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表现与应对方略

2015-12-01王志标

创新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目标

王志标

(1.河南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 郑州 450000)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表现与应对方略

王志标1,2

(1.河南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南 郑州 450000)

本文在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园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目标制定不科学等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目标,建立适合地方优势的文化产业园区等应对方略。

文化产业;产业园区;发展;问题;对策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持续走热,从而吸引了学术界和政府的大量关注。相比自由放任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园区模式以政府规划和管理的方式使文化企业的空间分布实现了集中,并能够便利地对文化企业进行指导和提供服务,文化企业集中布局后实现了外部规模经济,因而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竞争力。但是,不容否认,文化产业园区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一定适合于所有文化产品。

1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表现

1.1 目标制定不科学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明确目标。有些文化产业园区因为建立时间较短,对该产业的市场尚不了解,因此没有明确其目标;也有些文化产业园区由大量个体户构成,这些个体户都是抱着“有钱就挣,没钱就撤”的心态,因此园区也难有明确的目标,基本上随波逐流。第二种情况是目标不清晰。有些文化产业园区对其自身发展缺乏自信,不敢公开宣示其发展目标,或者总在修改其目标;有些文化产业园区因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低,对目标的认识较为模糊。第三种情况是目标过高。文化产业园区的投资期较长,能够产生实际效益的时间更长,因此与工业园区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是,不少地方政府没有注意到,文化产业园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期限才能“下蛋”,而是简单地按照两年或者三年一个台阶的目标设定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轨迹。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支撑一个文化企业成长,因此,在前期无法观察到效益。阶段目标设定时容易出现类似的过高预期判断问题。第四种情况是目标较低。有的园区已经有很好声誉,政府在制定下一步目标时不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使的目标过低,造成浪费,束缚园区本来的良好发展势头。最后一种情况是目标没有与园区特色相结合。有的园区不能根据自身特色定制目标,盲目效仿和攀比其他园区。这既使园区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也使园区难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邯郸学步”的结果是步子越走越不顺。

1.2 定位不准确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已经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园区。但是,许多园区未能根据所在地的历史、地利、社会、文化等条件来确定园区的功能和主导产业。首先,大多数园区在产业发展和企业引入方面具有盲目性。例如,同一个园区引进了不少同质化的文化企业,这导致园区内部出现了恶性竞争;再如,一些园区与同一地域的其他园区之间在功能和产业方面高度雷同,这又使文化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其次,一些文化产业园区计划发展的产业太多,使人难以看出其主导文化产业。再次,不少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较为单一化,导致园区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不够。

1.3 部分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

在文化产业园区内,很多文化企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多数文化企业规模较小,效益较差;具有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较为匮乏;小微型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园区内部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文化资源比较分散;一些文化产业园区涉及的利益主体较为复杂;因此,不少文化产园区目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此外,文化产业园区之间缺乏科学布局,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导致文化产业上下游关联性不足,文化产品衍生效果不显著。事实上,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文化企业对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园区心存疑虑。一些企业担心,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园区所收取的租金成本较高,一旦入驻园区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另一些企业担心,入驻园区后,因为与其他同类文化企业相距太近,自己在产品和工艺方面的创新很容易被其他企业发现,这有可能造成其他企业的快速模仿跟进,稀释创新的收益;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在政府主导文化产业集聚区后,通过集体收购的方式压低了文化产品的价格,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不当利润。基于这些担心,部分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园区有抵触心理,这也影响了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形成。

1.4 政策制定和落实不到位

不少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园区制定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撑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但与文化企业的需求尚不能有效对接。

一方面,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存在漏洞。首先,文化产业政策较多地关注大型文化企业的成长,对小型和微型文化企业缺乏必要的关注。但是,事实上,文化产业内的企业多为小微企业而非大型文化企业。其次,文化产业政策较多地关注新型文化产业,而对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必要的支持。虽然新型文化产业对地方政府颇具吸引力,但是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产业在传承民族传统方面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产业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支持。再次,文化产业政策较多地关注生产的数量方面,缺乏对文化产品质量、文化产品交易、文化消费等方面的关注,这使得一些文化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是质量令人担忧,甚至可能对该产业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对其他环节的忽视影响了文化市场建构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文化产业政策在地方层面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因而使该地区的文化企业没有得到真正的支持。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部分地方政府长期忽视文化产业。其工作重心一直放在规模大的工业、房地产行业和资源型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并且使这些城市丧失了文化精神与文化吸引力。第二,对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信息传导不力。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文化企业不了解现行的文化产业政策,以至于错失了利用政策资金为自身发展服务的机会。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使文化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文化产业政策。第三,地方政府制定了辅助文化产业政策,但是对政策的执行不力。文化产业涉及了众多行业,政府部门缺少专家,因此,对文化企业所递交的材料审核较慢,以至于不少文化企业失去了对政府落实产业政策的期待。不容否认,有些地方政府存在挪用和挤占文化产业支持资金的行为,例如没有落实文化企业的出口退税。

