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洋体育对沿海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5-12-01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闲暇海洋民众

谢 国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贵州 铜仁554300)

1 前言

现代活方式作为一种宽泛的概念,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又与劳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关系密切,交织成网,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观、道德观、价值观。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活元素的不断丰富,日常行为在时间、空间上拓展与更替速度惊人。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同国家的兴盛衰败紧密相连。进入21 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力也变得更加彰显。可以理解,在当前的历史阶段与社会背景下,融入海洋已成为沿海民众新生活模式的风向标,破开过往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积极融入新的生活领域与空间,为生活增添乐趣与新鲜感。因此,应该大力倡导走向海洋,融入海洋,积极探究海洋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就变得更加自然。

2 相关概念

2.1 生活方式

关于“生活方式”一词学术界一直是莫衷一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它的使用也较为频繁,近些年,我国许多社会科学的工作者都在竭力对“生活方式”做定义性研究,但目前来看,还没形成统一的表述。虽然学者关于生活方式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却体现着几个相同的关键特征:(1)分别从个体行为概念和群体行为概念两个角度加以界定。个体行为主要是指个体日常的行为特征、模式,群体行为概念则指代人类全部生活内容、模式与特征。(2)在下定义过程中,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去阐述,力求较为全面和具体,但往往造成百密一疏的尴尬局面,广义概念中常会有这样的描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全部活动”。[1]不难看出,人类的全部活动理应包括不可控制的人体内部生命活动与可控制的外部生活活动,而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研究应剔除不可控因素(生命活动)。因此,本文认为生活方式是指在现实可行的客观条件下,人类在一定的认识观念下进行的社会性行为活动的总和,包括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等。

2.2 海洋体育生活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民众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益的变化,在社会学界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如火如荼的同时,体育界也将目光聚焦到体育生活方式。上世纪90 年代,日本学者佐伯聪夫在由德国科隆体育大学承办,以“国际体育的形象”为主题的国际体育科学大会中首次提出体育生活方式。我国关于体育生活方式研究的代表人物苗大培在《论体育生活方式》中认为,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导致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2]并从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体育生活方式的构成结构,海洋体育作为体育的子单元,其研究也必将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考量。

第一,海洋体育活动主体,即指个体或群体参与的涉及海洋性的体育活动。[3]海洋体育活动方式是人们在一定海洋与体育相结合的认识观下所表现的一种社会活动的稳定形式,这是关乎到海洋体育活动开展与进行的核心内在驱动力,因为从计划行为理论来看,主体意识的倾向会最终决定个体行为的实施。

第二,海洋体育活动的条件,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海浪、海潮、海风、沙滩、海水等;其二,人工环境条件,如海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再如凸显海洋体育物化形态的丰富多彩的各类赛艇、帆板、潜水与海上运动设备、垂钓器具、沙滩运动用品、海洋民俗体育特制(蟹笼、鱼网)品等运动设施、器械、工具以及海洋体育服饰等。其三,社会条件,在海洋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内涵多元、形式复杂的影响条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宏观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体自身的微观社会条件,如闲暇时间、消费水平、文化程度等。

第三,海洋体育活动形式,即人与物互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体育活动形式的结果呈现方式取决于人与物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方法。海洋体育活动手段包罗万千,内容丰富,涵盖所有的海洋体育运动项目。海洋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正来源于这些运动项目所采用的手段变化不一,从而使海洋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兴趣、不同层次需求的群众。

综上所述,海洋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遵从一定认识观的引导,将海洋体育纳入自身发展与生活所需,其所形成行为习惯的基本特征。

3 生活方式视角下理解海洋体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海洋体育承载着生活方式的具体内涵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空间、生活节奏以及生活消费是构成生活方式的五大要素。[4]首先,海洋体育生活方式孕育着内涵丰富的生活内容,拥有开放自由的选择环境,民众可以通过自身意识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因此,这种自由、不受约束的参与可以有效的帮助民众建立追求自由、追求自然、追求绿色的行为习惯。其次,海洋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民众利用闲暇时间,以海为运动场地的社会活动,所以,闲暇时间是海洋体育得以存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长期以来,海都是滨海民众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渔民以海为田,取食不尽,商人以海为路,聚财不断,海民以海为家,繁衍不息。海洋体育以海为根,蓬勃发展,海的存在着实为滨海民众提供了坚实的空间基础。海洋体育融入于日常的海洋生产、海洋生活之中,是海洋为海洋体育活动搭建了永固的空间环境。另外,海洋体育是调味生活的一味药剂,也可以说是平衡生活节奏的缓冲器,在这里你可以放慢生活的步调,或骑水上自行车,徜徉于温暖而平和的海水中,或沙滩慢跑,静谧于柔软而宁静的沙滩上,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不同体验。最后,海洋体育作为体验经济的产物,依据项目的不同,其花费与开销也有高有低,如花80 元租一小时的海上自行车、如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寻找一块可以踏浪而行的冲浪板等等,这其中都产生着一定的生活消费。

