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建构体系研究
——基于浙江省28个省级站的发展分析*1

2015-12-01朱小烽陆跃

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国民全民体质

朱小烽 陆跃

(嘉兴学院平湖校区,浙江 嘉兴 314200)

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建构体系研究
——基于浙江省28个省级站的发展分析*1

朱小烽 陆跃

(嘉兴学院平湖校区,浙江 嘉兴 314200)

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对浙江省已创建的28个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的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对现阶段省级站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剖析。建议:以舆论宣传为导向,让科学健身意识深入人心;以政策支持为基础,规范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保障体系;以站点建设为平台,努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科技创新建设。

国民体质;体质监测;体系;全民健身

1 前言

加强国民体质检测与大众健身科学指导、深入推进群众体育科学化进程、切实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现阶段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1]: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将国民体质测试与健身指导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十二五”时期,为加强大众健身的科学指导,加快推进健身科学化进程,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的有关规定,各地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了国家、省、市、社区四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管理结构。对国民的体质进行全面了解和跟踪测试,建立一个系统高效的国民体质检测网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国民体质数据检测、统计、分析、上报、管理和使用科学化、有效化。

为进一步加强大众健身科学指导、加快推进群众体育科学化进程、切实提高浙江省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立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两富”——现代化浙江、健康浙江建设,浙江省在2008年出台了《浙江省省级国民体质检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创建标准》,并在2013年7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2]。至2014年9月,浙江省已经在杭州、宁波、绍兴、温州、衢州、嘉兴、丽水、金华、台州、舟山、湖州等地陆续建立了28个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省级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中心是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服务体系构建

2.1 构建目标

建立集国民体质监测、评价、健身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国民体质监测平台和服务体系,保障各级政府能客观、准确、及时的获取国民体质信息,为科学健身提供指导,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切实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推动“两富”浙江建设提供保障。

2.2 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服务体系结构要素

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服务体系结构要素包含四个子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体质监测与评价体系、运动指导与保障体系、条件支持体系(图1)。

2.2.1 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架构组织结构,明确责权关系等,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高效合理地组织管理是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服务的首要条件。根据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组织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中心发展战略规划、组织构架与分工、工作考核与发展评估三块。

2.2.2 体质监测与评价体系

即对国民的体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跟踪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上报与管理。该系统为整个平台的核心环节,数据监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后续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其主要分为监测质量控制管理与监测结果考核评价。

2.2.3 运动指导与保障体系

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目的是通过监测并根据获得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借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可以说运动指导与保障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整个服务体系的成效,其日常工作主要包含体质知识宣传教育和科学健身指导。

2.2.4 条件支持体系

主要分为政策与法规支持、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三块内容。

3 现阶段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运行现状及成因剖析

3.1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与健身指导脱节,“重监测轻指导”现象普遍存在

国民体质测试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体体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从而评价个人的身体状况,它是从人体机能的角度考察机体的健康状况。为有规律性地开展体育锻炼与运动健身提供科学的指导性意见。此外,体质测试还能评价运动锻炼效果,提高科学运动的质量,还可以为合理营养提供依据[3]。多数省级站现阶段的任务还停留在被动受令监测,主动指导不够的阶段,我们调查显示,28个健身指导站中,只有15个站点能每年完成3次以上的社区和基层的健身指导活动,11个在监测前通过2个以上的途径开展监测宣传。多数基本是完成一年一度的地区国民体质监测任务,简单地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统计、上传与管理,能促进体质监测研究结果向实际应用成果转化的科学活动指导太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考评体系太过单一,建议把群体性的科学指导活动绩效纳入省级站的年度考评体系中,绩效与经费支持相挂钩。通过上下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努力,逐步改变国民体质检测的单一服务模式,围绕社会和群众需求,向群众提供日常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真正建立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机制。

3.2 区域发展不均等,群体性健身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布局不够合理,资源的整合程度受限。各省级站点创建时间的先后不一,省(地)的财政扶持也有不少的差异,如浙江省体育局在2008至2010年区间,给予创建单位50万的财政拨款,地市体育局也相应地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而2011年后则取消了这项政策,创建后的省级站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地级体育局的财政拨款。一些经济强市如绍兴市、宁波市和杭州江干区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由于创建较早,硬件设备也相对较为完善,也相继开展了健身指导网站的建设。衢州市与赛德益嘉公司进行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硬件监测设备。而由于经费有限,来源渠道单一,部分省级站一些进口的精密仪器,诸如:脊柱电子测量器、亚健康评定仪、专业运动跑台等未能较好地普及和运用,造成了后续健身指导工作的开展效果不一。此外,部分省级站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存在松散现象,缺乏常态化的体质监测机制,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国民体质监测考核、评价体系也较为薄弱。

