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改革
2015-12-01郭玉江吕鹏飞张建丰
郭玉江,吕鹏飞,张建丰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改革
郭玉江,吕鹏飞,张建丰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1 引 言
生命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的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是最体现人文关怀的事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自然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遭受着来自自然灾害频发和社会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双重威胁;仅2008年的一场汶川大地震就造成了两万多名学生的伤亡,悲剧的发生令人痛心,但在痛定思痛之后,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虽然地震发生时有各种不利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的高度匮乏,以至于在遇到突发性事件和灾难性事故时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导致这样的后果;所以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而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和避免意外的伤害,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是体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
2 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内在关联
2.1 何为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生伤害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它通过对人进行生存能力和生命安全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使人能够对生命安全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切实做到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过程。
所以学校体育中的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指为了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和生命安全意识,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体育教师为主体,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熟练应对突发事件和安全防卫技能的能力,从而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
2.2 学校体育的本源
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提出了世人瞩目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并且认为人类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低层次之后,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实现”。所以,生命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构成了我们世界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生命作为基础,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都将毫无意义。
而人类体育的起源也正是来自对自身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老祖先在当时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时常会遭遇到野兽和敌人的袭击以及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他们除了恐惧、敬畏和崇拜自然之外,无数次的侵袭也让他们在本能的应激条件下练就了一系列应急避险的技能,比如,攀爬、翻滚、跳跃、投掷和射击等技能。而这些应急避险技能中相应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正式现代体育评价身体素质好坏的最基本内容;而在当时,为了种族部落的兴旺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往往会通过游戏的形式传授给儿童,使其生命安全技能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此来保证强壮的生命力,并且在长期进化中将人类的跑、跳、投、攀、爬、游等基本动作发挥到极致,不断战胜自然和其它族群的威胁。所以人类体育的本源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而学校体育作为人类体育发展而来的一部分,体育课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生活,服务生活,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的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和爱护生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安全知识技能。
2.3 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课程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对象是人,它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种直观的感性活动,是人的动态的生命教育,是直接的生命现象,从本质上讲更接近于生命活动的规律。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它们共同的作用对象都是人,尤其是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增强体质和应对突发危险事件的能力等方面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理论上讲,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延伸,它是以生命的视角去审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是人的生命的本源回归,在内容与方法上,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对自身本体感受来完成一系列动作技能学习,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认知生命的能力,而从本质上讲,它们都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目标,在动态的演绎过程中体现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3 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当代学校体育的反思
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仍是以强身健体为首要目标的运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仍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发现,体育课程的设置总是在不断地满足个体对自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适应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最基本的生物性改造发展成劳动技能的学习在到国防技能的训练以及最后竞技运动的拓展,学校体育在每个时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丰富和强化,并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学校体育的本源功能并没有被完全的开发出来,在人类遭受自然灾害频发和社会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双重威胁下,体育以“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应急避险能力并没有体现出来,甚至被人们一度的遗忘和抛弃;但在巨大的灾难过后,人们逐渐地意识到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性,并且深刻的认识到体育对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认识到体育的生命教育价值,而且正在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并且在社会层面上给予高度支持,甚至赋予法律和法规来保障生命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虽然我国在汶川地震这样巨大的灾难过后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寻找解决方案,但就目前来看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没有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没有找到有效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从而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和科学化;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认清体育的本源性功能,所以在生命安全教育的背景下呼唤学校体育的本源回归势在必行。
4 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改革
4.1 体育课的内容应该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体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技术动作和技能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的生活,所以在体育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一方面,体育课的内容要更加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课学到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体育课的内容要更加具有趣味性,不能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直接照搬在体育课中,而要根据体育课以实践性为主的特点,对不安全因素的场景进行模拟,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来自不安全因素的威胁,通过演习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里更愿意、更喜欢地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
4.2 课程改革应该由“健康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进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
马克思认为,人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统一整体,是一个有意识的动物;而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到学校体育教育中来,课程就应从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尽力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需要,促进学生生命自由、完善地发展,使他们不仅学会体育基础知识、掌握运动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健全的人格。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不应该仅局限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增进学生的健康为手段,而应该以寻求学生的生命安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为前提,来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因此,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课程应该由“健康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进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
4.3 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所以加强对体育教师生命安全教育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强化生命安全保护和应急避险的实践操作的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体育教师更加轻松的将生命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和体育课程充分结合的结合起来,来促进体育课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并且推动体育课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发展。
4.4 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后,更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因为体育课已经不单单是只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的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更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场景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如在体操课教学中,可以把引体向上和攀爬有机结合起来,把跳高和跳远跟急性跳跃结合起来;在武术课教学中可以学习一些自身防卫和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只有把不同情景进行模拟教学,才能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将所学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和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更能在实践中提高生命安全保护和防卫的技能。
5 结 语
在生存的现实生活中,灾难与事故频发,我们正在遭受着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威胁,然而以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为人类最基本的体育活动能力正在被学校体育所忘却和摒弃;所以学校体育应该在生命安全教育的背景下加快对体育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同时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系统培训,从而使学校体育能够回归体育活动的本源,回归现实的生活,通过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发展,从而构建生命化的学校体育。
[ 1 ] 王子朴,李晓天.我国学校体育实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110 -114.
[ 2 ] 尹贻伟,杨善乾,等.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76-77.
[ 3 ] 但艳芳,李新科,等.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源回归[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78-81.
G804.85
A
1674-151X(2015)04-030-03
2015-03-11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生命安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与师资建设研究”(编号:2014-JSJYYB-146);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新时期学校体育中的生命教育元素研究”(编号:15A890005)。
郭玉江(1979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动心理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