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上见习生的管理

2015-12-01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动作

杨 丽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500)

体育课上见习生的管理

杨 丽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500)

在常态的体育课教学中,当学生因病因伤不能参加集体练习时,通常安排其见习,这部分学生称之为见习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还会有部分主观上不想参加集体练习,借身体不适逃避练习的“假见习”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见习生因身体原因,“假见习”生因态度原因,都将失去一次很好的参与集体练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减小学生因见习而产生的“损失”呢?需要我们教师备课时全面考虑,上课时认真落实,尽量减少“假见习”生的出现,安排好见习生的活动。

1 减少“假见习”生

1.1从制度层面减少“假见习”生——规范请假制度,严格考勤

建立完善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1)开学初可从校医处了解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掌握特殊体质学生的名单,及因何种原因不宜参加剧烈运动,便于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2)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请假的学生,要履行相关手续。如病假要医院证明或校医室证明,事假要班主任签字。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请假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课外的活动情况,减少见习生的出现。对于请假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做好记录,作为学期结束综合考评的依据。(3)上课前、下课前都要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1.2从自身角度减少“假见习”生——提高业务水平,激发热情

课堂是教师的立足之本,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如今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加上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不一样。如果因为教师组织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单调,而导致学生厌学,进而准备通过见习来逃避上课,那是作为教师的失职。因此,我们在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专研教法和学法。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和学法。我们只有在教法上多样、有趣,学法上加强指导,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学习动机,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尽量避免出现“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通过见习来逃避体育课的现象。

2 安排好见习生

2.1对于因伤因病长期不能参加常规体育课集体活动的学生

笔者认为这部分学生是最需要进行相关方面锻炼的群体。通过针对性的锻炼可以使学生的体质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在某一方面得到提高和增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同校医、班主任、家长及学生,制定运动处方。第一步:健康诊断。全面了解学生的一般病史、运动史、常规检查情况(血压、胸部X线、尿、血检查和心电图)。第二步:体力测试。通过运动试验和体质测定。了解学生目前的体质健康状况。第三步:制订处方。确定本阶段的适宜的目标,选择内容、确定练习次数、组数,练习的时间间隔。第四步:反馈、修订。注意收集练习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反馈信息,进行效果评价,及时调整处方。

2.2对于因伤因病暂时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课练习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在常态体育课中是不可避免的,是见习生的主要人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好,如何有效地安排他们的活动。首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能够从家里到学校来上课,就能够从教室到操场来站队的常规要求。要请假需持相关证明、本人到场,这是请假的基本程序,也对上课老师基本的尊重。教师通过学生到操场站队与其有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见习原因和学生的身体状况。其次,合理安排见习内容。(1)对于确实需要静养不宜在户外活动的,经确认之后要和班主任做好交接,并做相应的记录。(2)对于不适宜剧烈运动的见习生,可降低运动的强度或进行一些技巧性的练习。(3)对于身体局部不适宜运动的见习生,可以用健康的部位继续进行练习。例如,上肢受伤,不宜运动,可以进行下肢或腰腹的素质练习。组合技术不能完成,可以进行单个的技术练习,如基本步法练习。(4)在见习生进行个人基础练习之余,还可以安排他们融入集体。例如协助教师管理,对同学进行保护与帮助,对同学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等。最后,对见习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其明白做什么和怎么做以及做成什么样。给见习生以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方法,以及检查和评价的标准。否则见习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进行自主练习的见习生,安排的大部分内容可能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的都有接触,因此教师只需进一步明确动作方法和动作规格,安排好练习的次数和组数,在见习生练习过程中稍加关注即可。

对于参与的集体活动的见习生,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1)协助教师管理的工作有测试时的发令、计时、记录等,要让见习的学生了解发令的节奏、起跑的规则,计时、记录的方法和要求。教学比赛时担任裁判工作的见习生,要让其明确比赛的规则,了解参赛队员容易犯规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准确执法,有效地参与管理。(2)让见习的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与帮助,能够很好地提高见习生练习的参与度,同时提高练习学生的动作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讲解示范,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让见习的同学明确方法,能够合理地进行保护和帮助。(3)让见习的学生对同学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这有利于见习的学生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练习的学生加快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在学习技术动作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很多时候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实际上完成的与自己想象的有较大差距。此时若有人在旁边提醒,进行积极的反馈,将有效地提高技术动作的掌握。为了便于见习的学生进行点评,教师最好以纸质稿形式提供动作方法、动作要领及易犯错误和改进方法。练习过程中先带领见习生进行巡回指导,指导见习生如何进行有效反馈。练习后让见习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让见习生和练习生都客观了解自己的完成情况。

这样见习生自己不仅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还协助教师有效的参与到课堂的管理,帮助同学促进他们技术动作的掌握。所有的这些需要体育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考虑周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无论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

2015-09-11

杨丽(1982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动作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