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的研究①

2015-12-01李志双吴国峰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43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理念体育课程

李志双 吴国峰(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43)



户外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的研究①

李志双吴国峰
(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43)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随着体育的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也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做好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就成了高校必须要给予积极重视的一个问题。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还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户外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之中,以此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将户外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之中也是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要求。在此,笔者主要针对户外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理念课程改革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0.106

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发育的积极作用。而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对体育教学给予积极的重视。而最新的调查显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的发展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户外教育理念的引入可以帮助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户外教育理念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之中,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什么是户外教育理念

所谓户外教育理念其实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为在户外环境之下进行的一种学习行为。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处于户外环境,因此学生会对户外环境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知。在户外教育理念之中,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会进行事先组织的。在正式开始之前组织者会针对户外学习的目的、户外学习的方式还有户外学习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科学完备的准备,在这些准备之后才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户外学习之中。因此,可以说户外教育并不会对学生的人生安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总体来说户外教育的理念因为当时当地的文化环境不同,因此其具体的定义也可能存在有偏差。但是户外教育的主要方针和指导政策是基本一致的。通过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参与到户外活动之中,近距离的和户外环境相接触,帮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危机处理能力还有独立性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都是户外教育的目的。通过户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之中更好的理解环境教育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一定程度的独立探索和思考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这既是课程改革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的要求。有些定义之中将户外教育等同于历奇教育、探险教育、环境教育等等,其实户外教育和这些概念虽然有些因素是相同的,但是总体来说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户外教育更加注重于户外,而历奇教育的中心则是让学生不断体验奇,重点是让学生不断的体验。而环境教育则是更加注重让学生接触和感受环境,让环境成为学生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在环境之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2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之中的户外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之中的户外教育理念主要指的就是教室之外的教育。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教室内教育而言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使得教室成为了教师最主要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甚至一度出现完全忽视户外教育只重视室内教育的问题。通过室内教育固然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上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不能够因此就放弃了户外教育。户外教育可以和室内教育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是只有学生端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才是学习。在户外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从环境之中发现更多的知识。花园里的各种生物、学校仓库的库存和销售、博物馆里面丰富的知识等都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提高社交、审美艺术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环境知识都得到充分的积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基础等各种因素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这样在进行户外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就能够做到有所侧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同时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而言,户外教育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在户外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可以发现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精彩的世界,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己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对于其教学质量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其构建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笔者认为户外教育理念的引入可以极大的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从室内走出来,更多的参与到户外活动之中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真正的将学生培养成为让社会满意的人才。

3 构建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依据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主体也是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不仅要帮助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有意识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能够对知识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培养一大堆一样的人,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体育教育更是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着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体来说,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高校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在构建其课程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保证课程的多元化和有效性,帮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点的形成。同时在进行课程目标定位的时候高校要考虑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同时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之中,高校还需要有意识的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保证课程进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确保高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效率能够达到最大化。

4 户外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

4.1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到户外去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不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积极的重视。不少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玩乐的课程。因此在体育课过程之中这些学生虽然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其运动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教学目的之中促进学生生理的健康发展就会很难达到。在户外教育理念之下,学校需要首先解决好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终生体育的观念。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学生就必须具备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生存下来并且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这样才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之中教师可以户外活动的积极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新。将学生带到户外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亲近自然,登山、越野暴走等各种活动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这一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同时在户外运动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心胸会明显的开阔,对许多问题的认知和判断也会无形之中得到改善。

4.2实事求是,不断改善

高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相对来说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要求。因此不少学生会对体育锻炼有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时候教师要做的不是着急否定,而是要重视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意见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需要的话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再沟通以改善教学方法。而为了更加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和学生打成一片,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此外在课程构建的过程之中教师还需要做到重点问题重点对待。以人为本要求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意识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在这一过程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程构建的过程之中我们需要有计划的减少对技能掌握情况的考察,加强对学生自我发展的考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5 结语

户外教育理念的引入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该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相信在户外教育理念的帮助之下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1]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萍丽.“以人为本”的主题教育观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106-108.

[3]钱梅.高校新兴体育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4]侯玥岑.太原市本科院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4.

[5]侯光光.北京市普通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开展状况与课程构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6]李晓敏.沈阳市城区初中生户外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3.

[7]史登登.户外运动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D].沈阳体育学院,2013.

[8]高誉松.贵州省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现状及对策[D].成都体育学院,2012.

[9]刘琪.户外活动性游戏促进青少年非智力因素教育价值探讨[D].成都体育学院,2014.

[10]杨晨.四川省户外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G807.4

A

2095-2813(2015)10(c)-0106-02

①2015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户外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构建的研究》,编号:HB15TY008。

李志双(1971,3—),女,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吴国峰(1977,2—),男,汉,山东寿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理念体育课程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