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对策
2015-11-30杨婉瑜
杨婉瑜
[摘 要]针对视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多“看”教学对策;针对听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多“听”教学对策;针对动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多“动”教学对策。针对不同感觉通道偏好的学生,教师可采用与其学习风格相吻合的教学策略,所使用的学习材料的表征形式也应该有所差异,以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好。
[关键词]学习风格 思想品德 教学对策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59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知过程,学习风格就是认知风格,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保留、处理信息的主观偏好方式,也就是一个人在记忆、思考、解决问题时惯用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所说的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个人偏好的、惯用的、独特的学习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各种学习类型的特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并运用相应的教学对策,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针对视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多“看”教学对策,发挥学习主体性
视觉型学习者习惯通过视觉接受学习信息,会把所学信息在脑海中组成图像和片断,学习效率比较高。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希望教师多写板书,教师的纯语言讲授不太适合他们。他们还偏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喜欢独自看书,通过抄写、默写进行复习记忆,独自学习效果更好。
针对视觉型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视觉信息的特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往往会采用导学法、图表法、图片和视频播放辅助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多“看”的教学对策,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法,就是课前给学生导学提纲,包括相关案例以及相应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教师再针对疑难讲深讲透。这对喜欢自己看书的视觉型学生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思想品德课理论性比较强,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案例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呈现给学生,可以变抽象为直观,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正确面对竞争》一课为例,课前先给学生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提纲的要求先进行自学,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竞争?你是如何面对学习竞争的?”等问题。教学中,先用体现动物界竞争、就业竞争、学习竞争、体育竞争、科技竞争、国际竞争等图片及本班校运会照片来直观体现竞争无处不在,说明竞争是前进的动力;用一年来泉州地区学生自杀的图表数据及原因来说明竞争的消极作用,告诫学生要懂得克服失败心理;用教材中“在马拉松比赛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失败者的思考,形成健康的竞争心理。课堂小结时,要求学生把主要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画结构图,构建知识体系,梳理出竞争的类型、竞争的作用、如何面对竞争等知识框架,并在幻灯片中呈现出知识结构图示,让学生了解其内在联系,便于更好地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二、针对听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多“听”教学对策,增强学习主动性
听觉型的学习者偏重听觉刺激,对语言、音响的接受能力较强,知识经过教师讲解后就容易理解、记住,学习效率也较高。他们喜欢听教师讲课却不爱做笔记,喜欢倾听别人的讲述,喜欢与同学讨论学习,喜欢复述学习内容,通过大声读、反复读有利于记忆。
这类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常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小辩论、讲故事、视频音频播放等教学对策。讲授法是思想品德课最广泛采用的或者说是每节课必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引经据典、分析说明、归纳讲解、拓展延伸课本知识,这对听觉型学习者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因而学生有更多的听与说的机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小组讨论、小辩论等教学对策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是讨论还是辩论,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倾听别人的观点及主持人的总结发言,这大大提高了听觉型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正确面对竞争》一课导入新课时用《爱拼才会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竞争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竞争?它对你有什么影响?”这要求学生开拓思维,思考、倾听、总结出生活中处处有竞争;分析“在马拉松比赛中”的案例时让学生通过辩论“失败者要不要坚持跑到终点”,思辨、倾听别人的观点,懂得失败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抱有“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不管用哪种教学方法,听觉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最得益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采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多讲多听,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让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动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多“动”教学对策,调动学习积极性
动觉型学习者是通过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来记忆的,他们善于用动作来学习,喜欢动手实验。他们通过身体的动作,来练习、理解、记忆事物,往往要借助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学习效率相对低一些。
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多动手或进行角色扮演,从中获得所学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社会调查、小采访、小游戏、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多“动”的教学对策,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新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中关于实践性的描述是“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倡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如在《正确面对竞争》一课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几个情境:在《爱拼才会赢》的音乐中进行传本子的小游戏来体验竞争,从而导入新课;同唱《爱拼才会赢》结束教学,升华情感,做到前后呼应,寓教于乐;课后实践作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校运会进行一次采访”,这是对本堂课教学的实践延伸。再如《我和父母》一课,通过“我来当一天家”“负重体验十月怀胎”“给父母制作小礼物”“为父母洗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角色扮演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动心,亲身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父母的辛劳,感悟父母的伟大,进而学会孝敬父母。动觉型学习者对以上这类自己动手操作的学习感兴趣,喜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因而小游戏、小调查、角色扮演等活动要常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调动动觉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会学、乐学。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感觉通道偏好的学习者,教师应采用与学习风格相吻合的教学策略,所使用的学习材料的表征形式也应该有所差异,这样能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更好。但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往往没有根据学习风格来分班,而是每个班都分布着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要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学习得好,教师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学习风格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