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理论与实践安排研究
2015-12-01孙见桦
孙见桦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湖北 武汉 430000)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理论与实践安排研究
孙见桦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湖北 武汉 430000)
1 前 言
近年来体育界已经提出了关于训练的新理念以及新方法,那就是通过赛前训练打破体能极限,从而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这种理念造成训练安排不符合运动训练规律,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笔者结合初中短跑训练的实践,分析当前短跑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当前训练的观念、理论以及实践安排。
2 短跑训练科学理论
训练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训练实践进行指导,当前的短跑训练理论包括超量恢复理论、应急理论、适应—疲劳理论,通过对理论进行研究,能够确保赛前训练的合理性,从而提升运动员的成绩。
2.1 超量恢复理论
超量恢复理论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基础理论,该理论是雅科夫列夫于1962年在莫斯科的运动训练问题国际科学方法讨论会上提出的理论。超量恢复理论是以超量恢复为基础的理论,根据超量恢复规律,在运动之后运动员的肌肉、能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耗,但是休息的时候,包括肌蛋白、能量会恢复并超过训练之前的水平。同时肌肉会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出现超量恢复的现象。短跑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为高水平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能力,而且运动员水平各有高低,而超量恢复理论属于单因素理论,因此在使用超量恢复理论时,需要结合运动员本身的状态进行实践。比如在赛前安排一段时间的密集训练,经过休息后运动员的机体机能能够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实现训练的集合效应,运动员的成绩有所提升。
2.2 应激学说
应激学说最初来源于Hans Selye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文章对老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机体受到应激时,机体会产生特殊的症状。这种症状分为警觉、抵抗以及衰竭3个状态。应激学说是阐明应激与适应、应激与不适应导致机体的技能产生非特异性的一般规律,在短跑训练中,采用应激理论能够对训练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应激理论指出,长时间的单一训练会使运动员产生一定的适应,导致运动员停止增长,而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始终让运动员处于警觉与抵抗阶段,在训练过程中需要足够长的休息时间保证运动员的技能恢复。通过将运动员保持在警觉与抵抗阶段,能够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不断逼近身体的极限水平,促进运动员水平的提升。
2.3 疲劳-适应理论
关于适应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疲劳—适应理论主要是从两方面分析负荷刺激非机体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以人的安全状态作为基准状态,进行训练后会发生适应效应与疲劳效应两种效应,适应效应能够提升运动员的经济能力,而疲劳效应最早造成机体的损害,影响运动员的发挥。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在训练过程中,如果适应效应占据主要作用,则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否则相反。应用疲劳—适应理论对短跑训练进行指导,能够保证运动员保持较高的状态。比如,在进行最大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耐力等会造成下降,不同的技能恢复时间不同,为了提升运动员的赛场表现,需要保持各种机能的平衡,从而提升竞技能力。不同特点的运动员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当一个运动新手参加耐力训练或力量训练时,产生效应较快,消退得也较快。
3 训练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赛前训练强调的是训练的科学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安排,从而使运动员能够保持高竞技状态,取得优异的成绩。赛前训练观念贯穿于训练比赛的全过程,对于训练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3.1 训练观念形成因素分析
赛前训练的观念主要来自于科学训练理论知识、训练经验和训练精神3个方面,通过这3个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科学观念。与其他观念相类似,赛前训练的观念形成需要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应用中注重使用超量恢复理论、训练分期理论等理论进行指导,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提出假设以及验证,从而对训练经验与理论进行综合指导,得到指导训练的经验总结,提升训练水平。
3.2 训练观念的特点
训练观念是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存在以下特点:(1)内容的客观性。训练观念的内容具有客观实在性,为了确保训练的准确性,需要以实践为指导;(2)地域性。训练观念的形成与地区、教师以及学生等因素相关,具有地域性,因为在不同的气候、地形条件下会形成独特的训练观念,而且观念之间不能够完全借鉴;(3)演进过程的独立性。训练观念的形成过程具有移动的独立性,因为训练队伍的质素不同,因此在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作用于某一领域的训练观念形成也具有独立性;(4)观念的网络性与可变性。运动训练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复杂的实践活动,不同方面的知识的积累会形成训练观念网络,而在训练实践中,随着训练程度的变化以及训练理念的更新,训练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一个优异的运动成绩的产生与教练员训练观念的更新与补充息息相关。
