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015-12-01张晓攀
张晓攀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张晓攀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我们称之为经济的“新常态”。新常态的背景下,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路径,并基于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
1.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的概念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首次提出。他将传统的服务业分类为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类,并将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为制造企业提供其生产所需要服务产品的行业,而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独立的服务。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最大特点是中间需求性。我国政府在官方文件中将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规定在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重要的行业和部门。
2.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内部,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长为服务业中的支撑性部门,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第一、第二产业进行比较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赶超制造业,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3.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虽显示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过去十年的平均占比达到23%),但是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近50%的比重相比差距很大;从就业份额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吸纳的就业比重近年来达30%左右,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70%相比差距依旧较大。
另一方面,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发展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足等。如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其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1.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升级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诸环节提供其所需的专业化服务,并通过其高质量的服务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生产率的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专业化效应、竞争效应、学习效应等途径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规模经济效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区域内部的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2.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合理化视角,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调整供需结构以适应经济新形势;有助于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有力的推动了“产品服务化”进程;有助于产业之间融合的深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视角,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使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附加价值,实现产业链向上游研发阶段和下游流通阶段延伸;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产业综合发展环境,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3.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市场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对于就业的拉动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有利于缓解国内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平衡就业市场。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4.生产性服务业与价值链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较快的发展,但研究表明我国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即通过发挥自身的协调和融合作用,促使产业生产率提升,实现价值链各个环节在价值上的提高,这一作用表现在微笑曲线的整体向上平移;二是对于价值链延伸的作用,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及其对于上下游环节的带动,实现单一生产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上的扩展,从而实现更高的附加价值。
综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从制造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吸纳就业、价值链提升等方面作用于一国经济,实现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政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从不同机制作用于一国经济,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条件,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该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本文尝试提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建议。
1.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存在,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成熟也反过来对制造业的发展有正向效应。所以,应该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实现两个产业相互促进。
2.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造条件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效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建立相关园区、中心商务区等,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造条件。
3.重视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集中于东部地区,特别是较为发达的城市,中西部发展严重滞后。随着“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提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得到重视,应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扩展到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4.进一步鼓励创新,培养人才
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和产业密集型的服务业,其发展离不开创新和人才,对于高素质的劳动力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防止劳动力缺乏成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张晓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