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2015-12-01朱爱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新课改探究

朱爱军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江苏泰兴 225411)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朱爱军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江苏泰兴 22541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体育教学是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态势,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该文就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分析和建议,希望有助于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活动。

新课改 高中体育 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给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实施创新模式已是广为关注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中体育教学应把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合作和创新,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1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1.1 体育教学与文化学习相互没有协调

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身体成长和智力发育时期,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将精力主要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上,忽视了学生身体也正在进行发育,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许多学校将本来安排很少的体育教学动辄侵吞掉,使预定的体育教学目标难以顾及。因此,协调好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当下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1.2 训练项目布局不合理

体育运动项目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工作的基础,合理选择和布局体育项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的体育训练项目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定规模,甚至部分项目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从体育运动项目的总体管理水平上看,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个别地区在项目的设置、布局上并没有结合当地的教学环境和实际应用情况,体育项目没有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

1.3 心理问题重视不足

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成长,教学和训练中常常关注学生的项目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形成,没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并关注,使学生的心理成长没有受到重视,影响到体育精神的充分贯彻,是当前体育教育的工作薄弱点。

2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育的改进措施

2.1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的创新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是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将体育教学成为各项文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使学生精力充沛地迎接学习压力和面对强大的心理挑战。通过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和不同形式的项目分析,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稳定的心态,具备拼搏精神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同高中阶段的其它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具有开发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的特点,更能让学生主观接受。保持较长的兴趣,因此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主动参与体育项目,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适时适宜地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了解体育明星的优秀品质、理解体育竞技的战术配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竞技的精神,并融入自己的学业中,同时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素质和习惯,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体育教学应将学生的身体锻炼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体育活动中启动思想,领悟要领,了解组织和规律,强调思维的引导,从而得到身体训练和思维辨析的统一,将这一过程贯穿运动过程始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成长,得到相应的融会贯通。

2.2 高中体育教学方案的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方案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基础,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应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起点,充分领会贯彻其指导精神,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锻炼的习惯。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团结向上的教学气氛,教师自己要给学生树立榜样,以饱满的精力和充沛的面貌面对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体会到体育锻炼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摆正心态,扬起奋发昂扬的斗志,主动地、有效地利用体育锻炼时间,使自己掌握更多的本领和技能。另外,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走近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思想纠结和学习包袱,及时予以开导和疏通,使学生在健全体质的同时,心理上更加成熟,保持更加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普及大众体育的教育思想,照顾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切实感受,从技术示范到具体要求兼顾到所有学生,重视学生的整体参与,实现体育教学的规划效益。

2.3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2.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各种运动项目的参与者,由于学生的志趣取向、性格差异、甚至体能、智力的不同,都会在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和价值认可上导致很大的差距,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不同的教育信息,结合教学重点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有趣、有疑的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出学生的极限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进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型、探究型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互助活动和自我锻炼中掌握了新的本领和技能,并从中得到个性的释放,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培养积极的兴趣,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3.2 开发和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多方创新教学手段。首先,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摆脱现实条件的束缚,因地制宜,合理调配和计划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适当情况下结合当地传统体育游戏、民间体育项目等活动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联手,开展

富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如地方游戏、健身秧歌、武术、团体操等,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追求。其次,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有层次性、复合性,创现多重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增加特定环境下的灵活性、多样性,实现体育教学的实施目的。

2.3.3 有序安排场地、器材,吸引学生兴趣

适时变化场地和使用不同器械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积极调整、设计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如利用学校的斜坡、台阶、空地,将学校的基础设施合理引入教学课堂中,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针对学校操场场地大小开展各项活动,避免由于人员增加、场地狭小引起的活动障碍。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场地环境、有效地利用场地、器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规定的练习项目上,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各种项目活动中,建立愉快的参与情绪,体验运动的竞技快乐。因此,场地的处置、器材的安排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推动力,培养积极快乐的氛围,保证各项技术动作、运动技能掌握到位。

2.3.4 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将学生有意识地分配成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动力和运动激情。学生在小组成员的相互影响下,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技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过程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辨析能力、批判评价和解决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扩展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探究和分析,使学生在体育活动里得到更多学科知识的融会,尝试进一步的团结合作,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3.5 教师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中

体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运动项目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热身运动,拉伸、慢跑,参加分组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伙伴,共同分享竞技之中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寓教于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应从上到下予以高度重视。学校应提供良好的体育教学场地和必备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改变教学思路和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对体育教材的挖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好奇心理,积极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的热情和动力参与到体育锻炼项目中,主动接受体育运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提高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张延国.探究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106-107.

[2]刘宁.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142.

[3]薛小峰.基于新课改的高中体育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7):97.

[4]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3(1):49-50.

G807.3

:A

:2095-2813(2015)09(a)-009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091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新课改探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