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理论研究

2015-12-01闫多多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闫多多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理论研究

闫多多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1 高校学生健康现状的分析

根据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各项测试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身体免疫能力等各项指标的降低。同时根据全国高校对校内学生的体质测试等各项身体健康测试显示,高校学生的身体形态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发育,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并没有显著地改善,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也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反而逐渐增长。而且,更为突出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指标评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身体各项机能的状况也并不尽如人意,相比较女生而言,男生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与身体形态的增长出现较为严重的不平衡。

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体育工作者的思考以及高校体育教育部门的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一体育教学目标,为学生在毕业之后工作和生活质量奠定一定的基础。

2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

2.1 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作为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脑海中所留下的反映。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体育锻炼意识则是指他们根据自身对于体育的认知,在参与体育活动时采取个人认为有效的方式,决定自身行为的心理动态活动。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不仅仅与自身的家庭、性格、个人习惯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高校的体育教学设定有着很大的关系。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部门若是想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就需要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的科学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深入理解,在学习到正确科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产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2.2 培养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我国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之下,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真正内涵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针对这种现象,要想真正解决学生认知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就需要学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相当一部分热情和精力,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好处,产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真正从心底接受体育锻炼,并在多次锻炼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养成固定的行为方式,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 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的必然性

我国多年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中,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它是在人们根据多年的教育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后提出的,体现了教育功能的前瞻性、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教育制度的完备性。素质教育让我国的教育事业从对应试教育的片面强调转向了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多年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是如何将体育教学融入到素质教育的整体中,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系统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需要依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确立了教学模式,才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更好的和谐统筹的关系。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的体育教学,要形成一个建立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

3.1 将竞技式体育教学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

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是希望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只需要使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能够受益终身的体育锻炼法方法即可,并不需要过多的提倡竞技式的体育教学。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减少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降低体育教学的要求,而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

3.2 将体育课向课内外一体化延伸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除了具有所有学科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一部分其本身独有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学生不能简单地通过思考或理论知识来完成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思维活动与集体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在反复的身体锻炼和实践中加强体育知识的把握和体育技能的提高。若只是通过课内的简单学习则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尤其是在提倡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的当今社会,体育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学科,体育与素质教育相吻合,已经成为一种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将各种课外群体活动、体育活动等内容有机地统一在一起,通过对其系统性的完善,来实现将体育教学融入到素质教育的整体中。

4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模式的思考

4.1 学校要通过心理咨询等手段为学生建立身心健康档案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体育教师要重视,学校更应该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试与评估,并组建档案,每年定期为学生做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有些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便要及时沟通各科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并请专门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4.2 设置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任务中,情境教学法是对任何学科都全部适用的。情境教学这一模式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武器,它既可以让学生融入教学,不再作为旁观者与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主动吸纳知识,又可以使学生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组织模拟野营这一情境教学,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团队协作,只有一起完成任务才能够取得胜利,这一方法大大培了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团队精神和团队友谊。教师的情景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锻炼平台,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反馈使得学生的专业技术大大提高,并且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技术方面的对话,指出学生的欠缺与优点,使学生对自我的了解更进一步。经过设计情景模式这一教育手段,不仅能够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功能,符合体育教学培养健康心态的目标,而且使得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与人生道路上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境。

4.3 结合教学内容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体育模式只注重技术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并没有很多关注,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与其他文化课的态度没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来丰富体育模式,比如举行趣味运动赛等,这些生动活泼又好玩的游戏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感到快乐与放松,并能够缓解大学生的课程压力。同时,体育教师在进行专业体育教育的同时,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为学生播放心理健康知识的影片,或者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的方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活动,与学生消除隔阂,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任务,并在进行任务时对学生进行观察与考验,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合理解决问题。师生互动模式同时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提高师生之间的信任,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将性格内敛的同学与性格外向的同学分在同一组,让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进步;对团队意识不强的同学进行专门的沟通和合理的分组,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分享。

5 对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思考

教育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公平的教育评价能够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体育教学评价也要进行改革。如建立多元的评教系统与评教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素质的提高。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价。学校不仅要保证评教的完善性,还不能忽视评教中的公平性,为学生提供公平的评教平台,坚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进行全面考察,保证不出现虚假评教信息。评教制度的完整不仅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与成果,更是代表了学生生理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应该使体育教育不断改进,发挥其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G807.4

A

1674-151X(2015)04-090-03

2015-02-18

闫多多(1981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