3.2 海洋体育填充着生活方式的内容

根据王雅琳的《生活方式概论》,生活方式分为劳动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海洋体育的影响因素基本上穿插于人们的整个生活之中,以劳动生活方式为例,从海洋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进程来看,其萌芽、形成是与渔民的劳作和生产紧密相连的,渔民们逐渐将日常生产、劳作的生活方式融入进体育活动范畴,其产生途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对渔业生产方式的延伸练习。渔民的劳作手段通常与船、渔网、缆绳、锚等渔业工具分不开,而渔民赖以为生的方式就是熟练的掌握这些渔具,因此,渔民在闲暇时间里会自发性的巩固、磨砺这些生活技能,以谋求日后在投入生产时能驾驭得游刃有余。其二,带有娱乐性质的生产技能展示。海上生活充满着寂寞和单调,海上先民奇思妙想利用捕鱼作业的常规动作与固有程序,开展带有竞技色彩且乐趣横生的娱乐活动,继而用来调剂乏味、单调的海上生活。在交往生活方式方面,海洋体育其本身就是一个交际、交往的平台,赛事活动的举办以及普通性活动的体验,都是交友、展示自我的好机会。例如,沙滩排球是一项集体性项目,比赛或体验过程中,需要参与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安排战术、分配任务,以至于能赢下比赛,获得良好的愉快感。久而久之,参与者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这种交往的生活方式也会逐步渗透进日常的生活之中,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消费生活方式方面,海洋体育活动的参与还表现在对相关服装、装备、器械的实物性消费与体验性消费上,如买泳衣、冲浪板等实物消费,租用帆船、帆板等体验性消费。在闲暇生活方式方面,闲暇生活方式的前提是拥有闲暇时间,民众在闲暇时间中自主选择娱乐性高、新潮性强、易参与的海洋运动项目,并从中得到欢乐与自信,尤其近几年,海钓休闲运动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海钓人数将近9000 多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民众也逐步开始将大量的闲暇时间奉献于海洋体育活动中,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闲暇生活方式。

3.3 海洋体育引领着生活方式的时代性发展

目前,我国由于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死亡率已占患病死亡率总数的37%,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呈明显上升趋势。[5]长此以往的病态生活方式势必会妨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构建出一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变得迫在眉睫。

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参与体育活动,而沿海民众海洋体育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健身活动的开展;以海洋运动为调剂生活的方式、手段,可以达到休闲、娱乐、健身的效果。总的来看,海洋体育生活方式中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人在进行海洋体育运动项目的操作时,机体的器官和组织会出现适应性变化,继而增强人体健康水平与机体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海泳是一种常见的有氧耐力运动,长期进行此项运动不仅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而且还会引起运动性心脏增大,主要表现心腔扩大,心壁增厚,同时,增大呼吸肌力量,提升呼吸系统机能。其二,增加抗眩晕能力,提升平衡感。由于人们长时间在动态的海洋中参与运动,尤其是在船体上,会导致内耳腔内的前庭器官被不断的刺激、兴奋,长期反复会有效的增强抗眩晕能力,增加平衡能力。其三,提升机体肌肉力量。通过系统训练的赛艇运动员,肌肉内线粒体数目增多,与一般耐力训练项目的训练者相比较,赛艇运动员的快、慢肌的个别肌纤维的横断面积要显得大,使得肌肉看上去更加结实、健康。其四,增进心理健康。完善的健康理应是“身心合一”的状态,参加海洋体育活动既能够增加与他人交流,与社会契合的机会,又轻松愉悦的享受自然,放飞心情,去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综上所述,海洋体育生活方式的出现将会是沿海民众亚健康生活方式的一味良药,并融入民众生活,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应然要求。

