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浅析①

2015-12-01陈琪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山东枣庄2771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4期
关键词:运动队课余体育训练

陈琪(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山东枣庄  277100)

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浅析①

陈琪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 山东枣庄 277100)

中学是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课余体育训练是其主要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当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使得课余体育训练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探寻影响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一些因素,论述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就课余体育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望更好地提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

课余体育训练 特点 问题 对策

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它虽不同于体育教学,却有着更高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其目标是利用课余时间,对体育特长生和体育专业生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竞技水平,为高级别学校及运动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运动队竞技水平。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既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又加强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1 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看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1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

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抓基础训练,这是由学生年龄特征、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及我国目前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所决定的。青少年时期(初高中阶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少年期(初中阶段)其个人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品质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要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术的训练,不宜过早地要成绩,应重视基础训练,为今后攀登体育高峰和选拔优秀运动员创造条件。长期经验证明,基础训练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能延长其运动寿命,如果急功近利,不重视基础训练,拔苗助长,就会扼制优秀体育运动员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基础性特点。

1.2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专门性和实施过程的针对性

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专门性训练,虽没有专业运动员那么突出,但也有大致的定向。以田径为例,虽然有的学生从事2~3个项目,但是项目性质接近,而且有主次之别。另外中学生运动员的课余训练是以升学为根本目的,其专项是考试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训练中就具有了一定的专门性。以高中阶段运动员为例,对于面临升学的运动员来讲,根据自己专业成绩的高低和文化课水平的优异,有的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训练队,有的选择报考师范类体育院校,而对于报考师范类体育院校的考生还需加试身体素质,体育教师针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采取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目的,决定了实施运动训练过程的针对性。

1.3课余体育训练过程的间断性

课余体育训练具有间断性的特点,是由训练对象以及国家规定的学校教学内容限定的。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可以说是运动员多年运动训练的几个周期,在校学生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不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3.1训练安排受身体发育状况的限制

课余体育训练既然是基础性的训练,因此,它就不可能不考虑运动员身体的发育状态。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突变的现象,这就需要根据这种状况适时调整安排训练内容。例如,青春期前与青春期间的训练,常常就会因为运动员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而做出变动,甚至停训。

1.3.2训练安排受学制时间的限制

例如山东省中小学采用633学制,学生会因升学变换学校,即使在业余体校学习和训练的学生也会有所变化,这就使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也产生变化,例如教练产生变更,那么结果就是训练过程随之间断。

1.3.3文化课学习导致课余体育训练间断性地进行

(4)跨链访问问题。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基于区块链的IoT平台出现,如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平台和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小区,而如何保证不同区块链平台的互通/互操作将会是促进区块链快速部署的重要条件。

按照目前社会价值观,在校学生以学业为主,即使是业余体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及压力也使学生以其他课程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的主要指标。虽然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各种体育产业、体育联赛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他们仍是担心、考虑自身今后的发展和就业,导致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产生间断性是在所难免的。

1.3.4学校分管领导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认识不足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教学为中心是指导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点。一些领导形成了“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上好体育课”的定式,而课外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教学工作无关。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认识,学校体育工作是指各级各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可以看出课余体育训练是实现体育学科以及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使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不得不间断地进行。

1.4课余体育训练运动负荷的合理性

现代运动训练的最根本原则是以极限负荷对运动员进行强化训练。而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20岁左右,这就要求在训练周期内,教练员根据训练对象的生长发育特点,结合运动员的成绩,依照学校体育的任务与目标,合理安排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运动员心肺的功能,达到既益于心肺的发育,又能为下一步进入高一级的运动队打下基础。从以上看出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对运动负荷安排的合理性。

