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的教学优化对策分析

2015-12-01王炳花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专项

王炳花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体育部 山东济南 250011)

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之中,田径运动享有“运动之源”、“运动之母”的美称,而田径运动之中的径赛项目则被形象地称之为“体能训练之源”、“体能训练之母”。体能训练是全面考验和整合人体系统工作协调能力的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全面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运动员体能协调发展、掌握训练规律、全面提升人体机能的重要措施。据此,体能训练在田径径赛项目之中一直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田径径赛运动项目的主要运动价值,同时也是提高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决定性因素。田径运动涉及了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柔韧等多种基础性运动能力,而跑、跳、投、走等各个运动项目又对专项体能训练提出了许多个性化的特殊要求,因此,田径径赛项目的体能训练体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和专门性的和谐统一。伴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新突破,体能训练在径赛运动训练中,不单单是提高单项机能素质训练,而是结合更多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有组织、有计划、科学而系统地进行健康体能训练,以此提高我国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水平的发展需求。

1 体能训练在田径径赛项目中的作用

田径径赛项目的体能训练是考验运动员身体综合水平最直接、最基本的检验方式,同时也间接地为其它运动项目提供了发展条件。在众多径赛项目中,体能训练是径赛运动的核心,其主要体现方式主要从运动员的训练速度和训练耐力两大类来直接进行考评,因此田径径赛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有着更特别、更高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地体能训练可以有效促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由普通训练转向专项训练,进而以此提高其在田径径赛各项项目中的专项训练,由此,身体形态对田径径赛运动员尤为重要。事实证明,几乎所有的径赛项目的身体形态训练基本上都是通过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的。除此之外,发展体能训练能够有效促使田径径赛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伴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在经济体育比赛规则中,不但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时刻考验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体能状态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储备能量,至此,有效地体能训练也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力,教练员要时刻做好运动员各阶段的体能训练效果,使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2 现阶段我国高校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田径径赛比赛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体能训练观念得以创新,然而由于国情、政治、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与其他体育强国相比,我国体能训练仍然发展缓慢,对体能训练的认知情况仍然处在低层次阶段,体能训练观念和方法拘泥于已有的训练现象,没有实质性地突破发展,对径赛项目体能训练的专项特征认识不清。田径径赛项目按项群训练理论可分为速度和耐力两大类,而速度则主要是短跑、短跨等为主的训练项目,耐力则是中长距离跑、竞走等径赛训练项目。由于田径径赛中的向群训练项目的不同,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及体能要求也是不尽相同,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自然也是大相径庭,然而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并未充分了解和分析田径径赛项目的项群实质特征,致使我国的体能训练存在着一定的盲目停滞不前,过度的从事某些专项素质训练而忽略了运动员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造成运动员在赛场上心理素质失利,运动成绩停滞不前,致使未能最大化的发挥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及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延续。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田径训练界仍未能科学地认清“极限体能训练论”这一概念,致使训练效果反而事倍功半,不但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运动压力,在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力。近年来,尽管我国对极限体能训练进行过实践经验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体能训练中的极限发挥仍然不具备科学的适用性,训练员在实际上的训练指导下不强,研究方向不够深入、研究成果尚不成熟等等都是造成我国田径径赛体能训练发展缓慢、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3 提高我国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3.1 提升运动员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水平,培养教练员自主学习意识

体能是径赛各项目的训练基础,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硬件”所在,同时也是直接考验运动身体素质训练的“利器”。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径赛体能训练时,我们首先应对学员进行系统地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机能训练水平得以全面提高的同时,将理论指导思想特别是专业体育训练理论指导,科学地、系统化地潜移默化中提高运动员认知水平,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部分教练员往往由于感到时间的紧迫性以及自我思想意识的反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指导时往往是一语带过,只强调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而忽视了训练方法和训练接受能力,造成运动员心理负担剧增,反而造成运动员在训练效果上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体育院校还须注重培养教练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使训练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国内国外体能训练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为专项体能训练做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并及时地应用在实际训练之中,以更好地把控其在我国运动员训练之中的适用性。

3.2 建立训练完善制度,有效提升径赛体能训练的实效性

科学完善的体能训练机制是提升径赛体育训练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体系尚在摸索与完善之间进行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通过制定科学的基础训练阶段,有效发展有潜力的运动员,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系统训练,统筹兼顾,实实在在的逐步地达到高水平地径赛体能训练。一切径赛项目的训练效果都是训练结果的显现,在赛场上只论输赢,因此,不论是提高教学方法还是建立完善的训练机制,我们应以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训练实效性为目的,让运动员在科学系统的机制下完成训练目标。当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发展,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已使参赛选手从“全面运动员”向“专项运动员”跨越。专项体能训练不仅是影响径赛运动成绩优劣的直接因素,也是训练效果的核心价值,因此,我们应及时重视体能训练在径赛各项目之中的重要性,增加专项体能训练新的教学模式,打破旧思维,进而使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得到全面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体能训练在田径径赛项目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综合性强、训练科学有序的且须循序渐进的训练项目。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和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体能训练。采用科学合理地训练方法,创新体能训练观念,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发挥学生身体机能潜力,使运动员在各项田径径赛比赛中发挥出自身真正地成绩水平。随着田径径赛项目在世界体坛地位的显现,现代田径径赛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高强度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高素质的心理素质,在提高运动员力量、速度、耐性、柔韧性、身体灵活性的同时,加强运动员综合能力训练,积极挖掘运动员潜力,改变传统的教本观念,突破旧思想,从而使我国田径径赛运动成绩达到国际径赛水平。

[1] 黄坚.田径径赛项目比赛的战术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93-94.

[2] 卞红专.田径径赛项目比赛的战术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5):284.

[3] 董周生.试论田径竞赛规则与比赛战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6):109-112.

[4] 刘武.我国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5] 雍桂军.高校体育设置径赛项目为必修课的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148-150.

[6] 陈伟华.大学生200m跑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7] 刘思亮.400m跑项目特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专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