1.5 园区规划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当新研软件产品发布后,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仍会发现一系列软件缺陷。利用该系统对这些缺陷进行收集记录,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缺陷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并将结果生成分析统计报告。系统运行主界面如图2所示。

1.5.1 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同质性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多数文化产业园区都希望能克隆成功模式,将在其他地区已经被证明的较为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案收为己用。但问题在于,规划者没有因地制宜,这就导致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与本地文化资源、文化优势和文化特色不匹配,进而使园区在运行中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都希望请到知名的文化产业规划团队为自己进行规划,这就使规划项目操之于国内少数几家大学和规划机构。这些机构因接手的任务过多,通常会以较低的价格使用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从事具体规划方案的制定。因学生视野所限,他们难以想出具有特点的、能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的方案,所以往往简单地将其他地区的规划进行简单复制。再次,不少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第一,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欠科学,产业链体系较为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高。第二,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规划无法衔接,规划各行其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和规划之间的相互冲突。第三,不少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后续发展空间不足,公共设施摆布困难。第四,规划对工作空间分割不够合理,使得园区缺乏品味,进而使园区工作品质下降。

1.5.2 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贪大求全的想法。“没学会走就想跑”是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中的一个共性问题。不少地方政府领导在规划文化产业园区时往往要求“高标准”,但对于“高标准”是否适合本地区则往往不闻不顾。只要达到了“高标准”,文化产业园区就成为地方政府领导的一个政绩和面子工程。“贪大求全”的结果使本地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难以跟上太多文化产业的需求。

1.5.3 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时复制工业园区的建设思路。不少地方没有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经验,因此,在快速上马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时喜欢套用工业园区的思维方式,例如为文化企业准备标准化的厂房、统一建筑风格等。但是,文化企业恰是需要突出个性化的企业类型,不需要标准化的定制空间,因为标准化抹杀了文化企业的个性,会影响文化生产者的创造活力。

2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应对方略

2.1 明确目标,建设适宜地方优势的文化产业园区

2.1.1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文化企业的集聚和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内部与外部的产业链条应是一个整体,园区入驻企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应在规划之初就设想好[2]。产业链条的设计,最初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园区侧重于发展哪类文化产业链,可以容纳产业链上不同类型企业的数量。在园区动工或改造之前应对目标文化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目标企业对园区的期望和要求,在法律政策允许条件下尽可能满足文化企业的愿望,以便使文化产业园区能够切实为文化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文化产业园区就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入驻。如果园区没有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那么这样的园区就称不上文化产业园区。现实中,人们之所以质疑一些冠名文化产业园区的项目,就是因为这类项目没有吸引一定量的文化企业,仅仅有一家地产公司在支撑项目建设。无论项目建设主体是政府还是地产公司,项目建成后都必须为文化企业预留足够的空间,首先应保证文化企业入驻的需要,其次才可以考虑居住和商业上的用途。其中的主次关系不能颠倒,一旦颠倒,那这样的园区就只能改称为居民区或商业区了。政府应加强对已经冠名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审查,看其是否实现了文化企业集聚发展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应对其采取一定的整改措施。

2.1.2 要平衡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不要一味地追求和强调经济目标。不少文化产业园区在还未建成之前就一定拟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目标,将园区视为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为了及早看到成效,甚至给母鸡注射生长激素。但是,对母鸡过度关注的结果可能是母鸡没有生育能力或者“鸡飞蛋打”。现实中,能够“下蛋”的文化产业园区大都经历了一个自然生长过程,从而塑造了其业态和市场。事实上,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文化产业园区会使地方政府获得另一种收获。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将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企业聚集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这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经历几年的建设期后,文化产业园区有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种社会目标或者说文化产业园区的溢出效应应是地方政府在评估文化产业园区绩效时需要兼顾的一个方面。对于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取舍,也是地方政府追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衡。要想使园区产生真正的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地方政府就需要为园区准备一个“孵化期”和“生长期”,这样才能收获“成熟期”的果实。

2.1.3 目标要具体,并且与地方优势相结合。一些地方设定的文化产业园区目标过高或较虚,因此,这样的目标对于园区发展的指导没有意义。文化产业园区在目标设定方面一定要与地方的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目标不要太高或太低,而是要具体,能够指导日常工作,具有可实现性。制定具体的目标之后,就可以此目标确定园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进一步可由此选择入驻企业,决定园区要素配置和空间配置,拟定合理的园区管理方案。