4 海洋体育对沿海民众生活方式的影响

4.1 海洋体育运动可以缓解现代化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疲劳

随着现代化生产力日新月异的改变与提高,海西民众的生活与工作逐步从体力劳动向以脑力劳动转化,长时间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血液里的葡萄糖、多种氨基酸耗量过大,引起脑的血流和氧气供应不足,脑细胞的兴奋、抑制失去平衡,导致生理功能低下,产生疲劳感。劳动性质的变化势必会引起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并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疲劳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精神萎靡不振,缺少活力,感到困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的状态。海西是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门户地带,生活节奏快,使得人们在神经系统方面表现出疲劳、倦怠。因此,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需要在生活中穿插调剂生活的手段,需要借助适当的身体活动,有氧练习来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由于海洋体育活动具有实践锻炼的特性,它既可以利用肢体运动来缓解平常高度紧张的神经,使疲劳由神经向肌肉发生转移,也可以减缓参与者的精神紧张,获得愉悦感。因此,海洋体育活动在现代化生产劳动的生活方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节着人类与社会的步调,预防和降低了现代社会生产劳动带来的不适。

4.2 海洋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沿海民众对生活节奏的适应性

生活节奏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农耕文化中的悠哉与缓慢的生活节奏相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更加急促与紧凑。毋庸置疑,在生活中加入科学的体育锻炼,将会是一项有效的预防与改善措施,海西民众拥有广阔的丰富的海洋体育资源,海西民众在调整顺应快的生活节奏时,海洋体育运动就成了重要的适应性锻炼手段。这是因为,首先,人们在进行海洋体育运动时要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运动技能以及快速活动的能力,从运动生理学来看,运动技能的产生取决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化与集中,进行技能的练习其实就是在锻炼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对运动中枢的强化,因此长期从事海洋体育活动的人们在进行日常生产、生活动作时就会做到准确到位、协调一致、干净利落。长期海洋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体各系统机能,例如,海泳是一项有氧耐力运动,有规律的长时间的海泳练习可以促使心腔增大,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综上所述,从事海洋体育运动的人们既做到了对身体机能的改善,而且也提高了人们对快生活节奏的应变性、耐受性及适应性。其次,海洋体育既培养人们搏击海浪,抗击海风的勇气,又通过与激流险滩、洋流暗礁、海风的角逐、较量锻炼出坚毅的意志品质。同时,参加海洋体育活动既能够增加与他人交流、与社会契合的机会,又轻松愉悦的享受自然,放飞心情,去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这些正面的心理刺激或精神品质对鼓励人们面对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克服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惶恐、厌倦等心理障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海洋体育运动还可以扩展人们的生活空间,空间的转换是对正常生活节奏的冲击,它引着人们走向海洋、走向自然,为紧张的生活注入一剂自然调节剂。

4.3 海洋体育运动可以充实人们的闲暇时间

目前,世界上对生活时间的划分虽不尽相同,但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生理必需时间”、“劳动时间”、“闲暇时间”,也有研究称“劳动时间”为“工作时间”,“闲暇时间”为“自由时间”。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来的时间可由个人自由支配。[6]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闲暇时间内人们既没有劳动任务,也不需解决生理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闲暇时间,让个体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人们闲暇时间的安排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而闲暇时间支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高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时间被不断的缩短,闲暇时间从而被解放出来。从我国的节假日安排来看,元旦、春节、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和国庆为全民假期,共计27 天,另还有部分民众假期,如妇女节、儿童节、建军节和青年节。上世纪90 年代起,我国实行双休制,因此,每月至少有8 天的双休假期。从数据统计,一个美国人每天的余暇时间里,无事可做、闭目养神、聊天闲扯等白白浪费掉的时间为7.1分钟,俄罗斯人为9.3 分钟,德国人为12.6 分钟,而我国城市居民为48.77 分钟。[7]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民众对于闲暇时间的支配缺乏合理性,而民众过多的抱怨也集中于业余文化活动内容的稀缺,加上社会缺少正确的方向引导,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社会中投入一些较为可行且具有实践内容与实际意义的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海西民众来说,海洋体育活动无疑是闲暇时间中比较具有吸引的内容资源。由于民众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为海洋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时间支持,而海洋体育活动同时也填充了闲暇时间的空缺,促使社会中的闲暇时间支配更具健康性,更符合民众的生活需求。通过海洋体育活动调节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正在民众的心理逐步建立,而让更多的闲暇时间被海洋体育活动替代也成为一种生活风向,是新生活理念的彰显。人们将目光多集中在海钓、帆船、沙滩球类运动,尤其是以海洋体育旅游为主的休闲、娱乐生活方式在海西民众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也多呈现出群体性。例如,在厦门的白城沙滩海域有一项异常火爆的海上娱乐运动项目,即海上自行车,有双人车、三人车,参与人群多以情侣、家庭成员为主,而这种参与方式正是为了提升家庭情感,增进亲人感情。可以说,民众参与海洋体育活动既愉快的度过了闲暇时间,又增进感情,增强体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闲暇时间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

