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与抗争

2015-11-30孙莉梁雪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形象红楼梦

孙莉++梁雪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并且为女性树碑立传的小说,作品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而又多样性的女性群体形象,作者不仅尊重女性、关爱女性、同情女性,而且对女性有所赞扬。所以说《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女性的悲歌,同时也是一部女性的赞歌,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在作品中,曹雪芹塑造了众多个性迥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人物就占了近一半。可以说,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如此关注女性,关注女性群体的生存境地。就此,笔者就《红楼梦》这部作品,分析作品中女性意识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家在创作时如何展现女性形象之美、造成众多女性悲剧的成因以及如何从整体上观照这部作品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一、《红楼梦》女性意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女性意识”(views of female )是指以女性性别作为研究的中心,主要表现为女性意识和女性生活的话语体系范畴。女性意识主要是从女性的性别差异着手,展现女性特有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气质,抒写女性群体独特的生存现状,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并对女性命运及其女性群体的生存境遇进行客观的审美观照。

在今天,随着女性文学研究的深入,女性文学学科意识初步形成,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是否存在女性文学目前还尚未有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从中国文学产生开始,就有了所谓的女性意识。《诗经》是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经》的一些篇目中,大量地体现了女性意识。后来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当时思想文化的影响,曾一度沉寂消融。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礼教的松弛和文化的开放,唐宋文学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较之前代,有很大的进步。一些女性诗人、词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张扬,所以我们说,唐宋时期是女性意识的发展张扬时期。而后,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经了千年,进入到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以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为先导,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启蒙思想洪流。与此同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必然会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女性意识的趋于成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红楼梦》大体上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写实的手法,同时在人物编排和撰写手法上又实现了全面的突破和创新。

二、《红楼梦》刻画塑造的女性形象之美

《红楼梦》作为一部女性的颂歌,使得中国主流文学中女性意识缺失的格局加以彻底改变,与以往的塑造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相比,其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第一,作者尊重女性,“女尊男卑”的意识显而易见。长期以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卑微,女性尊严被任意践踏,女性一直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但是曹雪芹却把对女性的尊重和热爱全部倾注在男主人公贾宝玉的身上,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污浊逼人。”这是贾宝玉对待女性的态度,同时,也影射着曹雪芹对女性的态度,作者之所以“重女抑男”,正是他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和歌颂女性意识的一种体现,更表现出他对男权文化的失望。

第二,作者描写的女性人物众多,在文学创作中不可多见。据清代姚燮考证,书中“除无姓名及古人不算外,共男子二百三十二人,女子一百八十九人”。由此资料可以看出,作者塑造的女性和男性人数上各尽一半,人物类型分别为:老太太,如贾母;太太、夫人,如王夫人、邢夫人等;奶奶,如王熙凤、秦可卿、李纨等;姨娘,如赵姨娘;姑娘,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妻、妾,如尤二姐、秋桐等;丫环、陪房等,如晴雯、袭人、鸳鸯、紫鹃等。

第三,塑造女性形象、展现女性之美的方法多种多样。曹雪芹笔下的女性:美丽、聪慧,有才情,有品格。生活在宝玉身边的妙龄女子,个个聪明可爱、温顺贤淑、玲珑乖巧、天然率真,让人过目不忘。如宝玉眼中的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所见到的宝钗又是“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流”;而兼有钗黛之美的秦可卿的外貌则是“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同为纯真、貌美、年轻的女子,作者塑造的手法却是多种多样,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曹雪芹笔下的这些女子,不仅纯真、貌美、聪慧,更重要的是她们有思想、有情感,并且拥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及其热爱生活,并且勇敢地同命运进行反抗和斗争,谱写了一曲女性的悲歌。

三、《红楼梦》作品中女性悲剧形成之因

《红楼梦》作品中,众多女性都难逃不幸,难以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如贾元春,因为被封为“贤德妃”,曾像石榴花一样为贾府争得了一时的荣耀。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元春省亲时热闹欢腾,她的一番话:“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好不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道出了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悲苦。最终,她成为封建势力斗争的牺牲品。贾迎春,身份为庶出,在贾府诨名“二木头”,就是这样一个温顺懦弱,少言寡语的女子,最终却也难逃悲惨的命运。在作品中曹雪芹塑造的迎春话语不多,她一生的话语恐怕都在归宁一日了。同为庶出的贾探春,颇有见识,刚毅、果断,有政治家风度,但是由于生在封建末世之家,也只能“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他乡,骨肉分离,终究也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年龄最小的惜春,三个姐姐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她这样一个弱女子又能改变什么呢?她只能“了悟”和“出世”,“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了。而抱恨而终的黛玉,空守闺房的宝钗,青春守寡的湘云、李纨……这些女性,等待她们的却都是这样悲惨的结局。《红楼梦》开首就说到“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众女儿也是风流云散,“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果我们深入发掘这些女性悲剧形成的原因:这里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欺压凌辱弱势女性的悲剧,这里有封建社会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婢妾制度酿成的悲剧,这里有必须要恪守和遵循封建伦理道德的悲剧,这里有封建父母包办婚姻导致的悲剧,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和女性群体的悲剧,曹雪芹之所以创作出这么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因为他关爱女性,尊重女性和热爱女性及同情女性的结果。

四、《红楼梦》作品中女性意识整体观照

《红楼梦》这部作品塑造的女性群体形象,给当时及后世带来了强烈的震撼。震撼的原因在于:女性第一次成为了文学作品的叙事中心,《红楼梦》不单单继承了《西厢记》 《牡丹亭》等小说所体现的女性意识,而且将其有效地发展,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意识表现的最高峰。在此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位作家能够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群体形象。曹雪芹正是凭着对女性意识的深切关怀,对女性独立地位的肯定, 对女性出众才干的颂扬,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名著。《红楼梦》表现了作家曹雪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复杂的女性意识,其女性意识超越前代作品之处在于:否定了一般世俗的功利与占有态度,充分表达了尊重女性的意识,表达了她们追求人性的天然率真,追求男性和女性差异的最小化,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和人格的平等,这无疑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高娓娓.建构批判超越——《红楼梦》女性意识范畴与女性主义批评[J].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刘丽琼.《红楼梦》:女性的颂歌[J].文学教育,2010,(2).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3.

编辑/岳 凤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女性形象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