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分析

2015-12-01王欣

创新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微信环境

王欣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分析

王欣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文章主要分析了信息环境、微信息环境的含义,总结了图书馆服务的特点,提出深化图书馆微服务的建议。

微信息环境;图书馆服务;微服务

1 微信息环境概述

1.1 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是一个常用的概念,但意义并未界定清晰。相对于一个具体的主体(一定的用户U,亦即特定受众)而言,信息环境就是时时刻刻围绕并可能影响该主体的所有信息内容因素和信息媒介因素的总和”[1]。简言之,信息环境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活动的各种有关要素的总和。

1.2 微信息环境

什么是微信息环境,这是很多学者疑惑的问题,同时也有很多人对这个定义产生了误解,会理解成为微信等信息,显然太过局限。在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中尚没有微信息环境的词条,微信息环境是在2005年的国际“微学习”会议上提出的概念。也被后来的学者称为微内容环境,或者微媒体环境,显然解释不够全面,随着学者研究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对微信息环境的阐释也更为全面,如在郭文丽,赵雅馨,严潮斌三人合著的文章《图书馆微信息环境探究》一文中就提出了“人、微内容、微信息技术构成了微信息生态环境”[2]。这与信息环境的三种构成要素相符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民的信息行为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和渗透。由于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性更好地契合了网民的信息需求,手机网民快速增长,通过手机进行信息活动成为当下拉动信息服务的新引擎。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6月在北京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3]。移动技术融合微信、微博、QQ等微媒体服务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微型化、及时化,正是这样的微信息环境促使图书馆的服务逐渐走向微型化。

1.3 微信息环境的特点

微(wēi),部首:彳,多作形容词,亦可作名词、副词、动词。有细小、衰落、精妙、隐匿等意思。微信息环境中的“微”我们可以理解为微小,短,精妙之意。结合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当下我们所处的社会技术环境我们在理论上可将微信息环境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信息主体需求,即读者需求微型化,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使得用户的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无缝化的特点,因此,读者需要一些短小、精炼、对其有用的信息资源;其二,信息内容微型化,微内容是字符占位有限,形式短小的主题信息及其内容,它是互联网上最小的可传递内容意义的信息单位。其三,信息设备及交流微型化。信息交流靠的是我们的智能手机,交流活动借助微信、微博、微学习、RSS、BBS等微信息媒体。

2 图书馆微服务的特点和功能设计原则

2.1 图书馆微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时间的边界,让阅读变成碎片化的过程,它突破了空间的局限,让服务不止于图书馆,它缩短了年龄的差距,让不同年龄甚至不同背景的人享有同样的信息获取机会,它消融了虚拟和现实的阻隔,让线上和线下的图书馆的微服务互通。图书馆微服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人性化,图书馆的微服务一般都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实施一些服务的,这其中就必须要实现人性化的服务特点,一切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资源的选择。同时图书馆微服务还要有多元化特点,比如利用一些简单的信息设备,拓展信息内容,让图书馆的服务具有一定特色,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提供用户的微信息服务内容。

2.2 图书元微服务功能设计原则

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在图书馆微服务当中,主要的功能包括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查询服务、图书借阅服务,以及读者活动服务,还有移动阅读服务等五个服务。这五项服务中的每一项服务都会给用户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客户急需找一本图书阅读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对此信息查询服务就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解决,有很多用户在闲暇时间会来图书馆看书,那么就可以选择图书借阅服务。另外图书馆的为服务功能设计还需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服务,首先,简单化原则,任何一个用户在来到图书馆的时候都是为了书籍而来的,对此,微服务程序不能太过麻烦,要让用户一目了然,简单是最重要的原则,其次,就是要遵守快速原则,图书馆微服务系统必须要快速运行,这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量,同时也可以提升使用效率。第三,图书馆的微服务最不可忽视的就是互动性原则,用户要求信息传播及时,更希望能参与热点、焦点互动,用户的信息需求由用户自己说明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清晰和准确的,只有这样图书馆的微服务才能更加丰富、实用。

3 深化图书馆微服务的策略

3.1 加强移动图书馆建设,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微信息环境的出现,让图书馆微服务发展更加迅速,同时在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时候,我们应该利用好移动阅读平台,让图书馆的一些资源实现共享的效果,这既可以提高图书馆用户的数量,也能增添用户数字阅读的内容。比如在2013年的时候,我国图书馆联合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共同建设了移动阅读平台。这种移动阅读平台主要包括一些期刊、图书以及一些网站知识阅读服务,该平台采用的是总分站模式,让更多图书馆资源在移动平台实现共享模式,直到2015年初,已经有超过80家的公共馆建设了自己的分站,移动阅读平台也有超过7万多册电子图书,同时也有超过5 000本不同类型的电子刊物,以及包括1 500多场视频讲座,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搜索、推荐以及分享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阅读的效果。

3.2 数字资源建设中需要嵌入更多的微内容

数字图书馆应该多加考虑嵌入一些微内容,微内容可以帮助图书馆增加更多的资源,也会吸引大量的用户,让图书馆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加迅速,并且会和用户、微内容实现一个无缝连接。还可以让图书馆网站内拥有更多的出版平台,同时也会把外界的微内容转化到图书馆中,让图书馆中的微内容更加丰富。

3.3 根据微服务内容,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

在微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一旦采用了微服务,那么就必须要选择一个比较全面的服务模式,例如在北京新华数字图书馆为了可以让图书馆服务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主要的做法:首先,用户在图书馆阅读体验的时候经常会留下电话号后会成为图书馆的会员,利用电话号可以实施短信服务,在一周时间或者一个月时间发一次新书推荐,让更多的用户可以积极参与阅读当中来。其次,还可以实施彩信服务,彩信可以让更多的用户看到图片,享受更多的体验快乐,将一些书籍精彩的部分以载图的形式发给用户,用户更会感兴趣。或者使用微信公众服务,图书馆想要更好的宣传自己的微服务资源,拥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是避免不了的,每天可以更新一些图书馆书籍阅读内容,发到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后的用户会体验到更多的资源,同时也会为微服务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3.4 满足用户需求,注重创新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目前,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正在形成,图书馆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机构,其服务同样需不断创新,许多图书馆虽已开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延伸对读者的服务,不少书店也搭上了新媒体的快车,为读者打造全新的服务体验。但是,在公众号泛滥、微博信息大量被淹没的现在,图书馆微服务的深入应用越来越难,不管是高校馆还是公共馆,在这种情况下,都要拥有新思维,时刻关注读者的需求,不断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

[1]杜元清.信息环境与信息传递样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23):16-17.

[2]郭文丽,赵雅馨,严潮斌.图书馆微信息生态环境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8):12-16.

Analysison Library M icro-service Strategiesunder the Environmentof M icro-information

Wang Xin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TechnicalCollege,Zhengzhou Henan 450052)

This papermainly analyzes themeaning of information environmentandmicro-information environment,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service,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deepening the service of the library.

Micro-Information Environment;Library Service;Micro-Service

G252

A

1671-0037(2015)12-80-2

2015-11-26

王欣(1985-),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微信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图书馆
微信
漫观环境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