4.4 海洋体育运动可以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

沿海民众临海而居,滨海而生,相对于内陆民众,其生活空间表现出独有的海洋特性,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优势正好为海西民众拓展生活空间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与现实基础,而引领民众走向海洋最快捷的钥匙,毋庸置疑就是海洋体育运动。海洋体育运动是一种融入综合空间的社会活动,其对海西民众生活空间的拓展主要表现在海上、海中、海滩、海空四个空间领域,为民众提供接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体验海洋风采的机会。第一,在海上空间方面,海钓、帆船、赛艇、帆板、摩托艇、皮划艇等海上运动项目为民众进入海洋空间提供物质条件,以海钓运动为例,当经过一周紧张、繁琐的工作后,约上三五个朋友,携带渔具,驾船游于海上,享受海洋带来的舒适、清爽的感觉,体会钓鱼的成功与喜悦,在活动筋骨的同时让心情舒畅。据渔文化研究会介绍,美国不到3 亿人口就有1500 万艘钓鱼艇,近1 亿人参与海钓活动,1 亿美元的消费带来了31 亿的利润。不难看出,海钓运动不仅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而且也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第二,海中空间方面,泅渡、潜水、海泳等成为人们将生活空间拓展到海水中的运动项目。以潜水为例,它是一种以深入海洋内部空间,以探寻海中、海底神秘景观,体验海中的新奇与畅快,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活动。想象一下当你离开喧闹、熟悉的生活空间,徐徐潜入神秘而未知的海水中,阳光被水折射成无数个星星,在眼前不断地闪烁、耀动;当五彩的鱼儿,亲昵的依偎在身边,你会欣喜地感觉到自己置身于一个美妙的新奇世界,尽情欣赏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海底生物;当成串的气泡,欢快地漂过耳际,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正轻松地扇动脚蹼,自如地悬浮于水中,真心体味水中世界的奇妙、浪漫、自在、开心。第三,海滩空间领域,其内部运动元素绚烂多彩,以沙滩排球、沙滩卡巴迪、沙滩手球、沙滩木球、沙滩藤球、沙滩足球等为主的现代沙滩运动项目,以及以滑泥运动、滩涂拔河、海滩放鸢、滩涂摔跤、赛泥马为特色的民俗滩涂运动项目构成了饱满、紧凑的海滩活动空间。人们凭借海滩运动项目把自己置身于细致、柔软的沙滩上,细细体会柔沙细水的轻快感,纵情奔跑在沙滩之中,感受风的飘逸、月的变幻、光的魅影、水的拂弄,当你踏上沙滩那一刻起,你的胸怀将因海而变的宽阔,你也将因沙滩的静谧摒弃心中些许生活杂念,将思想与感情融入到沙水之中,体会着这一片自然之美。第四,海空空间,它是一种综合空间,是海与空的完美结合。海洋体育运动项目中,以海上摇曳伞为典型,其充满着刺激性、娱乐性与危险性。当民众离开长期禁锢的生活空间时,渴望着新鲜刺激的事情介入到生活之中,而海上摇曳伞正是拥有这样的特点,带领人们体验翱翔蓝天,御风而进的感觉,这是一种与天、与海共生共荣的心理感受,给人营造出与海空和谐一体的气氛。海洋体育运动在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帮助人类实现追求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活目标。

[1]苗治文,李伟,韩军生,等.体育生活方式的社会学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40:95-101.

[2]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6-8.

[3]郑婕,李明.海洋体育文化概念及内涵解析[J].体育学刊,2012,19(4):25-22.

[4]张广济.生活方式与社会融入关系的社会学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19-23.

[5]栗燕梅.关于休闲体育与生活方式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4):33-35.

[6]百度百科.闲暇时间[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2014-4-21.

[7]范方.体育运动:现代生活方式的宠儿[J].体育文化导刊,2006(7):49-51.

猜你喜欢

闲暇海洋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人在何时最清醒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闲暇时间干点啥?
圣诞礼物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