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术与养生之历史关系的思考①
2015-12-01谌俊斐
谌俊斐
(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 广东广州 510521)
武术,之所以有着浑厚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华民族上千年武术文化的流传与发扬有着重大的原因。武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将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等与中华养生之术完整的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武术与养生的合体,为中华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作用。现在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武术也是养生功效之一。随着武术的发展、养生的普遍,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习武术,体验武术精神”的标语在大街小巷流行着,这不仅代表着武术,同时也具备着养生之道,来达到身体健康的标准。
1 对武术及养生的认识
1.1 对当代武术的再了解
在过去时间的武术中,由于各种拳道的兴起,令武术的位置十分尴尬,武术精神逐渐被遗忘,甚至于,这已经是中华武术文化的一种丢失,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反省,重新认识我们中华武术,重振中华武术精神。讨论现在的技击武术,大多数以“中国武术”自称,其实这个名称很庞大、笼统,它不仅在一个方面躲避了武术的尴尬,同时避开了技击武术的锋芒称谓所指,无谓的就是一个前进的概念,涵盖了理解中华传统武术的所有。讨论当代的技击武术,一般的情况下是以“发扬、发展中华武术”为初衷,但事实上,中华的传统武术和技击武术并不是一个概念,完全是两种形态所展示的。任何一种形态都不能代表中华武术。
1.2 中华武术的理念
在上世纪初,中华武术的传统理念是在马良于1914年的《中华新武术》的提出,当时与一些武术著名名家研讨,以中华武术的拳道和摔跤作为原素材。
传统的武术是作为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以技术为中心的、并且包含防身、健体、养性、延年等各种的功能的整体适用技击武术。但其次,从根本上来说,最初的武术发展,是以个人角度防身护体的传统技术来说的并不是好斗好强。我们可以从武道、武艺、武术上来体现武术的力量与技巧、无论从哪一方面,“武”都是中华武术的中心。
2 对于养生的了解
2.1 当代人的健康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示,除了健康人群和疾病患者之外,其实健康和疾病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状态,即“第三种状态”,也就是亚健康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城市的新兴起行业,亦是人们对生活物质的追求,过度劳累也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人民健康的最大敌人,据调查,呈现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显示占有60%~70%,其中不乏有失眠、多梦、腰疼、易暴怒等症状。并且也有很多青少年出现这种状况,不仅仅是中年人如此。
不仅中国人民的健康情况令人担忧,据报载,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的健康也不容乐观。据统计,其中超过1500万人死于心脏病。300万人死于烟草肺癌。6.9亿人具有高血压等等多种疾病威胁人们的健康,这些庞大的数字,都预示着当代人的身心健康出现危机。但仔细想一下,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病情,是可以预防发生的,这些疾病完全与我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不常规的生理作息有着重要关联,换言之,人们越来越严峻面临着当代的亚健康的报复和挑战。“饮食规律、活动的失衡、心理的状态、环境的影响”便是人们造成亚健康的根本原因。对此,我们提倡传统武术对于人们能够强化身体健康、调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常规的生理作息等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代的技击武术,有奥林匹克继承着“更高、更快、更强”等精神,能够预防着人们亚健康,使人们能够意识到武术使我们个人强心健体,祛病延年、防身护体、悟道修身、养性修心等作用。当代武术的发展与有氧运动、休闲运动等非常贴切,更加注重身体锻炼,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运用这种方式来达到防病健身理想效果。并且当代武术的发展丰富,形态多样化,风格迥异,重要的是适合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锻炼,具有广大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对于人们的健康来说,这更值得提倡和倡导。
2.2 养生的体验需求
从当代技术方面来讲,传统武术有着“养生体验”的作用,包含着传统武术的健体强身、怡性情感,修心养性的健康思想和体验。养生体验需求从根本上来讲,有两个含义:一是心理感受。二是身体机能的变化。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想象等体验获得的只是心理体验或心理感受,但是它还需要我们活动身体来实际参加体验,来改变身体的变化,从而达到我们身体健康,体验传统武术对我们人体机能的强化作用。换一种角度来说,武术的养生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身健体,达到我们人体的机能的增强。二是怡情修心,改变我们的心理变化,达到心理极佳状态。这两方面,已经从社会人群调查,得到证实。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过快,面对的压力相对于过去逐渐增加,从而导致人们身体出现亚健康的出现。所以类似于太极拳、瑜伽、有氧运动成为人们进行身体健康管理的首选,随着我们自身的心理变化和健康状态的改善,武术也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养生与武术的关系
3.1 养生与传统武术的关联
《庄子内篇》的章节中是最早提出“养生”这个词汇的。保养、培养即是“养”的意思。生命、生存即是“生”的意思。养生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提高我们个人的生活品质和物质质量,在遵从生命的基础之上,寻找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得以实现。武术和养生之间的联系,其实是人们在生活中摸索出来的,传统武术和养生在这一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推广。传统武术的锻炼不仅提高了我们个人的生理机能和身心健康,也是通过传统武术来达到健体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武术的推广与养生相互结合是不可避免的。
3.2 传统武术养生理念
在现代社会积极提倡大众健身的环境中,以养生为目标的传统武术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慢慢发展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传统武术的养生理念有利于放松人们的心情,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改善体质,加强健康,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中华的传统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内外合一”。在心理方面,有助于调节人们的情绪变化。在身体方面,有助于巩固身体机能的作用。
在当代的社会中,不仅人们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做一个有文明,有文化,有思想,有素质的人,也要做一个身体强壮,身心健康的人,积极地面对生活。
3.3 生与武术的深远影响
养生之于武术,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有些只是把养生方法中的具体方法运用过来,成为武术锻炼的一种方法。有些是把更为具体的养生方法与具体的武术方法相结合。
利用养生的理念对当代武术的技术进行改造,是对传统武术影响最大的,这点不用否定。于是,养生的理念对于武术的改造,客观的成为了古时候养生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武术的养生“娱乐、休闲、健身、观看”于一体。表现了人对自己身体的生活规律的了解和认识。
在当代,如果进行武术的竞技比赛,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所以说,以技击为中心的武术是要容纳养生的,这是一种必要的前提。
3.4 养生与武术的历史意义
养生与武术的融合,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正是因为这样,传统武术的自身发展和推广才具有了极强的适应能力,使得中华传统武术有了独特的魅力。
强调武术的锻炼和养生的重要,并不是要把养生的功能作为武术的唯一目标。但是,在当代的武术中,我们不能忽视养生理念对于武术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忘记,武术还是武术,不能为了追求养生的理念,与武术相结合,而忽视了武术或者养生其本质的特色。
我们不仅要保持传统武术运动的本身特色,又要重视传统武术运动的推广多样化和实用性。换言而之,我们在养生的同时促进着武术的发展,人们也想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选择武术,来提高自身的生理机能。从而,武术的养生功效也得到很棒的发展。其二者的结合与融合是历史性的必然。
4 结语
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武术包含着浑厚的中华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同时价值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开始单一技击为目的的武术逐渐发展为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传统武术。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健身养生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武术发展,对于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发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由内而外,从精神到自身,整个锻炼的过程中,都使身心得到最好健康全面的发展。努力把这些利于群众的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责任。
[1]陈立典.中医养生[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杨国安.道家养生[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9.
[3]阮纪正.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