3.3 队伍建设与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在队伍建设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数量增长快,但到位服务、组织活动能力明显不够,存在一定的松散现象。在2013年修改版的省级站的创建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每个站点需配备经过培训合格的综合性社会体育指导员10名,经过培训合格的国民体质监测社会指导员6名,其中高级国民体质监测社会体育指导员至少1名(专兼职均可)。健身指导人员理论与实践培训不够,技能型的体育指导员队伍缺乏,尤其是一专多能型的。报告讲解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同时,有些省级站人员流动性较大,多数为监测工作前临时召集和临时培训。器材维护知识不够,造成器材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大大降低。由于多数省级站存在监测和健身指导工作的非常年性,所以普遍地缺乏可操作层面的队伍考核和奖励机制。

3.4 多部门的联动不够,监测的组织体系保障有待加强

各省级站点在进行一年一度的体质监测工作中,仅依靠体育部门一家是难以完成的,各级党政领导应重视并直接指导参与活动,具体研究实施方案,确保和完善监测工作的组织体系[4]。现阶段,多数省级站存在体育行政部门与卫生、教育等多部门开展工作联动性不够的问题。如在开展幼儿集体监测工作时,无法将监测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测的每个幼儿园,导致体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家庭开展的合作跟踪指导就没法顺利的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科学性的宣传途径有待多渠道的开展,应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医院、学校、政府的微信平台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体质监测的自发性与健身的积极性。

3.5 工作开展的创新性不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体质健康的内涵也将更趋完善。综观我省的几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方面一直没能纳入到测试指标中,而行为及相关方面的问卷更能反映个人的综合健康水平。因此,在测试可行性的情况下,我们应广泛增加测定指标。体质监测是科学健身的前提,通过监测结果来综合进行评估与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案[5]。在报告解读与运动处方开具时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千篇一律。不能很好的处理有效性与可行性的统一。如在每日万步走的处方中,对于不愿购买和配备计步器的锻炼者也可以提醒他们通过手机安装记步软件来代替。

4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平台服务体系的对策

4.1 以舆论宣传为导向,让科学健身意识深入人心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是衡量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和全民健身成果的一项重要标准,是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健身观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现实中,还存在着较多民众对普测的积极性不高,主动锻炼的科学性不够,对体质监测与医疗体检概念相混淆等现象。要实现体质检测成果和运动健身的转化,构建体质检测与运动健身体系,必须要加大力度,加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保持体质监测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让社会和市民了解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务之急,应深入和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强国民体质监测舆论宣传,让科学健身意识和知识深入人心。一是通过各种地方媒体广泛宣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形成社会关注、人人参与和贡献的群众氛围;二是把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有针对性地选取直观、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做好监测与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让各级党政领导与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三是发挥好电视、广播、报纸和公众微信、微博平台等媒体强有力的手段,设立科学健身专题和专版。加强健身指导网站的建设,强化在线健身指导工作,在线提供健身咨询、运动处方等,并对网站的内容、互动与测评、地方影响力进行长远设计与规划[6];四是定期组织体育健身专家深入基层开展针对性地健身指导,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科学健身讲座;五是汇编出版科学锻炼指导手册,将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汇总和分析后编入地方《政府统计年鉴》。

4.2 以政策支持为基础,规范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保障体系

在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各站点要以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为行动导向,要系统和深入学习《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推进国民体质监测法制化建设。按照国家和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群众科学健身指导、加快群众体育科学化进程,使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把切实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放到工作的首要目标,把该项工作作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保障体系。采取必要措施,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目前各省级站点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体育彩票公益基金和政府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在加大财政拨款的同时,积极鼓励行业、个人等为国民体质监测事业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资金投入体系。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立国民体质监测发展基金,扶持和培育体质监测中介服务产业。