2.2 深化基础要素分析,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特色定位

要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精准定位,离不开对当地基础要素的分析。离开基础要素,试图另起炉灶,虽然有成功的可能,但面临的困难必不在少数。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例如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神镇钧瓷产业园区等,都立足于其文化传统,有效对接其基础要素,因而能够实现其发展目标。对于文化产业园区而言,在基础要素分析中首要的是明确本地占优势的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是什么。如果有占优势的文化产业,那么园区应以这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如果没有占优势的文化产业,但是具有某一方面较丰富的文化资源,那么可以通过招商活动吸引其下游企业落户本地区,从而逐步确立以使用本地较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如果既没有占优势的文化产业,也没有某些较丰富的文化资源,那么就要看能否吸引文化产业由其他地区转移到本地区。虽然文化产业转移的黏性和阻力不见得就比工业企业的转移阻力少,但是现实中又确实存在这样的产业转移,例如兄弟动漫的创始人就是由深圳转移到郑州进行二次创业的。只有深化基础要素分析,才能确定要建立一个以什么特色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

基础要素分析的另一结果是确立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并非所有的文化产业园区都要具备生产、交易、交流、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吸引到足够的人流之后,才需要如此完备的功能。产业围绕人转,这是产业发展之基。对于中小文化产业园区而言,首要的是明确园区是一个以生产作业为主的园区,还是一个以交易服务为主的园区。如果该园区是以生产作业为主的园区,那么园区必然需要充足的空间。当然,不同的文化分支行业所需要的“充足”标准不同。如果是以交易服务为主的园区,那么园区要提供展示功能、信息发布与交易平台、供商户谈判的商业场所这些核心功能。至于以生产为主还是以交易为主,在建设园区之前要对文化企业进行必要的调研,了解其进驻园区的意愿和方式。这样,园区定位就能与地方特色有效对接。

2.3 坚持适度开发,增强品牌意识

在一些地方,文化产业园区一哄而上,对文化资源造成了较大压力。过度开发的结果是降低了园区生产的文化产品质量,影响了社会对其生产文化产品的认可度。所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亟待转变观念,改变单纯求速度、求数量的想法,真正耐下性子,扑下身子,为园区品牌塑造竭尽全力。有了品牌,园区的产品就有了好的销路;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园区会吸引大量游客和购买者;这样一来,园区就能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厂房、其他基础设施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改善文化产业园区内部和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3]。其关键是积极推进土地资源的整合,用地指标向优势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倾斜。此外,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方向,以满足发展潜力较大且情景良好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用地需求,从而为文化企业的集聚发展和产业融合提供必要空间[4]。

第二,应建立文化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保持文化企业的适当数量。对于有固定建筑边界的园区而言,其能够容纳的文化企业数量是既定的。但是,对于无围墙的园区而言,文化企业数量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如果不加限制,大量企业涌入某一文化产业后,对该产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因为产品鱼龙混杂,所以一旦有产品出现问题,就会连累其他文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企业数量过多,会使其需求的原料出现短缺,这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建立一个评估和管理机构,以便对文化企业设立资质进行评估,对文化企业生产的文化产品统一进行分级。如果有企业达不到要求,即可要求该企业退出。

第三,要积极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文化产业的生机与活力来源于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的文化底蕴,而这些都要靠强大的文化品牌作支撑。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建设首要的在于树立品牌,为此需要文化企业坚持精品意识,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诚实守信,提高顾客对园区产品的满意度,进而通过顾客的口碑宣传提示园区的知名度。其次是要维护品牌。文化企业应珍视已经建立的品牌,对品牌产品及其周边产品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以避免其他生产者恣意盗用品牌给自身声誉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再次,塑造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园区的品牌产品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的个性需求,能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共鸣,进而产生认同感,如此便可以形成园区品牌竞争力和消费者内心的忠诚度,使园区品牌得到提升,实现品牌产品的销售最大化。

2.4 优化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体系

第一,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保持文化生产的活力。要看到,小微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运行主体,对繁荣文化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要创设相关文化产业政策。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重点在于为小微企业建立资金筹措渠道和产品交易途径。在筹措资金方面,可以在地方层面设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加强文化产业园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为产业园区融资搭建更多的平台,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之中。在交易产品方面,可以与一些有实力的软件开发商、经纪人组织和协会、大型网站、电商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小型在线交易平台可以交给软件开发商来完成。通过与软件开发商签署正式协议,约定交易平台实现功能,就可以完成小型在线交易平台的搭建。与经纪人组织和协会建立联系后,可以由职业经纪人负责园区文化产品的销售。大型网站和电商企业可以为交易提供远程平台,以促进文化产品在更大范围内流动。

