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南制造业优化升级研究
2015-11-30李欢欢付程程
李欢欢++付程程
摘 要: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下,湖南制造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湖南制造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是环境污染严重、研发投入较少、创新意识较差、外向度低等障碍仍制约着湖南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因此湖南应利用优势制造业带动其他制造业发展、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推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等。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优化升级;反梯度推移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此背景下,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湖南制造业也面临结构优化升级的契机。按照传统梯度推移理论,经济发展趋势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推进,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而言,该理论并不利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刘茂松提出的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如果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外部经济效应,且又有市场的需要,并具备必要的基础条件,就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某些有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开发,实施赶超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向高一级梯度的地区进行反向推移[1]。本文基于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湖南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为湖南省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制造强省提供一种可行性思路,对于指导湖南制造的发展方向、提升湖南制造业竞争力、促进湖南经济的增长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湖南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湖南制造业历年发展情况。从制造业增长速度看。湖南统计决策咨询23期数据显示2013年湖南制造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89.5%,比2008年上升两个百分点;2014年这一比重为90.1%。由此可见湖南制造业产值不断增长,且态势良好。
从制造业结构看。湖南省2013年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3%,而2014年增长率分别为13.5%和27.8%。2013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1.6%,2014年占比31.2%,降低了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湖南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有向产业链高中端延伸的发展趋势。
(二)湖南制造业与其他各省份制造业的比较。从制造业效益看。湖北省统计局中部六省产业结构分析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湖南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7.67%,在中部六省中居第四位,湖北(26.06%)居首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6%)。由此可见湖南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低,缺乏盈利能力已经成为限制湖南制造业乃至中部省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从制造业结构看。在制造业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4.1%,湖南省统计公报显示湖南省这一比重仅为10.3%。由此可见湖南制造业结构并不算优良,优化升级潜力很大。
综上所述,不断发展壮大的湖南制造业背后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湖南制造业若想进行“弯道超车”就必须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利用当今全球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引进人才、资本、技术,并挖掘内部优势,把优势经济做好做大,以实现工业化反梯度推移发展[2]。
三、湖南制造业优化升级障碍
(一)企业环保意识不强,装备制造业环境污染严重。装备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湖南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湖南已经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株洲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缺乏环保意识,装备制造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首先企业缺乏对二手机械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体系,绿色物流的发展仍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其次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生态工业园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循环经济意识较差,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最后企业对应用于环保方面的设备及部件生产较少,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不高。
(二)企业对制造业投资较少,产业链水平低下。2013年湖南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6290亿元,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落后首位的河南省5520.5亿元。湖南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少首先不利于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其次由于引进先进设备不多,企业无法学习先进技术,一方面使企业的再生产建立在外延扩大再生产基础上,即企业规模的扩大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增加以及场所的扩张而不是建立在技术改进基础上的设备改进、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产品生产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制约了制造业结构调整进度,最后会影响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使企业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企业外向度水平低,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差。企业出口交货值能衡量企业是否真正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湖南制造业出口交货值较低,说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较弱,企业并没有真正融入世界经济,这严重减缓了制造业内向型经济结构向外向型经济结构变革的速度,同时制造业对外经济交流少,企业并不能学到国外先进技术。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就是制造业盈利水平较差。湖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湖南制造业2013年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3%,只与2008年持平。盈利能力差一方面说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出口的成本高,企业内部由于未建成高度信息化系统导致部门沟通不畅、交易费用过高,产品物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说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低,企业对于汽车、电子这类消费者需求旺盛的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仍较低,企业生产个性化、定制化产品能力不强。
(四)创新意识不强,制造业研发经费不高。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湖南制造业R&D经费支出267.41亿元,是湖北省(309.5亿元)的86%,浙江省(679.4亿元)的39%,这使得企业的大部分关键设备及零部件需要进口,一方面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使湖南制造业始终处于微笑曲线中间部分,产品附加值小,缺乏竞争力,从而无法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另一方面导致产业链不完善,集群效应不明显。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相关和支持产业对于培养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深刻影响,产业集群与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与创新效应相互助进。湖南制造业缺乏相关和支持产业首先使企业交易费用过高并缺乏规模经济,故企业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企业由于缺乏激烈竞争而丧失创新动力,不利于企业的成长;最后也不利于加速行业的技术外溢。
四、湖南制造业优化升级对策
(一)利用“一带一路”推动优势制造业出口并带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一带一路”的提出对湖南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一方面湖南可以把优势制造业转移出口,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统筹协调,在审批、政策、融资上为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如减少政策审批、出口信贷、出口信贷保险等,加强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信心,促进制造企业出口以及优势产业转移对接,另一方面湖南可以利用长沙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制造产业研发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制造产业的优化升级。优势产能的转移与省内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同时进行,保证了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新常态下湖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
(二)走绿色制造之路并注重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中国制造2025是坚持绿色制造的道路,同样,湖南制造业也要注重绿色制造。政府应鼓励企业研发绿色装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注重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再利用和处理。绿色制造要求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中注重环境效益。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在大型机械设备或零部件生产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再制造的体系并积极发展面向环境产业、使用清洁能源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方面,企业应开展包括回收物流、废弃物流在内的绿色物流或直接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绿色物流公司;在服务方面,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培训,以更好的附加产品来提高顾客的效益和设备的使用率。
(三)鼓励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吸收、创新。湖南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小,贴牌生产(OEM)仍是企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企业必须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及部件并加以消化、吸收、创新,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政府应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以及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加快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环境,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同时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养。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并研究、推广智能工业机器人的运
用。一方面电子信息设备制造部门要加快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对信息设备的投资力度,发展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等在内的信息产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带动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湖南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智能工业机器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政府应打下技术基础,引进技术人才并对企业智能制造提供大力支持,着重推动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广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同时要研究出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以市场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应用于消费需求旺盛领域的机器人。
参考文献:
[1] 刘茂松.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发展道路[N].湖南日报,2005-
02-13.
[2] 万晓娟,黄琛.弯道超车怎么超?[N].长沙晚报,2009-03-22(A6).
[3] 朱爱辉,陈萱圯.提升湖南装备制造业专利竞争力对策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2-5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