各站点应以地方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加强体育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组织相关专家到基层开展多角度和多领域的健身指导与培训讲座,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系统培训工作,广泛吸纳高校体育专业和特长学生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保障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实效性。各省级站点要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深化网络服务体系和网络保障体系。要根据各地市街道、文化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和部署,确立任务目标,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确保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3 以站点建设为平台,努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各省级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级体质监测网络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一体化建设,努力做到监测网络区域全覆盖,构建亲民、便民和利民的监测网络体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整合社会体育资源,重点是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努力实现文化、卫生、体育和教育多部门联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各站点要深刻围绕体质测定和运动健身指导干预两个体系建设,努力扭转时下的“重监测、轻指导”不良现象,对于监测反馈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汇总,建立国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定期进行纵向的跟踪指导和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完善测试、评价和指导三个方面的服务链接。加强对国民体质存在问题和全民健身方法的研究,向社会公布并转化全民健身科研成果,指导驻街道(乡镇)从业人员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各社区、村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工作作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建好用好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从工作场所、工作人员、仪器设备、工作流程、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加强规范和建设。通过上下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努力,逐步改变国民体质检测的单一服务模式,围绕社会和群众需求,向群众提供日常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真正建立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机制。

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工作是个浩大的工程,上到国家5年一次的全国普测,下到各级站点每年的监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2013年《浙江省省级国民体质检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创建标准》规定各省级站每年须完成2000人的体质测试,其中1000人必须进行一般医学检查及运动能力评估;对其中300名受试者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的纵向跟踪,建立跟踪信息数据库档案。完成1000人的《浙江省3~69周岁公民体质评价等级标准》测试。实施以中小学教师、大学生为对象的国民体质监测志愿者培训工程,壮大体育指导员在乡村的覆盖面,为多方位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提供服务。

4.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科技创新建设

创新驱动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全民健身科研人才培养,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对各省级站的国民体质检测从业人员加强专项业务培训和体育科技指导,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人才质量。充分利用地市体育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体育人才资源,加强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国民体质检测服务项目单一和人才不足的问题,增强全民健身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能力,定期开展体质监测论文报告会和体育健康科技展。加强国民运动健康科学指导系统的研究与运用,加强体质评价的系统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7]。

逐步建设成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咨询、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为一体的群众体育科学健身服务指导系统平台。鼓励科研人员结合体质测试和评价的结果,不断完善个性化运动膳食营养处方、运动损伤康复处方、心理指导处方等数据库,构建科技网络指导系统,实现远程在线健身指导[8]。进一步完善和设计国民体质质量控制体系[9]。

在省、地两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形成定位明确、自主管理、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省级站(点)长效运营模式,按照全国“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标准,建设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重要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5 结语

加强大众健身科学指导、加快推进群众体育科学化进程、切实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创建省级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中心是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浙江省全面落实和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使省级站的工作长期地、有序地和良性地开展,测定是基础,评价是关键,指导是核心。随着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各省级站的功能和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地提升和拓展,成为全民健身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创新省级站的工作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用和谐的理念处理好全民健身工作的矛盾,用创新的思路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构建,是未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4〕46号.

[2]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省级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创建标准》[Z].浙体群,〔2013〕313号.

[3]刘志学,王东良.国民体质、健康干预的构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98-102.

[4]张铭.全国性健身指导活动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19-21.

[5]张铭,张彦峰,武东明.体质测定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29-31.

[6]邱淑敏,江崇民,武东明.健身指导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6):81-87.

[7]刘智彪,张胜年,于长江等.我国健身指导系统软件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1):124-127.

[8]杨敬暖,刘元田.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指导系统方案设计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3):100-103.

[9]张彦峰,江崇民,蔡睿等.国民体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4):87-91.

Construction System of Provincial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Fitness Guidance Services Platform——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28 Provincial Stations Based on Zhejiang Province

ZHU Xiao-feng, etal.

(Pinghu campus of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200, Zhejiang, China)

The research work wa 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 ature, field survey ,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been created for the 28 provincial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fitness guidance center, Analy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caus es of the presen t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provincial station. Suggestion: To propaganda as the guide, make scientific fitness consciousness win support among th e people; Based on support with po licy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servic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site as a platform, and str ive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public spo rts service; To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guidanc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build a n ational fitness monitoring system.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physique monitoring; system; national fitness

浙江省社科联2014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Z014);2014年市科技局科技发展计划专项基金资助;嘉兴学院平湖校区科研创新团队第一期建设资助项目

朱小烽(1982-),浙江绍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民体质监测与大众健身研究。

猜你喜欢

国民全民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全民·爱·阅读
一直难忘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