第二,创新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支持方式,促进其转型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例如实体书店、戏剧产业,正在快餐式生活节奏中艰难求生。虽然传统文化产业有其发展的局限性,但它们对于华夏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该考虑制定适宜的政策促进这类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对一些特色的传统书店可以减税,将其纳入农家书屋和图书馆的图书供应商体系中,以保证这些书店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渠道;对于戏剧产业,可以考虑以科研项目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持,建立戏剧教习所,鼓励戏剧大师与学校、企业、团体结成产-学-研-演共同体等。通过这些方式,挽救濒危文化,促进传统文化在社会各界的传承与传播,建立起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第三,探索对文化消费的政策支持,引导文化生产方向。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的环节,但是在近年来的政策中没有得到适当的关注。因为对文化消费不够关注,导致了不少已经生产的文化产品没有市场。其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因为文化产品粗制滥造,也可能是因为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是前者,那么可以考虑将投向文化生产者的补贴转移给消费者。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当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时,政府依据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对文化产品的评价补贴生产者。这样一种补贴政策将实现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减少生产中的无谓损失。如果是后者,那么可以实施与生产分离的鼓励文化消费的政策。为了提高政策资金对人们的效用水平和促进再分配领域的公平,应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残障群体进行补贴。

2.5 科学规划园区内部的产业分布,实现产业优势互补

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园区规划包括很多方面,产业规划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大多数产业园区都没有行之有效的产业规划,在引入企业和发展产业方面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但是,这样一种发展方式与当今的精益管理时代已无法相容。精益管理要求园区必须将包括产业分布在内的各项活动纳入发展规划之中,通过预评估和仿真模拟实现在有限空间内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文化产品。

第一,聚焦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其产业集聚效果。结合园区的优势文化资源考虑园区聚集的文化产业,以使文化产业能够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集聚效应;要从产业关联度等方面考虑,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及规模效应,促进园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核心产品为主导,完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搞好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有机结合,促进文化产业要素集群化,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园的良性发展。

第二,对区域优势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挖掘和凝练各种文化资源的自身特色,基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打造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产业内部各个子产业的优势互补。要根据不同的比较优势,走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每个园区要突出发展一个主导文化产业。各个地市在继续发展出版传媒、文化旅游、博览会展、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培育发展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

第三,要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园区的科技含量与内容水平。众所周知,随着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日益上升,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愈加密切。文化产业园区要围绕主要产业推进跨门类、跨行业的综合发展。一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发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二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文化科技含量,推进文化产品及产业的优化升级;三要推动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拓展融资渠道,为园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不断壮大文化资本市场;四要推动文化与现代工业、生态农业、信息、物流、房地产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6]。

3 结论

总体来看,由河南省文化产业园区所观察得出的认识并非孤立现象,而是适用于不少地区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实,因而在本文标题和内容分析中我们并没有刻意强调地域性或者某几个具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客观地讲,即便在我们所调研的比较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例如神镇钧瓷产业集聚区、宝丰赵庄魔术专业村、孟津平乐牡丹画专业村等,也并非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因为其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具有产业张力和活力的发展经验。所以,我们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园区运行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望未来,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对许多地方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仍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希望政府在文化产业园区的设置和布局方面不要总是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应将园区和城市自身的“美容”等文化魅力紧密结合,实现文化产业园区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比翼双飞,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1][美]里斯,特劳斯,王恩冕等译.定位:头脑争夺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张云飞,张晓欢.试论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3(20).

[3][4]章可.文化产业园区“深圳模式”对武汉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08(10).

[5]何一飞.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

[6]张洁梅,李丽珂.河南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4).

Problem sM anifestation and Response Strategieson the Developmentof Cultural Industry Park

Wang Zhibiao1,2
(1.Instituteof Financeand Securities,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 475004;2.Research BaseofCultural IndustriesDevelopment inHenan Province,Zhengzhou Henan475004)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Henan Province Cultural Industry Park,thisarticleanalyzes theexisting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ofdevelopmentof the park from six aspectsofunscientific objectivesand so on,proposes the clearaim and responsestragety,likeestablish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parkwith localadvantages.

Cultural industries;Industrialparks;Development;Problem;Strategies

F293.2

A

1671-0037(2015)12-4-5

2015-11-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产业文化与‘中国制造’融合发展研究”(12CJL03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委托项目“河南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GJJ093)。

王志标(198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经济学。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园区目标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