秀的师资力量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3 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注意加强教学师资的培训工作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虽

然说,高校具有大量的、优秀的体操、健美操以及舞蹈师资,为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的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但是这些任课教师,毕竟不是啦啦操运动的专业教师,要完全胜任高校啦啦操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还是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的。因此,为了确保学校啦啦操运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学校一定要重视啦啦操教学师资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培训、外出学习、对外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学师资的培训和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

其次,注意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啦啦操体育文化。啦啦操运动最早是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校园的,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啦啦操体育文化也是在美国啦啦操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是从属于体育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的,是通过啦啦操运动中技术动作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展现啦啦操运动的内在文化精髓的一种新的衍生文化,也是啦啦操运动中技术展现的灵魂所在。啦啦操运动在中国高校的推广与发展与中美啦啦操体育文化的融合是同步进行的,要实现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校校园中的科学化发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啦啦操体育文化。简单来说,也就是在我国高校推广和普及啦啦操运动时,要注意吸取该民族的文化精髓,注意树立独树一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创作风格。然而,由于啦啦操运动在引入我国高校的初级阶段,难免会带有一定的美国体育文化的烙印,所以,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啦啦操体育文化,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优势,在系统的收集、挖掘、整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元素的基础上,将这些民族特色元素合理的融入到啦啦操运动,使啦啦操运动由此带上中国民族文化的气息。例如:可以在继承和发扬啦啦操基本运动精神的同时,合理的融入中国传统的音乐、舞蹈、武术等元素,还可以根据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来进行啦啦操主题的编排等等,如,运用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花木兰代父从军”为主题进行技术动作的编排,并配合以民族音乐和服装造型等等,往往就能够在啦啦操运动中凸显出浓厚的民族意蕴,而这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啦啦操体育文化的形成和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无疑均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

[1]王慧莉.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3): 96-100.

[2]王之春,苏晓敏.体操项目流变——健美操与啦啦操的分化与发展[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4):57-60.

[3]冯丹丹.广西高校啦啦操课程构建的调查与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3(9):826-827.

[4]张海涛,侯桂明.啦啦操融入体育课堂对普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9):26-30.

G83

:A

:2095-2813(2015)09(a)-02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209

猜你喜欢

体操普及师资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头脑体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