3.3 训练观念的作用
训练观念的形成与训练实践的积累相关,同时可以反作用于训练,对训练形成较好的指导,对于训练而言,训练观念的能够起到正确的指导,对于训练而言,训练观念主要存在以下的作用:(1)保障争取的训练方向。训练观念是对训练实践的高度总结,良好的训练观念的形成能够在观念层面上进行指导,需要沿着正确的训练方向指导训练,对于训练实践而言,训练观念能够确保方向的准确性;(2)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形成需要结合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训练目标形成理论设计,对于训练计划而言,训练观念贯穿于训练计划的全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方式与手段,能够提升训练的价值;(3)能动的指导训练实践。训练观念是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是在训练理论与以往的训练实践的基础上,对后续的训练实践进行指导的桥梁,从当前的训练实践来看,先进的训练观念对于训练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短跑训练运动员而言,需要按照当前的训练规律,符合训练理论、自身的训练经验以及运动员个性化特征的要求。为了对短跑运动员进行有效指导,需要更新当前的训练观念,确保训练观念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高水平短跑训练员的训练而言,需要深化训练经验的主观能动经验,注重吸取优良的训练经验,深入了解训练规律与训练项目的本质,并且需要不断更新当前的短跑训练理论,借鉴先进的训练理论进行训练指导,为高水平短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需要不断创新短跑训练员的创新意识,加强业务的学习,当前许多初中学校的短跑训练还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不适应当前的初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主观认识,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升,为了对运动员进行有效指导,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特征以及先进的运动理念,构建出适合运动员的科学训练规律,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形成良好的训练创新环境,激励短跑运动员不断前进,推动短跑训练的发展。
4 短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
赛前训练是在一定结构基础上确定起来的训练过程,为了确保训练效果,需要在先进的短跑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进行调节,确保训练内容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有效安排训练时间、强度以及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调节。
4.1 赛前周期版块时间确定
对于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而言,竞赛日程对于赛前大周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了适应大赛时间,确保在比赛中保持较好的状态,需要根据竞赛日程制定训练计划,明确训练内容与任务,根据运动员的个体状态确定训练周期。在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的大周期训练安排时,需要按照传统的分期训练安排训练周期,对于较大的运动会进行板块化安排,依据运动员的生理作用进行周期安排,确保赛前训练的有效性。在训练的过程中,将训练分为赛前减量阶段、比赛阶段以及恢复阶段进行训练,基本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赛前4 ~ 20天的时间进行减量训练,做好专项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平衡,精心安排训练的内容、量度与强度。一般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可以是3 ∶ 1,避免因为负荷量的累积造成运动员损伤,因此需要逐步增加训练强度,确保运动员适应负荷量,提升运动员的适应性。
4.2 赛前周期的心理训练
短跑是一种典型的极限紧张状态,因此在短跑训练和短跑比赛中,可能会因为短时间的紧张而造成一系列的心理负荷,影响比赛成绩。短跑运动比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心理负担的影响,应该及时缓解短跑运动员的紧张情绪,确保情绪的稳定以及旺盛的精力,保证比赛中具有较好的发挥。常用的短跑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观察训练、意念训练、心理调节以及动机训练等多种调节方式,与生理训练相适应,从而确保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状态。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应该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心理训练计划,确保心理训练的有效性。
5 结 语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对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做好赛前训练,应该在先进的训练理念与训练观念的指导下,做好生理与心理训练,确保运动员具有较好的比赛状态。
[ 1 ] 姚颂平.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现代分歧[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4)(34).
[ 2 ] 刘芳,袁革.中外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身体形态、步长、步频与最好成绩特征分析[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8):61.
G822.1
A
1674-151X(2015)04-116-03
2015-03-06
孙见桦(1985 ~),中教二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