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
2015-11-30孙金梅
孙金梅
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趣味,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从生活中和学习中发现美、感悟美。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重视鉴赏教学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生处在特殊时期,因面临升学,始终处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高中生而言,参加美术鉴赏课是他们放松自己的好时机。因此,他们只把美术鉴赏课当作自己的放松课程,对这门课的热情普遍不高。所以,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为了提高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有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美术鉴赏课程质量。
以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这幅作品中蒙娜丽莎的微笑仍是世界之谜,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蒙娜丽莎始终是微笑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于高中生而言,在观察这幅作品时只是通过自己的肉眼和片面的认知去思考和欣赏,无法深入地了解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这幅作品的价值,无法提高自身对这幅作品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这幅作品之前,为了调动学生的鉴赏兴趣可以告诉学生:“有一幅作品的影响力扩大得益于1911年的一起盗窃案,同时这幅作品集所有光环于一身,身处卢浮宫受到爱慕者的仰慕。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作品的名字吗?”这个问题足以引起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起盗窃案会扩大一幅作品的影响力,这幅作品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能集所有的光环于一身?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等待答案的揭晓。此时,教师还可以“乘胜追击”,告诉学生线索,比如作品诞生的时代、作品的作者等等。相信当说出作者是达·芬奇时,没有人不知道这幅作品的名字。作者在讲解这幅作品时需要把整个故事娓娓道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和耳朵,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了解整幅作品的创作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以此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所以,为了改变这一教学模式,美术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美术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彼此讨论、交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欣赏雕塑时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摆脱课本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在欣赏雕塑作品时,教师可以把雕塑作品与校园资源相融合,让学生在校园大背景下欣赏美术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身处的环境,并有机地与自己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展现学生的灵活性与主体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分组,让主动性强的学生带动主动性弱的学生,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并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划分学生的职位:小组长、组员等。在布置任务时因材施教,难度适中,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除了采取分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代表,可以很好地缓解教师的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美术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的作用,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以便活跃课堂氛围。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夯实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三、给予学生机会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美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单纯地用眼睛来欣赏作品早已不符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要求,也成为阻碍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的学校中会设立美术室,但是只有少部分的美术特长生才有机会参加美术实践活动。这样会严重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这种眼看手不动的教学方式也成为削弱学生鉴赏能力的一大元凶。因此,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美术作品,动手感受美术作品。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传阅一些手工艺术实物,在讲解雕塑作品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雕塑作品,让学生亲观实物,加深印象,以此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作为美术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观念,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崭新的教学理念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达到鉴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王宇.试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02).
编辑 赵飞飞