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12-01周建雯刘海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论大学

周建雯 刘海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周建雯 刘海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说道:“在素质教育当中,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面。”可见体育的地位是不容置喙的,是不可小觑的,更是我们应该着力探讨的。

素质教育 大学体育 终身体育 健康第一

1 素质教育的概括

1.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形成,更多地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

1.2 素质教育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个较完整的系统,而大学体育教育正是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的子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分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还专门阐释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说道:“在素质教育当中,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面。”可见体育的地位是不容置喙的,是不可小觑的,更是我们应该着力探讨的。

素质教育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以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为坚定不移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社会建设者接班人。高校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手段,坚定不移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有效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2 大学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2.1 体育的地位低

迄今为止大学教育仍旧存在很严重的“偏科”现象:重理轻文,重技术教育轻知识教育,重文化素质轻身体素质。大学体育教学地位低微薄弱,课程设置比重小,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全面性,大学体育课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逃课程,即使去上课也纯粹是为了和新同学在一起玩的。就算学习了体育技能,期末考试之后也就忘记的一干二净了。

2.2 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一贯“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老师讲解运动过程,学生就是听讲然后模仿动作,和中学体育课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被动的学习方式,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教学模式的老师做主导学生没有自主性,不能够优化学习氛围,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紧张禁锢的学习氛围下也不敢放松下来,享受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娱乐兴趣。老师什么都要自己教,不给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不仅仅降低学习兴趣,更坏的是让学生失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更加成为高分低能的象牙塔学子,这与素质教育的教育大背景是背道而驰的。

2.3 教学设备不足

体育的学科地位低,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少可选种类也少,学生和老师都多少有些敷衍体育课。高校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不是很看重身体素质的培养,由于资金问题对体育设备也是仅仅为了够公共课使用而已,数量少,种类贫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也跟不上健身的潮流。导致学生更加不愿意上体育课,下课以后也不愿意去体育馆锻炼,想要练习学习的运动项目又学不到,不愿意碰的老土设备又到处都是,着实厌烦运动。而且学校的基础设备还存在老旧、破旧的问题,早已不能再用了。

2.4 教师素质不高

很多人说大学体育中学体育老师也能教,可见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种类选择、动作技能等没有发展进步,从而人们对大学体育及大学体育老师有了偏见。事实上大学体育的现状也是让人不抱希望的,确实存在很多的发展不足。这对大学体育老师就有了素质上的高要求了。大学体育老师不是中学体育老师,这要求老师不仅是传授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论剖析、动作高科技合成演练等高层次水平的具备。

2.5 体育学科理论不扎实

体育学科的理论一直都是有专家研究,都是从其他学科中吸取理论营养,源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把体育学科的理论视野扩大化。借鉴多学科的发展来丰富自己,甚至还大量吸取外国体育知识理论,这都是体育学科理论发展的一面。但是缺少对体育自身问题的深入研究。仅就课程、教学等进行一般的抽象化的意义认识,却缺乏对体育教学活动中本身的、经验上的针对性研究,比如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师生关系等这些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石,还有课程的运作过程、隐形课程与显现课程等独具特色的理论视角,迄今为止,学术界还鲜有论述,这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关注。

3 大学体育教学的出路

3.1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大学体育要想改变现状中的重大问题,最根本的就是更新现代的教学理念。高校体育的现代理念就是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具体贯彻于教学实践中那就是用“健身”的体育观来取代更替“强身”的体育观。“健身”体育观是一种以健康为理念,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为己任,以终身体育为宗旨,是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引导下的唯一正确的、应然的体育馆。不仅能锻炼学生体育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求受教育者实践行为的终身性,且真正做到融享受、健身、发展为一体,并且能贯彻受教育者的生命始终,在毕业之后仍能继续影响受教育者。“健身”的体育馆是一种接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大背景的,是能推动素质教育步伐的。

3.2 更新教学模式,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鉴于教育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大背景的推进,大学体育教学必须打破单一固定的“传授”“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其指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素质教育推进用来,很多高校已经探索创造出了很少可供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情景—陶冶式教学模式,点拨式教学模式等,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具有极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出体育教育对人的尊重,对人自主发展的尊重。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所以很有必要开创出“我要学”的新局面,更替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

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育心和育体的场所,是个性的互动的过程,是互相成长发展的乐园。大学体育本不该是死板的课堂,而应是快活生动的运动乐园。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随机应变。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助、群体训练、个人自觉练习甚至师生互相切磋,教师要尽量活跃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体验团队合作,锻炼个人意志力和责任感,加强协作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在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正是以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3.3 提升教师素质

大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渊博的学识是根本,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铺垫,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正是对体育要义和功能的诠释。大学体育教师更该明确自己在体育教育岗位上教书育人的深刻含义和内在要求,任重道远,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能全面发展自身。

至于如何具体地提升教师素质,研究得出“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进来”指邀请、聘用名师、专家或者高水平教练来校指导或讲学;“走出去”指派本校的教师出去进修和培训,提升年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体育教师要在平时课程规划和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强化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能在先进前沿的理论中有自己的见解,能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理论系统当然更好。完善现代化的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出高素质、知识技能型的师资队伍。

4 结语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育人的文化、心理、生理等层面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主流且最科学的教育方针,是需要大家贯彻到底的。而大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更加需要我们予以重视,让大学生能真正地养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和习惯,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

[1]吴冰,李德胜.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药学教育,2008(24):12-13.

[2]刘庆谊.浅谈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理论研究,2007(1):113-116.

[3]吴春磊,张志刚.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J].大家, 228-229.

[4]李吴磊.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4):25-29.

[5]夏思永.对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反思[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88-190.

G807.04

:A

:2095-2813(2015)09(a)-007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07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理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