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结构调整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2015-12-01宋向党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5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贫困地区要素

◎ 文/宋向党

加快结构调整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 文/宋向党

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在结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2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把农业工作上升到新高度,持续不断地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从农业内部看,一些企业、大户在生产过程中加速推进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先进生产技术逐步被应用和推广,吸纳高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趋势明显,行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制度规范日益严密。

(2)从产业融合趋势看,一二三产互相交叉渗透,农业不再限于结构品种的调整和简单产品生产,而是从单一业态向农产品深加工、观光休闲游、生态文化传承等方面延伸。

(3)从经营模式看,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正向聚集人、财、物、管、技等全要素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向园区化经营转变。

2.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当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不到位,保障能力弱,传统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显得更为紧迫。

(1)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上,向产前品种研发、设施建设、品牌培育,产后加工流通、商贸营销等各环节延伸,促进与加工业、旅游业等衔接和融合,在产业链上增值增效。

(2)在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上,面向市场,鼓励农业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引内培外,扩大规模;单体农户向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规模方向发展,进而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

(3)在要素集约集聚上,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打造融资和引技的平台,完善适合农业发展的金融组织,推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贫困地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贫困地区受思想观念、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差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常态下,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受到挤压,转型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少数干部对现代农业的内涵了解不够,对国家出台的新政策理解不深,特别是对农业生产要素相互融合、发挥作用掌握不好,因而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部分农户和龙头企业怕担风险,闯市场的意识不强,在延长产业链上缺乏闯劲,只是把农业作为单一的产业,认识不到农业是致富的“金矿”。

2.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农业企业普遍情形是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弱,同质化竞争严重,比较效益和产出效益较低,向全业态发展得不长、不宽、不深,没能在产业链上得到更多的效益,特别是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效益低,辐射作用差。

3.生产要素支撑力不强

由于少数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不理解,加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害怕失去承包权就没有“依靠”而不敢流转;科技支撑作用不明显,推广成本高、产业小和效益低,农民技能单一,缺乏应有的培训工作,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适应,特别是金融网点少,支持服务的力度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且存在惜贷现象,农民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土地、科技和金融等生产要素融合度不高。

4.信息化、水利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基层信息网络设施不完备,管线覆盖不到位,终端普及率不高,现代信息传递不对称,不能满足农民需要;农田水利设施老旧,“毛细血管”式的小型水利设施几乎处于荒废状态,不能满足需求。这导致了产业结构调整成本高、组织化程度低。

围绕“三转”调结构,大力推进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是根本,机制是灵魂,要素是保障。实践证明,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扭住“土地、机制、要素”三大重点,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

1.围绕“土地转”,推动分散耕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土地流转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直包、农民入社、土地入股和家庭农场等多种流转模式,在土地确权基础上,在农户自愿前提下,实行集中连片开发,保证农民在不投资、不投劳情况下,收入不降低。各级政府可探索农业差别化补贴办法,变按户补贴为按亩递进式补贴;通过完善优惠政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形式,对土地流转后的经营主体给予更多扶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对规模经营主体因生产必须建造加工用房、仓库、宿舍等用地,放宽规模,加快供应。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应发挥自身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挖掘土地最大产出效益,促进三方共赢。

2.围绕“机制转”,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经营模式转变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促进现有农业企业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转变。

(1)推行标准化生产。依托先进技术,制定行业管理标准化规程,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统一衔接,按照专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2)推进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型业态。大力发展园区农业,突出抓好规划、管委会和运作平台建设三项重点,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项目把关布局、统一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突出一产和三产对接,把农业与荒山绿化、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发展果品生产型、采摘休闲型和生态观光型农业。

(3)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推广“互联网+”模式,推动农业与互联网联姻,扩大电商营销规模,使农业互联网从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健全覆盖农产品田头预冷、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网络,实现优质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围绕“要素转”,提高先进生产要素融入现代农业能力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植入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并实现各要素有机融合,这对贫困地区尤为重要。

(1)突出科技引领。坚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推进农产品向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形成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响产品品牌,鼓励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争创省级以上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抓好金融扶持。加快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扶贫资金、专项贷款、民间工商资本和外商资金投向农业,特别是向农业园区集聚;引导县域商业银行探索发展林权、宅基地权等多种担保形式,加大对农业贷款扶持;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农业招商,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3)强化人才支撑。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农业新品种、新产品。大力拓宽引才引智渠道,从重点院校和企业选聘实用型农业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于地方农业建设。抓好对贫困农民的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职业农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编辑:张涵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贫困地区要素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