1.5课余体育训练成绩的表现性

中学生运动员通过各个周期性训练提高的运动成绩,必须通过每个年度的比赛表现出来,才能为学校及社会认可的个人和社会价值。这一特点要求在每个周期性的训练中,要把竞赛作为训练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使其在每个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竞技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以山东省中学生篮球比赛为例,以山东省大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篮球比赛为例,比赛一般是在暑假的7~10d内采用赛会制举行,参赛球队不仅多,而且竞争激烈。比赛取得第一名的球队,可获得参加全国高中联赛的资格,并可以报批一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在高水平测试中可免于专业测试)。取得前8名的球队可获得报批二级运动员的资格,可见训练成绩具有明显的表现性。

1.6课余体育训练的课余性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课外活动时间、寒暑假及节假日进行。一般说来,根据学期、学年的周期性特点,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首先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计划,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后进行,也就是以文化学习为主,运动训练为辅,而在寒暑假及临时集训期间,则以运动训练为主,坚持全天或半天训练。以学期和学年为周期的训练特点正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和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最好形式,充分体现了其课余性的特点。

2 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决定了目前课余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费不足、时间不足、教练员(体育教师)数量不足

中学时期是选材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但目前的情况多是轻培养输送,重比赛名次,运动员选材测试不科学,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还有部分中学对学校体育认识不足,过分追求升学率,学校的体育设施得不到更新改善,使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其“重智轻体”的思想非常严重,唯恐运动队训练拖了升学的后腿,甚至出现高中不招体育特长生,就没有训练队的现象。另外,学校中体育教师大部分是“兼职”教练员,多数教练员要承担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很难专职于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一般一名体育教师每周完成10余节体育课,以及早操、课间操、阳光体育锻炼等工作和风雨无阻的运动队课余训练。这些情况使得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对自己的要求不严,体育训练只能见缝插针,训练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2.2家长不支持,参加训练学生数量较少,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家长怕体育训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愿让子女从事体育运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想进行课余训练,体育特长生也心存顾虑。只有那些希望自己子女能有一技之长、在体育上有所成就的家长才将子女送到训练队,这些现象使得训练学生数量较少,水平参差不齐。

2.3官方竞赛体制有弊端

在体育竞赛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运动队为了荣誉,参加各级选拔赛,比赛周期虽不长,但数量多,备战长,影响学习;个别运动队为了成绩,去弄虚作假,致使比赛的目的失去了意义,严重影响了一些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一些学校在传统项目比赛成绩突出,取消了一些非重点项目,造成了优秀运动员人才流失和设备的浪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以运动员(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教练员(教师)为主导,受场地、器材、经费、时间等因素限制;学校导向、社会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完善,出现问题得不到解决,都会对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影响。

3 进一步发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对策建议

3.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体教相结合”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应做到互促互补,摆正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解决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把中学生的课余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内,校领导、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看到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作用,要支持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它既可以为学校提高升学率服务,也可以为学校和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3.2保障对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的投入,加大选材、招生的政策支持,保证课余训练的系统性

开展课余体育训练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练员及必要的经费和场地器材等作为物质基础与保证,这只有通过制度的创新逐渐解决,比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其进行赞助和投资、成立项目俱乐部、实行有偿训练等,可以缓解训练经费紧缺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七分选材,三分训练”,科学精准地进行选材是课余体育训练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运动队的稳定,进而更快地提高运动水平。

3.3加强教练员的培养,提高训练水平

教练员的管理能力和训练水平是搞好课余训练的关键。学校领导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教练员的工作,努力创设条件让他们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对一些年轻教练员,应有计划地参加各级教练员培训,学习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知识,观摩高水平运动训练课,进而把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把“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与相对封闭的课余体育训练逐步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分管领导应合理安排工作量并给予相应的补贴。教练员的职称评定应逐步与工作成绩挂钩,对在学校课余训练中做出了较大或突出贡献者,应扩大其在先进评定中所占比例,为广大教练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水平和成绩。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绍曾,李秋实,程鹏,等.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4):48-51.

[3]顾鹏,张朝法,郭吉强.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6):123-125.

[4]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G807.3

A

2095-2813(2015)12(a)-00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4.064

①陈琪(1982,10—),男,汉,山东枣庄人,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运动队课余体育训练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体育训练改革发展趋势探究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